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和效应研究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和效应研究

作者:郑季良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11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4.9(4.3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和效应研究 版权信息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和效应研究 本书特色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和效应研究》主要阐述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动因和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我国主要高耗能产业例如钢铁、煤化工、水泥、火电、铜产业等通过节能减排实践,客观实施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典型模式和案例,重点对高耗能产业“三废”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构建了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效应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高耗能产业、高耗能产业群、高耗能产业之间的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了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系统工程的结构特征.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实证分析并识别了主要影响因素(变量),通过对变量的调控,仿真模拟协同发展效应,并进行优化研究,得出了优化方案。以云南省为例研究区域性的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分析了云南省高耗能产业(群)发展现状,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云南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战略、路径、主要任务、措施等内容。从经济一能源一环境协调发展的视角研究高耗能企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协同发展问题,构建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模型。以宝钢为案例,通过收集企业的资料和数据,对企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了对策建议。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和效应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动因和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我国主要高耗能产业例如钢铁、煤化工、水泥、火电、铜产业等通过节能减排实践,客观实施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典型模式和案例,重点对高耗能产业三废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构建了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效应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高耗能产业、高耗能产业群、高耗能产业之间的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了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系统工程的结构特征,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实证分析并识别了主要影响因素(变量),通过对变量的调控,仿真模拟协同发展效应,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优化方案。以云南省为例研究区域性的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分析了云南省高耗能产业(群)发展现状,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云南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战略、路径、主要任务、措施等内容。从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视角研究高耗能企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协同发展问题,构建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模型。以宝钢为案例,通过收集企业的资料和数据,对企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了对策建议。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和效应研究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 2.1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动因和模型 2.2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2.3 建立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小结 3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研究 3.1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分析 3.2 火电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分析 3.3 水泥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分析 3.4 铜产业及有色金属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分析 3.5 化工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分析 3.6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发展 小结 4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进程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耗演变 4.2 高耗能产业能耗强度和“三废”排放强度的演变分析 4.3 高耗能产业“三废”排放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小结 5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效应评价研究 5.1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思路 5.2 子系统有序度分析 5.3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4 综合权重确定 5.5 协同度评价模型 5.6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效应评价 5.7 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效应的比较分析 5.8 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子系统有序度比较分析 5.9 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协同度比较分析 5.10 计入碳排放因素的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分析 小结 6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效应的调控仿真研究 6.1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系统结构和动力学特征 6.2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6.3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效应的调控仿真研究 6.4 综合效益的调控和效应分析 小结 7 云南省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分析 7.1 云南高耗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7.2 云南高耗能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7.3 云南省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7.4 云南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7.5 云南省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SWOT分析 7.6 云南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和路径分析 7.7 云南省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 7.8 云南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措施 7.9 云南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成效 小结 8 高耗能企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案例研究 8.1 高耗能企业经济—能源—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2 高耗能企业经济—能源—环境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构建 8.3 宝钢案例分析 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和效应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郑季良,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现从事工商管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循环经济、绿色制造、低碳经济、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管理、项目管理等。主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云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基金项目、云南省社科基地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约50篇,所撰写的专著曾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出版译著2部,参编教材4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