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

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

作者:张堂会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40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7.8(4.9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10871
  • 条形码:9787520310871 ; 978-7-5203-1087-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 内容简介

  1954年江淮大洪水、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长江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与汶川地震,当代中国灾害不断,当代文学中出现了一大批反映这些重大灾害的文学作品。  《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搜寻、汇集了众多的当代文学作品,征引了政治、社会、经济等不同学科的大量资料,运用历史学、文化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对当代文学中描写自然灾害的作品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考察,对自然灾害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探究当代作家面对自然灾害的主体意识与历史姿态,总结灾害文学的理论特征,展现当代文学自然灾害书写的广阔画卷,以期构建一幅多层次、立体的当代灾害文学史图景。

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 目录


引言

**章 当代自然灾害文学书写概况
**节 当代重大自然灾害的精神影像
第二节 纪实与虚构:自然灾害的历史记忆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寓言式写作

第二章 当代自然灾害文学书写中的人与自然
**节 迷信自然
第二节 抗争自然
第三节 敬畏自然

第三章 当代自然灾害文学书写中的人与社会
**节 应对大灾的举国体制
第二节 灾害下的人祸因素
第三节 灾害下的社会变革

第四章 当代自然灾害文学书写中的人性
**节 人性光辉的一面
第二节 人性变异的一面
第三节 人性的思考

第五章 当代文学对自然灾害的多样性书写
**节 灾害作品体裁形式多样
第二节 灾害作品主题内容复杂多样
第三节 灾害作品风格多姿多彩

第六章 当代自然灾害文学书写的困境与出路
**节 当代文学自然灾害书写的新变
第二节 当代文学自然灾害书写的困境
第三节 当代文学自然灾害书写的出路

第七章 当代自然灾害文学书写的理论特征
**节 灾害文学的审美题材
第二节 灾害文学的表现方法
第三节 灾害文学的美学风格

结语 当代自然灾害文学书写的文化功能及其研究展望
附录 专家推荐出版意见
杨义先生推荐意见
张中良先生推荐意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 节选

  《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  《白雪乌鸦》是一部讲述灾难的小说,也是一部重述历史的小说。作品描写了1910-1911年鼠疫大爆发期间哈尔滨老城傅家甸人的日常生活。傅家甸是日俄战争之后东北的一个小城区,中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杂居在一起。小说从1910年晚秋的霜降开始讲起,一直到第二年春天的清明,通过车夫王春申、富商傅百川、开点心铺的周耀祖等几个家庭的故事,描绘了普通人群平凡而艰辛的生活。鼠疫首先从王春申的旅店开始,然后逐步蔓延到家家户户,傅家甸一时陷入了恐慌之中。随着鼠疫的蔓延,“人的命变得比煎饼都薄”,每天都有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死亡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既然鼠疫不可抗拒,不如泰然处之,将平凡的日子过得更有滋味,静观其变。于是,整个傅家甸又在悲情中活泛起来了。小说细微逼真地描绘了鼠疫之下人们的曲折心境,表现出死亡重压下的活力及动荡中的平和。  这部长篇小说建立在真实的历史史料的基础之上,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当时中国人仅占哈尔滨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些人大多聚集在傅家甸一带,由于处于社会生活的底层,在1910年哈尔滨大鼠疫中死亡人数达五千余人。作品以王春申赶着马车回傅家甸的情景为开头,将我们引进那段历史。“这是1910年的晚秋,王春申赶着马车回到傅家甸时,这里已是一片漆黑,与他先前在埠头区见到的灯火撩人的情景大不一样。”小说结束时已是五月下旬的一个礼拜天,鼠疫已经过去,王春申依然在赶着他的马车。“他赶着马车,沿着谢尼科娃礼拜天常走的路线,从埠头区驶向新城区。”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大多都是虚构的,生活的场景却力求逼真,尽量符合一百年前哈尔滨的真实情形。为此,作家在准备写作《白雪乌鸦》时,把能搜集到的1910年哈尔滨大鼠疫的资料悉数收归囊中,做了满满一本笔记。黑龙江省图书馆所存的四维胶片的《远东报》,几乎被作家逐页翻过。那个时期的商品广告、马车价格、米市行情、自然灾害、街市布局、民风民俗,就这么一点点地进入作家的视野,悄然搭建起小说的舞台。因为历史上确有其事,作家便想要用文字复原那个时代。作品中写到了马车夫王春申,就会涉及当年马车的行情怎样,从哪儿到哪儿要多少卢布,一壶茶水要多少戈比,这些都是作家查阅当年《远东报》的胶片了解到的。书中的很多细节,小到人物的一句话,大到一个场景的设置,都要悉心揣摩,尽量达到每个细节的准确和到位。100多年来,哈尔滨的街巷已经几易其名,为此,作家特意画了一张老哈尔滨地图。“我绘制了那个年代的哈尔滨地图,或者说是我长篇小说的地图。因为为了叙述方便,个别街名,读者们在百年前那个现实的哈尔滨,也许是找不到的。这个地图大致由3个区域构成:埠头区,新城区和傅家甸。我在这几个区,把小说中涉及的主要场景,譬如带花园的小洋楼、各色教堂、粮栈、客栈、饭馆、妓院、点心铺子、烧锅、理发店、当铺、药房、鞋铺、糖果店等一一绘制到图上,然后再把相应的街巷名字标注上。地图上有了房屋和街巷,如同一个人有了器官、骨骼和经络,生命*重要的构成已经有了。*后我要做的是,给它输入新鲜的血液。  ……

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 作者简介

  张堂会,男,1971年生,江苏泗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出版译著两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获得第5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荣获省部级奖励四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