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论语

作者:孔子弟子
出版社:万卷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
所属丛书: 万卷楼国学经典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6.6(8.9折) 定价  ¥2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论语 版权信息

论语 本书特色

璀璨经典,儒家必读。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永恒经典。

论语 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中不仅有关于孔子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本书还设置注释、译文和读解心得。对生僻字进行注音,方便阅读。

论语 目录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展开全部

论语 节选

(二)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①,鲜xiǎn矣②;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③。君子务本④,本立而道生⑤。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人物简介】 有子:即有若。字子有,一云子若。鲁国人。少孔子四十三岁。为人强识好古道。 【注释】 ①孝弟:旧注曰: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孝,子事父;弟,同“悌”,即弟事兄。犯,冒犯。上,指在上位的人。②鲜:少。③未之有也:否定句宾语前置,句式应为“未有之也”。④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⑤道: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仁的思想的内涵。 【译文】 有若说:“为人处事,在家能够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长但又忤逆犯上的人,这样的人是很少有的;不好忤逆犯上但喜好行恶作乱的人,也是从未有过的。君子专心追求于根本的修养,如果根本树立了,那么追求的仁道就可以实现了。因此,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友爱兄弟,这就是‘仁’道之根本啊。” 【读解心得】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命题,被视为 “治国之宝鉴”。孔子所倡导的以孝悌为基础的仁,是宗法血统性的仁,名分等级性的仁,受礼制约的仁。没有礼,也就没有孝了,也就没有仁了。 懂得孝与敬的人,是不会去做逆反之事的。孝、悌是实现仁道的基础和关键,是古代家庭伦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道德行为规范,从古至今儒家思想都强调孝悌在人伦关系中的维系作用,把孝悌作为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流传至今。孝悌,仍然是我们当今社会应该奉行的道德规范,并一直传承下去。 (三)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②。” 【注释】 ①巧言令色:“巧”,好。“言”,言语。“巧言”指的是巧舌如簧、能说会道的人。“令”,善也。“色”,脸色,也指表情。“令色”,说的是假装和颜悦色的人。孔子批判那些花言巧语、擅于谄媚奉迎之人少见仁德之心。朱熹《论语集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辞不迫切,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详尽地述说了巧言令色之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心无德之状,而圣人之言则与此不同,辞不紧迫,炼其重点,故学者要以戒律。②鲜:少。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脸谄媚奉迎的人,仁义之心少见。” 【读解心得】 上一则从正面阐述了孔门思想的核心“仁”及“仁”的外在表现孝与悌。这一则,孔子讲仁的反面,即花言巧语、谄媚奉迎。孔子把“巧言令色”叫做“佞”,对此自然是不喜欢的,后面多章多则都有所反映。不巧言令色了,孔子就一定喜欢吗?那些不花言巧语,但是嘴上没度没德、心直口快之人,孔子也不喜欢,比如子路的说话方式,在《论语》的记录中就可见到多次批评他。那么,与此相对孔子喜欢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喜欢少说话或不说话的人(见《子路》)。这一点跟孔子所崇尚的儒家思想有关。 儒家讲求说话应谨慎小心,思虑周全,不可慌说狡说,更不能随便乱说。且要言之有信,不可图一时之快。言语表达得当、行为端庄大方、文质彬彬,是孔子所推崇和要树立的“君子风范”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巧言令色,故弄玄虚,要讲求言行得体、由内而外的温润儒雅,这样就达到了“仁”的程度了。从接收和传承的角度来看,“巧言令色,鲜矣仁”,已经成为一种道德评判标准,影响至今。 从古至今,总不乏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人,说得多做得少、嘴皮子和脸皮子上见高低的人,这样的人不仅自己创造价值不多,还影响整个集体创造价值的情绪和氛围,无仁德之品亦无仁德之行。所以,孔子的箴言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具有很大的现实警戒性。训导不要做花言巧语、谄媚奉迎之人的同时,也要尽量使巧言令色的社会倾向消融掉,实现全社会的儒雅质朴,这也是中华民族德修的一种融贯和体现。

论语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