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组织社会学视域下中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

组织社会学视域下中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

作者:许楠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25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5.0(7.3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组织社会学视域下中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4813034
  • 条形码:9787554813034 ; 978-7-5548-1303-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组织社会学视域下中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组织社会学视域下中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选择中美两国的教师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以组织社会学为理论支撑,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梳理中美两国教师组织的发展历程,考察两国教师组织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措施、实践、影响与价值取向,试图从专业发展组织的维度,构建我国教师专业组织发展的基本理论、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与保障条件,进而拓展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组织社会学视域下中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包括八章。**章导论奠定文献基础,第二章教师专业发展概念解读和第三章组织社会学分析形成理论铺垫,第四、第五、第六章的事实描述为第七章的价值判断,即解释性研究提供依据,并作为第八章对策性研究的参考。

组织社会学视域下中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本体追寻
一、专业发展的概念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取向

第三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社会学分析
一、组织社会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
二、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维度的必要与可能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组织维度

第四章 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会组织维度探微
一、我国工会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美国工会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比较与反思

第五章 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层组织维度考察
一、我国科层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美国科层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比较与反思

第六章 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组织维度透视
一、我国专业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美国专业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比较与反思

第七章 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差异的文化归因
一、中美精神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的影响
二、中美制度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的影响
三、中美行为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的影响

第八章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走向
一、教师专业组织的建设
二、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培养
三、教师专业伦理的重塑
四、教师专业问责制的建立
五、教师专业发展个人维度与组织维度的辩证统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按中文姓氏、英文名首字母顺序排列)
二、外文文献(按英文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
三、主要网站
附录
致谢
展开全部

组织社会学视域下中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 节选

  《组织社会学视域下中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  一.中美精神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的影响  精神文化是属于精神、思想、意识、观念范畴的文化,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伦理向度、心理状态、理想信念、品性人格、审美情趣等特质。精神文化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差异的根本内核与精髓。1.儒家精神文化对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的影响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文化几经兴衰浮沉,在与其他文化的激烈交锋中,*终在琳琅满目的中国文化中站稳了脚跟,确立了牢不可破的主体身份与正统地位。虽然中国文化是多民族多流派文化的荟萃,儒家文化不等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但它“确实是*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也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①。儒家精神文化由家及国、从血缘关系推演至整个社会关系的文化定势,适应了我国农耕自然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维系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组织秩序与人伦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一种“求善的文化”⑦,由此造成了适应这种需求的文化乃至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教师组织和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深远。  (1)重道德轻物质  中国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这是千百年来道德教育结出的硕果。在以儒家为正统意识形态的行政治理中,也总是器重“德化”的功能,即以“礼”治国,“刑”只为辅佐。“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一种“德性文化”④。伦理道德教育始终是我国教育的核心要素与首要选择。子日: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修德”处于为人治学的**位。道德的完善、品格的高洁、精神世界的虔诚成为自古以来有德有识之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留下了无数名垂千史的奇闻佳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诸葛亮、“辞而不受”的西晋辛勉、“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陶渊明、“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的李廷机等,无不讴歌个人的思想情操与行为准则,表现了高尚的人格与气节。  人们从像孔子、苟子、朱熹等堪称“万世师表”的优秀教师身上提炼出了一些教师行为的基本规范,上升为教师普遍的伦理准则。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这一点无须敷陈。尤其教师是道德的化身、伦理的楷模,道德水平更高于一般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与“身正”必不可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道德旗帜与行为标杆。  片面强调道德修养的负面效应则是对物质的忽视甚至鄙视。职业不分贵贱,劳心者与劳力者同属劳动阶级。纵然教师真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也不能改变教师作为一个受薪阶层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以伦理原则为绝对尺度的评价模式置人正常的情感、生活需求于不顾,把人的多元化行为方式仅仅归结为一种单向的直线型的道德评价,人的复杂多样的价值活动统统被纳入到一成不变的道德评价条框中。对道德世界的无限追求与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蔑视,导致人在物质面前必须动心忍性,否则将会成为众矢之的。  在我国传统的重义轻利文化的影响下,教师一直与贫穷为伍,不计较利益得失,不贪慕富裕生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配教师这个称谓。我国教师工会的作用深受羁绊,不敢也不能过多地纠结于教师的经济条件、工作环境,形同虚设。教师被冠上了诸多崇高但是虚无的名号:像红烛、像春蚕、像石梯,但这样的比喻未免带有太多的神话意味,太浓的悲壮色彩。如果教师已经具备基本的职业操守、高度的专业精神与教育理想,那么,适当地追求物质利益无可厚非,而且还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因为,在贫困与无奈面前,教师的职业规范与道德基准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进而会动摇他们的教育信念。唯有使教师的生活安康、物质无忧、精神愉快,才能使他们更加信心饱满、精力充沛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

组织社会学视域下中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许楠(1977-),女,四川宣汉人,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与发展比较研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访问学者,曾赴香港参加第二期田家炳基金会扶助重庆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培训者培训。先后在SSCI、CSSCI、核心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科研课题6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