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理学”批判的批判

“新理学”批判的批判

作者:梁忠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24cm 页数: 258页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44.1(7.6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理学”批判的批判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1568149
  • 条形码:9787561568149 ; 978-7-5615-681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理学”批判的批判 本书特色

《“新理学”批判的批判》为核心,以“贞元六书”为标志的冯友兰“新理学”,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比较自成体系的哲学理论。然而,这套理论却遭到学者全方位的批判。本书反观和梳理这一场浩大的哲学批判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论启迪。

“新理学”批判的批判 内容简介

本书反观和梳理这一场浩大的哲学批判的内容, 并作出自己独到的评析, 给人以诸多理论启迪。以《新理学》为核心, 以“贞元六书”为标志的冯友兰“新理学”, 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比较自成体系的哲学理论。然而, 这套理论却遭到学者全方位的批判。

“新理学”批判的批判 目录

导言 一、“新理学”体系的基本面貌 二、对“新理学”批判的基本概况 三、对“新理学”批判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意义 **章 对形上学的批判(上) **节 “新理学”形上学的思想要旨 一、真际与实际 二、理与气 三、动静、阴阳与日新 第二节 陈家康、张岱年对真际的批判 一、哲学亦从实际出发 二、“真”、“实”不二 三、“过河拆桥”行不通 四、对滥用形式逻辑的批判 五、一切以客观真理为标准 六、“真”的辨析 第三节 陈家康、张岱年对理、气的批判 一、理不离物、理气不二 二、理有生灭、理有共殊 三、事理孰为根本 四、“气”的存在性困境 五、阴阳乃矛盾的统一 六、生产之物之理可创制 本章小结:本原之惑 第二章 对形上学的批判(下) **节 赵纪彬对“纯客观论”的批判 一、讲理不是理学的专利 二、旁观还是主动变革 三、真理是多元的吗 四、知命、制命与胜命 第二节 赵纪彬对“依照说”的批判 一、是实例还是实体 二、实际之外别无真际 三、“不死”之渊源 四、客观心本论的剖析 五、无其器则无其道 第三节 赵纪彬对动静、发展观的批判 一、静是动的特殊状态 二、四种“日新”的辨析 第四节 周谷城对“理样本说”的批判 一、理的本源批判 二、理的所在批判 本章小结:逻辑之困 第三章 对文化历史观和生活方法论的批判 **节 文化历史观和生活方法论思想要旨 一、“类型论”的中西文化观 二、机械的历史发展图式 三、人的生活方法 四、人的基本生活方法 第二节 胡绳对文化历史观的批判 一、肯定“类型论”文化观的进步性 二、批判唯生产技术观点 三、批判轻视思想启蒙和政治革命的观点 四、批判机械的历史发展图式 五、批判社会历史观上的守旧倾向 第三节 胡绳对生活方法论的批判 一、“人的生活方法”辨析 二、道德应接受理智的审查 三、“无情”未必真豪杰 四、“无为”何以迭理想 五、“忠恕”如何对敌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人生境界说的批判 **节 人生境界说的思想要旨 一、高一层的觉解 二、人生四“境界” 第二节 周谷城对人生境界说的批判 一、取消成果为空言发展 二、单凭觉解不能发展 三、功利与道德并非对立 四、一切不介意则取消自由 第三节 杜国庠对人生境界说的批判 一、批判“境界说”的神秘性 二、揭示“境界说”的空疏性 三、部分与全体的逻辑辨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中国哲学史观的批判 **节 中国哲学史观的思想要旨 一、极高明而道中庸 二、主流与逆转 三、新统 第二节 杜国库对中国哲学史观的批判 一、“中国哲学精神”辨析 二、中国哲学问题意识辨析 三、社会思潮根源的探析 四、哲学史研究方法批判 第三节 赵纪彬对中国哲学史观的批判 一、中国哲学史是一部玄学史吗 二、批判哲学史观的“基因论” 三、“主流”与“逆转”的辨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理学”批判的批判 **节 对“真际”批判的批判 一、“真际”概念再辨析 二、“真际”的方法论困境 三、形式逻辑的作用问题 第二节 对理、气批判的批判 一、理的存在处所之惑 二、理可否由人创制 三、“气”的能动性困境 四、新旧理学区别问题 五、唯心主义本质再剖析 六、立场与方法的辨析 七、自由观点的偏狭性 八、道器关系再思考 第三节 对动静、发展观批判的批判 一、形上形下的忽视 二、突变渐变的曲解 三、批评方法的不当 第四节 对文化历史观和生活方法论批判的批判 一、“生产方法”概念的套用 二、“生活方法”的抽象与具体 第五节 对人生境界说批判的批判 一、境界划分的强人所难 二、境界说的评价问题 第六节 对中国哲学史观批判的批判 一、“高明”的标准问题 二、“逆转”是否为异端 三、高明与中庸是否对立 四、理论贡献的评价问题 本章小结 余论:批判的意义与留下的思考 一、批判的意义 二、留下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新理学”批判的批判 作者简介

梁忠,福建武平县人,天津大学法学士,厦门大学法律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师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允熠教授。先后在集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曾长期在福建省厦门市从事律师职业,并曾兼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现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通识教育部专职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攻关周易哲学及其应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