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研究

作者:刘建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469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9.0(6.0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86016
  • 条形码:9787010186016 ; 978-7-01-01860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环境保护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秀成果。它是随着中国环境问题的不断演进和中国共产党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环境治理实践的不断探索,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环境观并吸收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智慧,镜鉴其它国家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是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丰富与拓展的过程。经过六十多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模式,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道路。基本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改革创新、强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制度建设、突出环境科技作用、秉承环境伦理、依靠人民群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及接轨世界、融入全球治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环境保护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秀成果。它是随着中国环境问题的不断演进和中国共产党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环境治理实践的不断探索,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环境观并吸收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智慧,镜鉴其它国家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是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丰富与拓展的过程。经过六十多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模式,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道路。基本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改革创新、强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制度建设、突出环境科技作用、秉承环境伦理、依靠人民群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及接轨世界、融入全球治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研究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界定2 中国共产党环境保护思想的来源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 2.1.1 人类双重属性的本质 2.1.2 人类的自然属性及需求 2.1.3 人类的社会属性及需求 2.1.4 双重属性下的生态保护 2.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然观 2.2.1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哲学观 2.2.2 万物平等、尊重生命的自然伦理观 2.2.3 顺应自然、永续利用的自然保护观 2.3 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 2.3.1 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出现 2.3.2 发达国家在理论方面的探索 2.3.3 发达国家在实践方面的探索 2.4 社会主义国家环境治理的成败得失 2.4.1 苏联环境治理的成败得失 2.4.2 中国环境治理的成败得失 2.5 结论3 萌芽期: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3.1 新中国成立初的政治口号及环境影响 3.1.1 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及环境影响 3.1.2 “大跃进”运动及环境影响 3.1.3 “除四害”运动及环境影响 3.1.4 农业学大寨运动及环境影响 3.1.5 “以粮为纲”口号及环境影响 3.2 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及影响 3.2.1 爱国卫生运动及环境影响 3.2.2 绿化祖国运动及环境影响 3.2.3 增产节约、综合利用运动及环境影响 3.3 评价 3.3.1 基本特点 3.3.2 存在不足4 探索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艰难抉择 4.1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恶化现状 4.1.1 环境持续恶化,污染严重 4.1.2 资源存量减少,浪费过大 4.1.3 生态破坏突出,形势严峻 4.2 环境治理的理念、制度和措施 4.2.1 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 4.2.2 环境法律制度的建设 4.2.3 环境管理体制的构建 4.2.4 环境教育与宣传的开展 4.2.5 植树造林活动的推广 4.2.6 乡镇企业的环境监管 4.3 评价 4.3.1 取得成就 4.3.2 主要特点 4.3.3 存在不足5 转折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践 5.1 影响中国环境保护战略转变的因素 5.1.1 环境议题国际化 5.1.2 自然资源市场化 5.1.3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5.2 环境治理的理念、制度和措施 5.2.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践 5.2.2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2.3 环境治理经济手段的运用 5.2.4 环境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5.2.5 清洁生产理念的提出和实施 5.3 评价 5.3.1 基本特点 5.3.2 存在不足6 成熟期: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6.1 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6.2 环境治理的理念、制度和措施 6.2.1 系列战略思想的提出 6.2.2 环境治理理念的突破 6.2.3 循环经济模式的推行 6.2.4 节能减排成约束指标 6.2.5 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 6.2.6 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 6.3 评价 6.3.1 基本特点 6.3.3 存在不足7 完善期: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行动 7.1 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意义 7.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 7.2.1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立的过程 7.2.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立的意义 7.3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 7.3.1 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地位的明确 7.3.2 生态环境治理规律遵循的强化 7.3.3 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7.3.4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模式的打造 7.3.5 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责任担当 7.3.6 党和政府主体责任的监督考核 7.4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维 7.4.1 体现时代要求、强化规律遵循的战略思维 7.4.2 掌握主要矛盾、推进协同治理的辩证思维 7.4.3 强化刚性约束、注重执行绩效的法治思维 7.4.4 恪守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思维 7.5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新布局 7.6 评价8 中国共产党环境保护思想中蕴含的价值理念 8.1 以人为本 8.1.1 以人为本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体现 8.1.2 从退耕还林政策变迁看以人为本 8.2 环境正义 8.2.1 环境正义是环境治理的内在要求 8.2.2 中国共产党追求环境正义的体现 8.3 环境民主9 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特点和经验 9.1 基本特点 9.1.1 经济发展、增进民生、保护环境相融合 9.1.2 理念设计、规划实施和制度推进相统一 9.1.3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和典型示范相结合 9.2 基本经验 9.2.1 党的领导是优势 9.2.2 创新改革是灵魂 9.2.3 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调整是主线 9.2.4 制度体系建设是保障 9.2.5 环境科技是推动力 9.2.6 环境伦理秉承是特色 9.2.7 群众主体作用发挥是关键 9.2.8 及时总结经验是方法 9.2.9 接轨全球治理是条件10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