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研究生院之道

研究生院之道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研究生院之道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246897
  • 条形码:9787568246897 ; 978-7-5682-468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研究生院之道 内容简介

  有一种非常盛行的观点:研究生院应将入学的学生培养成教授,尤其是从事大量学术研究的学者。如果这是判断研究生院以及研究生应该做什么的标准,那么研究生院确实已“病入膏肓”。为数众多的教授正在致力于培养为数更多的研究生们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工作而努力——更确切地讲,那些研究生被教导要从事学术工作,然而他们当中只有少数人能从事这样的工作。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正在努力学习如何将真正的前途与希望弃之不理。  可能您还认为研究生院是培养未来教授的专业训练场所,这种观点几十年前就落伍了。陈腐不前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仍带给我们一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黄金时代遗留的臆想,即任何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都可以获得教席。传统的训练方式导致研究生只能从事狭隘的专业研究,轻者或许被扣上“不切实际”的帽子,量者将前途尽毁。现行制度教导他们朝着错误的方向臆想和期盼,其中传递出的观点亟待审查——甚至改变。  过去,公众对研究生教育的讨论寥寥无几,*近这些讨论却日益活跃。这是因为公众对研究生院的不满情绪快速升温,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时间越来越长,与此相反,找到理想的工作越来越难。不久前,我被邀请参与了一场类似的公众讨论:关注未来的博士学位论文。我和在场列席的同僚本希望进行一场关于不同领域的论文本质的讨论,比如,教授该如何指导论文,数字技术如何改变论文写作,等等。然而我们讨论的内容却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涵盖了许多问题,例如:研究生教育整体的保守性、受挫的学术就业市场、贫乏的研究生资助(包括美国大学使用临时教职工的不堪事实)、获得学位时间的延长,以及在研究生院的人文与社科领域中盛行的个人主义如何进行有效的协作。回想起来,这些话题几乎是不停地从一个蹦到另一个,如此大肆扩散开来。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内更大的制度问题下,研究生教育面临的种种“小”问题相互交织,实难分离。  如果说研究生院已经病入膏肓,那么这种病态无疑横行内外,贯穿始终。正因为如此,讨论研究生教育改革——特别是人文学科改革——必须持有整体,全面的眼光。我们应当清楚,仅仅去责难博士论文实属豹窥一斑,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因素,它们不仅导致研究生教育不能协调而高效地运作,而且使接受了此等教育的研究生们找到理想的工作更加困难。

研究生院之道 目录

**章 道德规范的探究
第二章 授课:课堂研讨及其他方式
第三章 综合考试——极致还是基础
第四章 Advising导师制度
第五章 学位
第六章 专业化
第七章 重新审视就业市场

展开全部

研究生院之道 节选

  《研究生院之道/世界研究生教育经典译丛》:   “大学并不完全是企业,尽管兼具企业属性”,这个观点有些让人不能接受。营利性大学的金钱只入不出,非营利大学也不“卖”它的教育产品。不过我们可以从供求双方的角度来更清晰地分析问题:生产者可以影响顾客的需求,但是需要强大的说服力。当你生产一种很难被估价的商品时,你需要持续地说服你的顾客这个商品是值得拥有的。研究生院以及其他高等教育院所,正是这样的案例:如果我们要求社会为他们埋单,我们需要向他们展示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的确,研究生院理应不同于商学院,前者应该是高教非金钱价值的尺度(尤其是人文学科的研究生院),但是研究生院又必须收入学费以供养其员工(老师)。   《拯救人文学科》这《研究生院之道/世界研究生教育经典译丛》已经传了不少年。它在结论中解释说,这种情况就如代表们在一个城镇会议上大言不惭地为水的价值做着辩护,其实每位的头发都在着火。高教既能救火又能解渴的问题我们稍后再说,当务之急是要改变自身在公众之间,尤其是中产阶级之间的坏人形象。高等教育备受公众打击的一个原因是,在广大的中产阶级眼中,大学一直试图主导和公众的关系。就像你去逛一家商铺,一位讨厌的店员不停地告诉你该买这个,该做那个。   中产阶级首先为高等教育埋单,或者直接(如上公立大学)或者间接(如政府拨款或接受其他公共支持,如私人组织的非盈利行为)。尽管美洲和欧洲的政府都支持高等教育,但不同之处在于,美国高教的学费是由学生的家庭直接缴纳给学校的,然而在欧洲,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支持是完全由公共税收承担的。美国的收费方式给了学生及其家庭一种直接的交款义务,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更紧密,直接交易更多。双方实质上是一种财政上的合作关系,而家庭则完全感受不到自己是合作关系的一方。   如果合作是目标,那么将办学比作经商不再恰当,并且饱受诟病。高等教育不生产能被识别的产品,就算产品能被识别,也不能被估价(这常常是因为他们的价值,不论是有关科学的创新还是扎根于艺术史,都只会在很久以后才能显现出来)。这个问题古今皆有,而且在很久以前就受到了经济学家Thorstein Veblen在20世纪早期的一本叫作《美国的高等教育》的书中的谴责。   完全将教育当作产品的想法也许有问题,但又似乎无可辩驳。在一个将自由的市场化当作信仰的国家,他的公民拒绝崇拜教育是很现实的,因为他们为此埋单。公平地说,掌控高等教育的战争在21世纪早期就开始了,文化战争*显著的遗产就在于此,我们也可称其为学界冲突中*新*残酷的战争。也许这场战争*重要的部分就是大学究竟应当与什么事物进行类比,商业模型是在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批评中获胜的一方。[11]   若非与美国历史、传统和实践中的果实相抵触,我们或许只得接受办学和经商的类比。对于大多数大学而言(1880年以后的),高等教育已经将自己定位成一种有用的物品,甚至一种公共服务,而不仅仅是商业行为。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和社会福利,它被看作是独特的,甚至是神圣的(正如长时间的教堂和学校的附属关系一样)。Veblen和其他学者认为,在一个崇尚市场的国家,教育是近期才被看作是独特的类属。几个世纪以来,教育都被认为是一种没有价值的产品,一种被理解的可收集的产品。在一个崇尚市场的国家,高等教育的定义一向复杂。大学教育既是崇高使命、公共服务,同时也是一种可买卖的商品,这种定义也就美国人想得出来。   ……

研究生院之道 作者简介

  荣利颖,1981年生,山东威海人。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为中国人民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现为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管理、高等教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