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研究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研究

作者:韩利敏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10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6.5(5.5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2041815
  • 条形码:9787312041815 ; 978-7-312-04181-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七章, 内容包括: 后现代主义概述;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 冯内古特: 聚焦荒诞现实, 表现疯狂世界;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消费、科技意识形态及科学伦理; 唐·德里罗对技术理性和媒介文化的批判; 托马斯·品钦的技术伦理观与笔下的媒体政治;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现代性批判的两面性。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研究 目录

前言

**章 后现代主义概述
**节 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第二节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几点共识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分类
第五节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新现实主义转向

第二章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
**节 何为“现代性”
第二节 何为“后现代性”
第三节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现代性批判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 冯内古特:聚焦荒诞现实,表现疯狂世界
**节 冯内古特作品简介
第二节 冯内古特书写疯狂的历史语境
第三节 冯内古特小说的现代性批判——表现疯狂
第四节 冯内古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批判与解构

第四章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消费、科技意识形态及科学伦理
**节 多克托罗及其代表作品简介
第二节 《拉格泰姆时代》中的消费社会
第三节 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媒介与科技意识形态
第四节 《自来水厂》中的美国科学伦理危机

第五章 唐·德里罗对技术理性和媒介文化的批判
**节 德里罗及其作品简介
第二节 德里罗对技术理性和跨国资本主义扩张的批判
第三节 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

第六章 托马斯·品钦的技术伦理观与笔下的媒体政治
**节 耀眼的作家,神秘的隐者——品钦
第二节 品钦主要作品介绍
第三节 品钦对技术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第四节 品钦笔下的媒体政治

第七章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现代性批判的两面性
展开全部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研究 节选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研究》:  作为20世纪一次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文学发展的轨迹,特别是欧美文学的发展史。二战之后,现代主义文学被推进历史的故纸堆,在随后“粉墨登场”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喧嚣声中日渐式微,新的世界格局和现实动荡让现代主义风格失宠,曾经辉煌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逐渐淡出文学舞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急剧转变,反主流文化运动、民权运动、女权主义运动此起彼伏、纷至沓来,再加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相继爆发,动荡的社会现实使小说家不得不放弃传统写作中的宏大叙事和主题,而转向语言文字的游戏层面和实验层面,作家迷恋于探究让人啼笑皆非的荒诞世界,醉心于小说技巧的推陈出新。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一路狂飙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开始减速,实验风潮也急转直下,激进的黑色幽默派小说已经日薄西山,实验小说创作面临穷途末路的尴尬处境,面临继续实验或回归传统的艰难抉择。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总体开始走向稳定,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使美国经济从以制造为基础转移到以消费和信息技术为中心,从商品生产为中心转向以商品消费为核心,消费社会形成,中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普及使大众消费文化日益繁荣,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大众的物质生活日渐丰裕,这些都为美国小说创作步入新现实主义轨道营造了充分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多事之秋”的60年代,反越战浪潮、反传统文化的学生潮、玩世不恭的嬉皮士、古巴导弹危机和马丁·路德·金遇刺等事件为美国进入70年代做了不祥的铺垫,水门事件和尼克松总统的辞职使民众看清了政治的虚伪与欺骗,对政府失去了信心;机器自动化效率的提高使工人们随时面临失业的威胁而对生活感到惶恐不安;越南战争的失败让美国人的自信心大打折扣。许多作家认为是时候从已成“泛滥”之势的后现代主义中撤退了,一贯的存在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等后现代荒诞怪异的实验手法已经难以描述危机四伏、“文明终结”和“历史终结”的令人担忧的世界,国际国内的局势使小说家们逐步开始采取一种新的手法来更为直接地审视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动荡的政治局势,聚焦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他们的作品开始呈现出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倾向。这种向现实主义的回归是“是极权主义时代之后竭力想恢复自我的人道主义的呼声,是关心神话时代之后奋力稳定自身的历史时局的呼声”。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在美国文学中新现实主义逐步形成高潮,引起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这些带有新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既擅长运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综合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许多艺术特点,又贴近当代社会,关注现实社会重大问题和矛盾焦点,关心政治和意识形态,以尊重历史的态度重构历史,揭露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和鲜为人知的历史疑点。带有新现实主义特点的后现代派小说无论在题材、视角,还是在写作手法上明显区别于60年代的黑色幽默小说,反映了这批作家对激变的美国社会和全球资本时代的崭新思考,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有厄普代克、库弗、多克托罗、德里罗和罗斯等。此外,揭露种族问题的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莫里森和创作战争小说的梅勒、斯通等人也属于新起的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家。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实转向绝不是简单地回归到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而是对19世纪批评现实主义的一种继承和超越。其实现实主义一直都是美国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潮流和一个持久而强有力的存在,即使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如日中天的20世纪前半叶,现实主义也没有从文学创作的舞台上销声匿迹。正如英国作家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在《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的“新现实主义小说”一节中所说,“事实上,没有哪部宣称是反现实主义的作品,本身不将现实主义作为基本成分包含在内。”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现实主义小说结合了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文本风格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主题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特点,聚焦美国后工业时代巨大的社会历史变迁和所承载的现实主义意义,以自身的创作实践实现了当代美国小说的深度转向,成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类型。这类小说带有强烈的荒诞色彩和存在主义痕迹,强调小说的道德性和政治介入,强调文学与社会、历史、政治的关联。它们一方面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影射和重新阐述,另一方面则用严肃的态度对历史政治事件进行一针见血的批判。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如战争小说(梅勒的《夜幕下的大军》和《裸者与死者》)、生存危机小说(冯内古特的《猫的摇篮》、德里罗的《白噪声》)、政治题材小说(多克托罗的《但以理书》和库弗的《公众的怒火》)、女性小说(爱丽丝·沃克的《紫色》和莫里森的《宠儿》)和恐怖主义小说(德里罗的《坠落的人》)等。总之,美国的新现实主义小说代表当代西方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充分展示了文学折射社会和干预历史的作用。  ……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研究 作者简介

  韩利敏,女,河南濮阳人,硕士,安徽工程大学英语系讲师。主持多项省级课题:2012年安徽省高校省级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英国田园诗歌思想及其意义研究”(2012SQRW073)、2014年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空间批评视角下的英国田园诗歌研究”(TSSK2015837)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