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南京历代经典散文

南京历代经典散文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0-01
开本: 26cm 页数: 166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1.0(6.0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南京历代经典散文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319667
  • 条形码:9787553319667 ; 978-7-5533-1966-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南京历代经典散文 本书特色

  《南京历代经典散文》是“品读南京”丛书中的一本。《南京历代经典散文/“品读南京”丛书》选录了南京历代经典散文的代表作品,其中魏晋南北朝6篇,唐五代两宋8篇,元明清13篇,现当代15篇,合计32篇,这些散文都是历代散文名家品读南京的心得记录。这些散文中以描写叙述居多,对山水南京、人文南京和历史南京有更具体翔实的记载,然亦时时杂以感慨咏叹,呈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所以,从这些散文中不仅能读到南京的历史沧桑与人事变迁,也能读到作者的才情俊美和辞章隽永。书名中的“南京”,准确地说,不是文学的主体,不是指南京籍或长期流寓南京的作家。相反,这里的“南京”是文学的客体,是历代经典散文中的描写对象。

南京历代经典散文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魏晋南北朝篇 ; 唐五代两宋篇 ; 元明清篇 ; 民国篇几部分, 其主要内容包括: “北山移文”、“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石阙铭”、“对烛赋”、“摄山栖霞寺新路记”等文学作品。

南京历代经典散文 目录

前言
魏晋南北朝篇
陆 机 吴大帝诔
孔稚珪 北山移文
王 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陆倕 石阙铭
萧统 殿赋
庾信 对烛赋

唐五代两宋篇
李 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
徐铉摄山栖霞寺新路记
王安石 真州长芦寺经藏记
李纲 车驾巡幸建康起居表
王 铚 徐十郎茶肆
陆 游 入蜀记(选段)
范成大 吴船录(选段)
马光祖 《景定建康志》序

元明清篇
胡炳文 游钟山记
宋濂 阅江楼记
宗 臣 游燕子矶记
谭元春 三游乌龙潭记
张 岱 陶庵梦忆(三篇)
余 怀 板桥杂记序
侯方域 李姬传
王士祯 游瓦官寺记
袁枚 随园记
祭妹文
管 同 登扫叶楼记

民国篇
张恨水 两都赋(四篇)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俞平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李金发 在玄武湖畔
倪贻德 秦淮暮雨
石评梅 金陵的古迹(四篇)
叶灵凤 家乡食品
后记
展开全部

南京历代经典散文 节选

  《南京历代经典散文/“品读南京”丛书》:  两都赋(四篇)  【题解】张恨水(1895~1967年),原籍安徽安庆潜山县,出生于江西南昌。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现代著名章回小说家,以作品多产出名,其创作的通俗小说多达一百多部,总字数三千万言,风靡一时。但他亦擅长散文,风格冲淡平和,知者就少得多了。《两都赋》是他的一组散文集,共26篇,1944年8月1日到1945年1月10日连载于重庆《新民报》,其时作者正寓居抗战后方的陪都重庆。这组散文通过对北京、南京二都社会人情、历史沧桑的描摹,忆旧怀往,冲淡温润。这里选录四篇,每篇题目都是一句五言诗,颇有诗情画意。  日暮过秦淮  在秋初我就说秋初。这个时候的南京,马路上的法国梧桐和洋槐,正撑着一柄绿油油的高伞。你如是住在城北住宅区,推开窗户,望见疏落的竹林,在广阔的草地里抹上一片残阳,六点钟将到,半空已没有火焰。走出大门,左右邻居已开始在马路树荫下溜着水泥路面活动。住宅中间,还不免夹着小花园和菜圃,瓜架上垂着一个个大的黄瓜,秋虫在那里弹着夜之前奏,欢迎着行人。空上一件薄薄的绸衫,拿了一柄折扇,顺路踏上中山北路,漆着鱼白色的流线型公共汽车,在树荫下光滑的路上停着。你不用排班,更不用争先恐后,可以摇着你手上那柄折扇,缓缓地上车,车中很少没有座位。座椅铺着橡皮椅垫,下面长弹簧,舒适而干净,不少于你家的沙发。花上一角大洋,你是到扬子江边去兜风呢,还是到秦淮河畔去听曲呢?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我不讳言,十次出门有九次是奔城南,也不光为了报社在那儿,新街口有冷气设备的电影院,花牌楼堆着鲜红滴翠的水果公司,那都够吸引人。尤其是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我的朋友,几乎是“每日更忙须一至,夜深还自点灯来”,总会有机会让你在这里会面。碰头的地点,大概常常是馆子里的河厅。有时是新闻圈外的人作主,有时我们也自行聚餐。你别以为这是浪费,在老万全喝啤酒吃的地道南京菜,七八个人不过每人两元的份子。酒醉饭饱,躺在河厅栏杆边的藤椅上,喝着茶嗑着瓜子,迎水风之徐徐,望银河之耿耿,桃叶渡不一定就是古时的桃叶渡,也就够轻松一下子的了。  我们别假惺惺装道学,十个上夫子庙的人,至少有七八个与歌女为友,不过很少人自写供状罢了。南京的歌女,是挂上一块艺人的牌子的,她们当然懂得什么是宣传。所以新闻记者的约会,她们是“惠然肯来”。电炬通明,电扇摇摇之下,她们穿着落红纱衫子,带着一阵浓厚的花香,笑着粉红的脸子,三三两两,加入我们的酒座。我们多半极熟,随便谈着话,还是“舄履交错”。尽管良心在说,难道真打算作个《桃花扇》里人?但是我没有逃席。  九点多钟了,大家出了酒馆,红蓝的霓虹灯光下走上夫子庙前这条街,听着两边的高楼上,弦索鼓板喧闹着歌女的清唱;看到夜咖啡座的门前,一对对的男女出入,脸上涌出没有灵魂的笑,陶醉在温柔乡里,我们敏感的新闻记者,自也有些不怎么舒适似的。然而我们也不免有时走进大鼓书场,听几段大鼓,或在附近露天花园,打上一盘弹子,一混就是十二点钟。原样的公共汽车,已在站上等候,点着雪亮的车灯,又把你送回城北。那时凉风习习,清露满空,绸衫子已挡不住凉,人像在洗冷水澡。住宅区四周的秋虫,在灯光不及处一齐喧鸣,欢迎你在树的阴影下敲着家门。这样的生活,自然没有炎热,也有点像走进了《板桥杂记》。于今回想起来,不能不说一声罪过。自然别人的生活,比这过得更舒适的,而又不忏悔,我们也无法勉强他。  顽萝幽古巷  我在南京时,住在城北。因为城北的疏旷、干燥、爽达,比较适于我的性情。虽然有些地方过分的欧化(其实是上海化),为了是城市山林的环境,尚无大碍。我们有一部分朋友,却是爱城南住城南的。还记得有两次,慧剑兄在《朝副》上,发表过门东门西专刊,字里行间,憧憬着过去的旧街旧巷,大有诗意。因此,我也常为着这点诗意,特地去拜访城南朋友。还有两次,发了傻劲,请道地南京文人张萍庐兄导引,我游城南冷街两整天。我觉得不是雨淋泥滑,在秋高气爽之下,那些冷巷的确也能给予我们一种文艺性的欣赏。  我必须声明,这欣赏绝不是六代豪华遗迹,也不是六朝烟水气。它是荒落、冷静、萧疏、古老、冲淡、纤小、悠闲。许许多多,与物质文明巨浪吞蚀了的大半个南京处处对照,对照得让人感到十分有趣。我们越过秦淮河,把那些王谢燕子所迷恋的桃叶渡乌衣巷,抛在顶后面(那里已是一团糟,词章里再不能用任何一个美丽的字样去形容了)。虽在青天白日之下,整条的巷子,会看不到十个以上的行人(这是绝对的),房子还保守了朱明的建筑制度,矮矮的砖墙,黑黑的瓦脊,一字门楼儿半掩半开着,夹巷对峙。巷子里有些更矮更小的屋子,那或者是小油盐杂货店,或者是卖热水的老虎灶,那是这种地方唯一动乱着而有功利性斗争的所在。但恰巧巷口上就有一所关着大门的古庙,淡红色的墙头,伸出不多枝叶的老树干,冲淡了这功利气氛。  这里的巷子,老是那么窄小,一辆黄包车,就塞满了三分之二的宽度,可是它又很长,在巷这头不会看到巷那头。大都是鹅卵石铺了地面,中间一条青石板行人路,便利着穿布鞋的中国人。更往南一路,人家更见疏落,处处有倒塌了屋基的敞地,那里乱长着一片青草。可是它繁华过的,也许是明朝士大夫宅第,也许是太平天国的王府。在这废基后面,兀立着一棵古槐,上面有三五只鸦雀噪叫着,更显得这里有点兴亡意味。  有一次我去白鹭洲,走错了方向,踏上了向门西的一条古巷。两旁只有四五个紧闭了的一字门。乱砖砌的墙,夹了这巷子微弯着。两面墙头上密密层层地盖住了苍绿叶子的藤蔓,在巷头上相接触。藤萝的杆子,其粗如臂,可知道它老而顽固。那藤蔓又不整齐,沿了墙长长短短向下垂着,阻碍着行人衣帽。大概是这里很少行人的缘故,到墙脚下的青苔向上铺展,直绿到墙半腰。有些墙下,长着整丛的野草,却与行人路上石板缝里的青草相连。这样,这巷子更显得幽深了,这里虽没有一棵树、一枝花及任何风景陪衬,但我在这里徘徊了二十分钟。  ……

南京历代经典散文 作者简介

程章灿,1963年生,福建闽侯人,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毕业(1983),南京大学文学博士(1989)。曾任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51996)、美国宾州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8)、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1)。被评为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33工程)、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现任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成林,女,江苏南京人,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多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