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文化思想录-2004-2015年人文期刊观察

中国文化思想录-2004-2015年人文期刊观察

作者:胡传吉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527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9(5.2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文化思想录-2004-2015年人文期刊观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5905561
  • 条形码:9787555905561 ; 978-7-5559-0556-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文化思想录-2004-2015年人文期刊观察 本书特色

广泛阅读,精准点评,不搬弄术语,文学评论也可以大众化。
  十二年初心不改,记录文学脚印,关注人文变迁。

中国文化思想录-2004-2015年人文期刊观察 内容简介

2004至2015年,作者胡传吉为《南方都市报》开设每月文学/文化期刊观察,每期约4000字(出年鉴或特刊时暂停),《中国文化思想录
2004—2015年人文期刊观察》为十二年期刊观察的合集。期刊观察分主文和个案推介两部分,主文是作者对当月期刊的高度概括,个案推介部分用简练的语言点评了具体的文章或作者。
  纵观此书,十二年的期刊评论,既有对《收获》《人民文学》《十月》《钟山》等传统文学杂志的殷切关注,又涉猎了《中国国家地理》《环球人文地理》等文化期刊,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作者更是把视角延伸到了电子杂志,微信公众号,所谓媒介即讯息。在这种广泛而又扎实的阅读中,作者思考了文学的多元化本象,大学教育的切肤之痛,艺术史的叙事困扰,新诗的意味等众多文学议题。作者行文既有学术的严谨,又兼顾大众的通俗,可读性颇佳。

中国文化思想录-2004-2015年人文期刊观察 目录

二〇〇四
五月文学的本象与文化的多元 /
六月带着自己的喜好去关注文化 /
七月文学与文化都是慢的历史 /
八月身体是狂欢与怀旧的主角 /
九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十月女权主义的发力与乏力 /
十一月知识分子如何还乡? /
十二月眼见为实——可靠吗? /

二〇〇五
一月寻找文学叙事的异端 /
四月这个时代的文化尴尬 /
六月“传统”留给我们的幻象 /
七月忽视心灵领域的创作与接受 /
八月历史的遗忘与精神的健忘 /
九月世俗在前,语言在后 /
十月有关媒介的悖论 /
十一月牛肉干?肥猪肉?小说 /
十二月白先勇?昆曲?高等教育 /

二〇〇六
二月惊动灵魂的小说与戏剧 /
三月消费黑洞与文化焦虑 /
四月缺乏审美理想的文学创作 /
五月细节包含伟大的同情 /
六月人心动荡,文学纷乱 /
七月文化失衡,批评焦虑 /
八月现实的纠缠,文学的魔障 /
九月市民文化现正发育 /
十月私人生活的文学禁闭 /
十一月警惕思想的施暴 /

二〇〇七
一月假如乌托邦就是现实 /
三月大学教育的切肤之痛 /
四月怨恨是心灵的自我毒害 /
六月恢复基本事实的尊严 /
七月意义过剩的创作与批评 /
八月艺术史的叙事困扰 /
九月性的哀伤,爱的绝望 /
十月少喝兔子汤的汤的汤 /
十一月敏感而谦卑的文心 /
十二月书信日记里的生命细节 /

二〇〇八
一月人生边上的颓废 /
二月当代艺术的“钱”途 /
三月雕刻悲伤的文学 /
四月风险社会的个人危机 /
五月文学的价值疑难 /
六月艺术消费的扩张 /
七月富贵温柔,断壁残垣 /
九月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
十月你的疲倦,她的悲伤 /
十一月当代艺术,情归何处? /
十二月语言活在模仿之中 /

二〇〇九
三月那些让人无能为力的事 /
四月治法有异,花开不同 /
五月也谈文学期刊之病痛 /
六月敏感是艺术的命门 /
七月追逐疼痛的快乐 /
八月知识人的报刊情怀 /
九月伤痕是生活的另一面孔 /
十月文字稳重,艺术张狂 /
十一月时代是写作者的紧箍咒 /
十二月解释“中国”之难 /

二〇一〇
一月他们有追问伦理的勇气 /
三月词语即是生命 /
四月试与教科书对话 /
五月岁月虽静好,内心有波澜 /
六月艺术与公共空间 /
七月诗歌的坏脾气与美德 /
八月知识分子的内心摇摆 /
十月“饿了要吃饭” /
十一月艺术的务实与务虚 /

二〇一一
二月社会秩序的变化及内在危机 /
三月爱何以变得稀薄而狭窄 /
四月摆脱语言对历史的围困 /
五月生活在这里,思想在别处 /
六月艺术的想象之趣 /
七月含蓄的魅力 /
八月怀旧或许是对现实的不满意 /
十月写作难拒现实之诱 /
十一月功过是非与价值冲突 /

二〇一二
三月诗歌藏不住心事 /
四月艰难时世,何去何从? /
五月到哪里找依靠? /
八月读书之“保持品位” /
九月翻译为人文增添内涵 /
十月直面现实,绘画必然生猛 /
十二月我们怎样做父亲? /

二〇一三
三月“当下”*难写 /
四月经典常读,必有新得 /
五月活着的死亡 /
七月父亲的奥德赛——林岗笔下的林若 /
八月新知的乐趣 /
九月含混是现代诗的诗意 /
十一月捍卫世界的不变 /
十二月洞察生活中的激情 /

二〇一四
二月新诗的意味 /
三月历史中自有真相 /
四月在荒诞中发掘意义 /
六月只要是洞见,都值得阅读 /
七月寻找真相,放下怨恨 /
八月现实是诗歌的隐喻资源 /
九月选择决定命运 /
十月记录一种“活着” /
十一月历史恩怨难分明 /

二〇一五
一月文学里有老人 /
三月中国经验的独特性 /
五月薛忆沩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

后记 /
展开全部

中国文化思想录-2004-2015年人文期刊观察 节选

自广场舞扰民、老人讹诈、老人抢座位等事件被放大之后,老人问题成为热门的话题,就此,甚至有人发出“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偏激论断。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无疑会冲击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但在另一方面,偏激者无形中检视了“尊老爱幼”这一传统中所含的教条与强制。它对文学有启示,写作者也许应该检视自身的“孝道”传统。革命文学诞生以前,中国文学里的主流价值观是尊老的,老人出现在文学里,通常是智慧、仁慈、宽容的象征,即使肉身衰病,但智仁日增。革命文学诞生以后,弑父情结走到极端,孽子瓦解了父辈的绝对权威,阶级伦理战胜了血缘等级伦理。革命文学消退之后,尊老的文学传统有所回归。回望文学的传统,文学一定有它的道德禁忌或集体无意识。让老人变得智慧、仁慈、宽容,是文学为生命赋予尊严的重要办法。但人远非善恶这么简单,文学也不是具体的社会秩序,老人并不都日趋完美。人与文学,更复杂,更多元。老人,尤其是很老的人,他们的世界,谜团太多,写作者并没有为他们写出多少贴切的作品。  如果把老人看成人的一个阶段,也许这一形象又是另一副面貌。有必要重提一下笛安的短篇小说《胡不归》(载《人民文学》2012年第1期),这个小说曾让我印象深刻,并启发我思考老人与文学传统的因缘。《胡不归》里那个活到一百零四岁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岁月积累而变得更有尊严更有智慧。要参透生命,可能就要远离善恶的简单论断,也要反思“尊老”或“弑父”的文学传统,笛安的文学见识,非同凡响。近年,更有小说家发出“救救老人”的呼声。这都是对文学模式化写作的警醒。  陈河的中篇小说《爷爷有条魔幻船?》(载《收获》2015年第1期,双月刊),对老人谜一般的世界有精彩的描述。小说有世俗和精神两条线索:老父在母亲去世之后,交了新女友,老病之身,重焕生机,儿女想到的是这个后妈对老父的房产有企图,于是不顾父亲老病,追着他公证遗嘱,保证财产不旁落;老父虽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他的老病之身对世俗痛苦做出反应,在签字的*后关头,父亲中风,“父亲身上有一种奇特的能力关掉了自己的大脑,让那些悬空的巨石落下来把他的意识之通道彻底锁死,这样父亲也就躲避了面临选择的难题”。从精神层面来讲,老父仍然是个谜。作者写出了世俗与精神的巨大隔膜。  2015年1月(上)的《作品》杂志,收入曾楚桥的一篇散文《赌徒》。《赌徒》对老父亲的态度,十分复杂。一方面,作者在努力维护老父亲灵魂中那些高贵的品质,譬如老父亲一生都在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智商、维护自己的尊严等,但另一方面,作者看到了“斤斤计较”“冥顽不化”“不可理喻”等德行对高贵的消磨。《野猪》(晓苏,载《作家》2015年第1期)里写到的石老爹,只出现了两次,但已极具“罪”的象征,他的欲望,加剧了儿女及邻居的恶。不孝、误杀、将命等同于钱财,源头都在这个石老爹身上。但关键是,这个“罪”又是不能谴责的。老人的复杂性以及写老人的难度,可见一斑。  写老人,实际上就是在写人的宿命。人的宿命,远非智慧、仁慈、宽容这些词语可以概括。文学对老人的视野,可以更开阔。  ……

中国文化思想录-2004-2015年人文期刊观察 作者简介

胡传吉,学者,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学术志趣为中国文艺思想史及现代学术史研究,近年主要考察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想史、胡适与现代学术思想等。著有《文学的不忍之心》《自由主义文学理想的终结(1945.08~1949.10)》《中国小说的情与罪》《红楼四论》。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在各类报刊发表百万余字的文学及文化批评文章。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