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石嘴山市地名故事

石嘴山市地名故事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
开本: 24cm 页数: 236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7.7(7.3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石嘴山市地名故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8756950
  • 条形码:9787508756950 ; 978-7-5087-569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石嘴山市地名故事 本书特色

  宁夏地名故事的初稿,由全区地名工作者和地名爱好者、专家学者提供,经过筛选,将与地名有关的、具有真善美思想内涵的调研分析、故事、传说辑录成册,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实地踏勘、修订形成。书中所选的,有的是以地名为载体记录下来的历史史实,有的是与地名相关联的民问故事和传说。宁夏各地地名所具有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也验证了地名是人类活动的活化石,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的。  这本刘兰芳担任主编编写的《石嘴山市地名故事》是其中一册,收录了《建规立制官四渠》、《生态农庄泉子湾》等故事。

石嘴山市地名故事 内容简介

本文从历史溯源, 以县区、乡村、街巷、山水、文物等方面借故事为引对石嘴山地名做了概貌性的记述, 让读者不仅能看到这一历史的变迁, 及其逐步走向发展、开发的身影。石嘴山历史悠久, 文化渊源流长。从陶乐南界水洞沟旧石器时代和平罗、陶乐等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发掘, 以及对贺兰山早期岩画的研究, 均证明早在4-1.5万年前, 石嘴山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石嘴山市地名故事 目录

前言
概述
县区地名故事
查汉拖护蒙古名
西汉廉县遗址存
地宝物丰宝丰县
新渠县址要澄清
石磨得名大武口
山石突出石嘴子
抗虏御敌平罗城
黄河纵贯陶乐境
因渠得名说惠农
开山挖煤石炭井
乡村地名故事
互市交易立市口
马家湾子新县城
惠农渠梢龙尾闸
礼和本是藜蒿塘
庙台当年钟鼓呜
移民定居下营子
宝马破敌扬美名
防洪筑堤永固堡
古老烽燧燕子墩
山涧泉流简泉村
历尽演变红果子
大河归槽石喇叭
雁窝池处另有名
商旅驿站骆驼岭
浮想联翩上庄子
聚宝盆里出地名
长年积水雨水塘
南北通衢黄渠桥
立州屯兵姚伏镇
三易其名定周城
修水垦殖分老户
军事要地崇岗堡
太西乌金汝箕沟
五香稻谷留美名
凄美爱情龙泉村
龙凤呈祥潮湖堡
烽烟升腾长胜墩
魂牵梦绕马太沟
蒙汉界碑五堆子
平罗地名面面观
街巷地名故事
根据方位定地名
地名透出新面貌
数字也能作地名
新辟两区作调整
规范命名内涵新
春色满园气象新
五育并举街巷名
以石命名五彩路
企业名称冠街名
新区街路与日增
难以忘怀安乐桥
名胜古迹定街名
平罗曾经出名人
抗逆孤忠传后人
追溯前朝留县名
开渠治水大功臣
红墙杰阁在路中
延续古制永安门
田州古塔作路名
历史古镇也知名
宝丰当年是县城
新兴城市街道整
经纬分明路路通
山水地名故事
驳马奔驰贺兰山
吞云吐雾白虎洞
远古文化马山头
旅游胜地王泉沟
天羊下界落石滩
排涝泄洪西河子
黄河古道流穆河
汊河开渠绿杨河
汉水疏浚唐徕渠
引水利民惠农渠
建规立制官四渠
雍正钦定昌润渠
靖虏戍边吴王渠
沙山苇水靓沙湖
碧水环绕星海湖
沙漠绿洲拉巴湖
大漠奇观庙庙湖
康熙皇帝饮马湖
黄河湿地天河湾
风光旖旎瀚泉海
生态农庄泉子湾
文物地名故事
寿佛禅寺武当庙
西北**玉皇阁
风雨沧桑田州塔
天摇地动省嵬城
康熙驻跸哨马营
边墙本是明长城
抗虏要塞镇远关
后记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石嘴山市地名故事 节选

  当初,还是在蒙古人获恩准西渡黄河放牧的时候,他们就将查汉拖护视为一处理想的天然牧场。蒙古人得到如此草丰水美的草场,欲于此地安家立业,世代繁衍生息。他们把这里视为自己的家园,于是,他们给这里起了一个蒙古地名,叫查汉拖护。查汉拖护,蒙语的意思是“白色的滩”。这个地名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这里极少农耕,是一片荒蛮滩地;二是揭示了石嘴山故地的地质特征,为考察这里几百年前的土壤土质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不难想见,几百年前的石嘴山大地不仅水草丰茂,盐碱化程度也十分严重。关于这一点,清道光年间平罗知县徐保字在他的诗作《初冬石嘴子山作》里有“碱滩霜落晴沙白”的诗句。这句诗再明白不过地描绘了古石嘴山大地如霜似沙白茫茫一片的荒凉景象。石嘴山地处宁夏引黄灌区的梢段,加之地势低洼,上游的余水和盐碱水均排泄于此,然无法排出,加重了当地的盐碱化程度。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疏于治理的梢堡地区土地盐碱化程度仍然十分严重,白茫茫的碱滩随处可见。这样的地质条件,给发展农耕带来许多困难,非朝廷出面而不能解决。  查汉拖护地方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始于清雍正年间。  据吴忠礼、杨新才所编著的《清实录宁夏资料辑录》记载,清雍正四年(1726),清廷因为开发查汉拖护的事情曾经有过一番群臣重议。  隆科多奏称:“臣等验看宁夏贺兰山前查汗托护至石嘴子等处,宽阔一百里,旷野而平,其土肥润,籽种俱皆发生;其地尚暖,易于引水,如西河、六羊河皆系古旧渠,大沟、黑龙口、倒流河、新河、黄泥河、董家河皆系引水分水之路,遗弃年久,虽有形迹,俱皆泥沙淤塞;若修河,造渠坝及放水之闸,两岸可以耕种万顷地亩。”  从以上的记载不难看出,隆科多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利害,提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开发查汉拖护的实用主张。这应该是石嘴山地方开发初始的动议。  作为查汉拖护地方的主管大员,甘肃巡抚石文焯也奏:“宁夏东北五十里查汗拖护地方,南北延袤百有余里,东西广四五十里或二三十里不等,东界黄河,西至西河,其地平衍,可以开垦;自鄂尔多斯迁移之后,十余年来,小民亦有私垦者,必得开渠道水,筑堤建闸,以时君闲,以资灌溉,则旷土尽成膏壤。今相度地势,自双庙墩起至六羊河地方计长一百十余里,仿汉、唐诸渠法,开渠一道,建正闸一座,挡水闸、梢闸各一座,压水坝一道。六羊河与黄河相近之处,亦建正闸、挡水闸各一座,以资蓄泄。再自上泗墩起至六羊河岸,东距黄河五里许,筑堤一道,约长一百里,可以永御黄水,统计垦田六十余万亩。”  石文焯的奏言更加具体地规划了查汉拖护地方水利开发建设的初步设想。从两位朝廷重臣的奏表看,查汉拖护虽然地处边远,仍然因其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为朝廷所十分重视。  有臣奏议:“查汉拖辉为汉、唐灵州之地,当时广置屯田。元至元间,置屯田万户所。明时套夷渡河而西,侵占内地,葫芦河之东居民不得耕种,遂致废弃。我朝德洋恩溥,番夷臣服。鄂尔多斯移归套内,以河为界。查汉拖辉之地,久属版图。今宁夏卫置汉、唐二渠之支流,有百家、良田、满达喇等渠,向在查汉拖辉左近。若仿其遗迹开渠建闸,诚裕国利民之善政。然修渠建闸之事情形各异,事关久远,臣等难以悬定。见今遣川陕总督岳钟琪亲赴宁夏查看地势,应将隆科多、石文焯等所奏并地方画图一并交大理寺卿通智带往,同岳钟琪至查汉拖辉地方,照图验看,核议具奏。”  此奏议获准奏。  当时的查汉拖护地方正在川陕总督治下,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领此圣旨责无旁贷。他会同大理寺卿通智等一干人亲赴宁夏实地勘察,在掌握了充分的资料之后,对于开发查汉拖护也有了自己的初步设想。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