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包邮 南京传统风俗

作者:陶思炎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30.3(6.7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0.3(6.7折)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暑期大促, 全场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南京传统风俗 版权信息

南京传统风俗 本书特色

陶思炎著的《南京传统风俗》记录了南京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城区的市井生活,也包括郊县的乡村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也包括经济活动、社会交际;包括游戏、游艺项目,也包括信仰、宗教活动;此外,还包括艺术创造、方言应用、礼仪制度等诸多方面。它以历史传承的因素、地域文化的性质,以及与南京文化生态的相互依存关系,成为南京乡土史志的重要资料。

南京传统风俗 内容简介

  《南京传统风俗》按“岁时风俗”“人生礼俗”“游乐风俗”“民间俗信”“民俗艺术”“饮食风俗”等大类分别罗列条目,展现南京传统风俗的多彩形态和深厚内涵,以冀让读者朋友们在品读中产生这样的体悟:南京风俗是回味南京的有趣史料,认知南京的象征符号,考察地域性格的奇妙窗口和推进文化再创的资源宝库。

南京传统风俗 目录

前言
岁时风俗

春时风俗
打春送春立春日
春节过年说由来
新年门饰纳吉祥
敬神祀先供纸马
爆竹声中互拜年
迎春插花陈观果
正月初五接财神
元夕闹春观灯火
正月十六上城头
二月二日龙抬头
上巳祓禊荠菜花
清明扫墓说节物

夏时风俗
立夏时节尝新鲜
夏至称人夏九九
四月八日吃乌饭
仲夏时节话端午
六月六日晒衣物
六月十九观音棚

秋时风俗
七夕乞巧女儿忙
祭祖斋孤七月半
七月三十地藏棚
中秋赏月月饼香
重阳登高菊花洒

冬时风俗
十月初一送寒衣
冬月十五看月影
数九冬至大似年
蜡祭遗风腊八节
送灶掸尘赶年市
岁除团聚合家欢
除夕俗事多辟阴
人生礼俗
催生礼与催生药
诞生满月又抓周
步入社会成丁礼
南京的婚嫁礼俗
茶礼传袋与撒帐
嫁女多闻哭嫁歌
嫁女泼水上轿时
寿神寿仙长寿观
寿桃寿面说寿礼
游乐风俗

儿童游戏
孩童游戏趣味多
秋成报社击棒壤
南京的儿歌童谣

民间游艺
赏梅艺菊为风雅
斗鱼养鸟玩石头
春牛首,秋栖霞
秋兴娱乐斗蟋蟀
民间俗信
高淳的古傩面具
城内城外的庙会
乡野的傩祭神会
镇宅护路石敢当
除阴驱祟手纹砖
年成占验五谷树
民俗艺术
秦淮灯彩甲天下
古傩遗存《跳五猖》
马灯龙舞打水浒
南京方言唱白局
水陆道画称“斗牌”
绒花羽扇折纸扇
歌谣声中见风俗
饮食风俗
旱八仙与水八仙
南京蔬菜大萝卜
点心下昼与小吃
咸板鸭与盐水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南京传统风俗 节选

  《南京传统风俗》:  拿南京来说,清明节祭扫雨花台烈士陵园,追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个人用微信、微博、网页等表达对亲友的悼念和追思等,改变了家族祖墓祭祀的单一形态。不过,南京人对扫墓依然十分重视,据2014年的统计,在清明小长假的三天中共有135万市民到郊外祭扫,其中仅清明节当天就多达68万人。(董婉愉:《今年清明节135万市民祭扫墓碑前鲜见豪华“纸房子”》,《扬子晚报》2014年4月8日)  在当代,墓制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物质条件、信仰观念、人口增衍、风俗嬗变、殡葬法规、土地政策、社会舆论等,成为引导墓制走向的主要因素。在南京原郊区和郊县共辟有经营性公墓15个,公益性公墓20多个,就南京隐龙山墓园、普觉寺墓园等较大的墓园看,骨灰墓的形制已趋向了多样化,出现了“碑石型”“棺屋型”“纪念型”“艺术型”“集存型”等数类,同时,树葬、花葬、江葬等自然葬式受到了倡导。当今南京清明扫墓的风俗既有传承,又有变异,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岁时节俗往往以节物为符号表达其文化意义。清明的节物首推杨柳。柳在清明节俗中曾广泛应用,成为清明节中*富文化内涵与情感色彩的象征符号。  除了折柳插坟的习俗,清明时节旧有带柳还家、插柳于门、身戴柳枝、脚蹬柳屐、头簪柳叶等做法,在南京还曾流传着“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的谣谚。柳不仅是报春的应时节物,其风俗应用更是内涵丰厚的社会文化现象。柳树的易生易活、早生早发的物种特点,成为大地回春、生命复苏、超越死亡、转世复活的象征,并被赋予了哲学的、宗教的和美学的意义。  清明节还有“插柳节”之称。人们带柳还家,插柳于门,因柳有“仙木”“鬼怖木”之谓,故用以驱邪辟鬼。《齐民要术》中有“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人家”之载。宋朝吴自牧《梦粱录》则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日‘明眼’。”所谓“明眼”,即有“鬼怖”的效用。至于清明戴柳,女子于头上簪柳,男子则身上佩柳。在南京,无论大人、孩子均曾有清明佩柳的习俗。  ……

南京传统风俗 作者简介

陶思炎,中国第一位民俗文化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民俗艺术学、文化遗产保护等,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中国民协和江苏省文联德艺双馨称号,2001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2月,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