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园动植物指南
-
>
生命是什么/[奥]埃尔温·薛定谔
-
>
爱因斯坦在路上:科学偶像的旅行日记
-
>
不可思议的科学史/鬼谷藏龙
-
>
动物生活史
-
>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全新修订版)
-
>
勺子飞来了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9118136
- 条形码:9787229118136 ; 978-7-229-11813-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 本书特色
我们人类,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有一种冲动,想要理解世界和看到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科学是对于我们求知欲的回应。而如今的人类求知,说到底,是在科学的框架内,寻求世界起源和结局的答案,寻求意义与目的的答案。
众所周知,2017年诺贝奖物理奖授予三位引力波探测计划的重要科学家。“引力波”的发现,标志着人类的求知史迎来了历史新起点,意味着我们将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知宇宙的方式,去了解我们未曾想象却真实存在的新事物。
在这样的时代与契机之下,阅读《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这样一部跨越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全景展现人类认识世界的伟大征程的作品,回望与反思人类的求知和认知史,意义重大。
能将深奥的宇宙学、物理学用易懂而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的作者少之又少,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的作者卡洛·罗韦利是个中翘楚,而《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作者格莱泽是另一奇才。
“格莱泽是位天才作家。”美国著名物理科普杂志《今日物理》如此评价。这并非夸张的虚言,而是真实的赞叹。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作者马塞洛·格莱泽并非平凡之辈。作为美国常春藤联盟达特茅斯学院知名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马塞洛·格莱泽也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备受尊重的量子宇宙学家亚历山大•维兰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等人是好朋友。马塞洛·格莱泽所著的5部科普佳作,在美国都是畅销书,曾被译成15种语言。《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他的代表作。
《求知简史》首要的魅力和过人之处,在于马塞洛·格莱泽以坚实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站在哲学的高度上,用一种诗性的语言讲述人类求知史。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根本不会有丝毫的枯燥感和畏惧心理,反而觉得异常享受,并不时会心一笑。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每次都被作者优美而略微幽默的语言所折服。不信,你看看以下这些来自书中的段落:
重复是令人愉悦的,如果自然拍鼓,我们或许也会随之打拍子。一个循环时间带给我们的是重生的承诺,并在人与宇宙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故世界在。
也多亏了多普勒,一些世俗小事也能勾起我们对宇宙浩渺博大的联想——每当你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时,你可以想到数十亿个星系在苍穹之中呼啸而过的情景。
这是一种紧张的三角关系。只有在光子失去活力后,这种三角关系才以电子与质子之间的结合而告终。结果*简单的原子得以产生;剩下的光子则从痛苦的爱恨纠葛中解脱,从此在宇宙中无拘无束地四散漫游。
“云不是球形的,山不是锥形的,海岸线不是环形的,树干不是光滑的,光同样也不是以直线传播的。”人们发现*多的不是高于万物的单一秩序,而是有序和无序,对称和非对称,它们在我们描述自然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流向河里的水成为天空中的云彩,然后通过降雨云彩再次成为河流中的水;长成橡树的种子会在成熟的树上重现,*后会再次成为橡树;世界毁灭,然而从其废墟之中,新的世界又兴起了。
有关物体下落的实验是民主科学的,因为对所有物体都一视同仁。但当一片羽毛和一辆凯迪拉克都从十英尺高的地方坠落,其落地所需时间是不同的,原因是二者所受的空气阻力不同。
《求知简史》所涵盖的内容从人类早期的迷信和神话到当代科学中的宇宙和物理问题,他所涉及的话题是如此之广,但驾驭起来却如此轻车驾熟,足以彰显他深厚的科学功底和人文底蕴。
有赖于格莱泽的文笔,哲学家们(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等)一流的智慧胆识和卓尔不凡的想象力,科学家们(伽利略、牛顿、开普勒、爱因斯坦等)的惊人创造力、不懈努力和强大的实验能力才得以充分体现;而人类的求知历程也显得格外鲜活、饶有趣味、令人感叹又发人深思。
“格莱泽天赋异禀,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故事。”全世界*权威的学术期刊《科学》杂志(Science)对格莱泽的《求知简史》也同样不吝赞扬,而这个评价,揭示了格莱泽写作的另一大特点:深入浅出。
《求知简史》的深入浅出到了何种程度?坦率地说,即使是初中物理学得一塌糊涂的文科生也能看得懂,并被深深吸引。无论是相对论、时空弯曲、多普勒效应、宇宙膨胀理论,还是奇点、暗物质、暗能量、多元宇宙,或者量子力学、薛定谔的波动方程、海德堡不确定性原理、哥德尔证明等,格莱泽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从前对这些天文学、物理学知识一无所知的普通大众立即秒懂!(关键问题是,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尤为重要,因为这是我们了解世界的根基。)即使是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的理科生,也因为作者生动、深入的讲述而产生阅读兴趣,并从书中获得过往没有在教科书中获得的深度理解。
而《求知简史》的另一可贵之处,是它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而这正是国内科普书所缺乏的。《哥伦比亚电讯报》评价《求知简史》:“格莱泽凭借对于‘谦卑和盼望’的坚定信仰,以他周到的设想和敏感的布局写下此书,且不夹杂任何先入为主的自负感。”
格莱泽的“敬畏”和“谦卑”源于他对“科学的边界”的清醒认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有个基本界限,不仅受限于探索自然的工具,而且受限于自然本身。‘自然喜欢把自己藏起来。’经历过无数磨难和成功后,我们发现在人类探索自然的这场躲猫猫游戏中,自然是不会输的,它让人看到的永远只是局部。”
在此基础上,格莱泽颠覆了传统的对于科学的目的的认识——科学的目的就是解决并*终理解未知。格莱泽却认为,科学不是所有奥秘的征服者,也不是获得*知识的虚幻目标。科学的目标在于凭借我们的能力*程度弄清自然运行的方式。这一还原科学本来面目的思考方式使得科学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有力,也使得对知识的探求是开放式的追求,求知因而变成与未知之间永不间断的浪漫。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 内容简介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一部跨越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人类认知发展史。
作者用简洁优美而不乏幽默风趣的笔法,展现了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牛顿、开普勒、爱因斯坦等众人是如何拓展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从宇宙的起源及其物理性质,到世界的物质构成及物质特性,从元素说、原子论到日心说、经典力学,再到相对论、量子力学,其范围大至太空小到量子世界,涵盖了奇点、弯曲空间、暗物质、多元宇宙等广泛主题。
在《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中。作者指出在人类的求知之旅中,哲学家的智慧胆识和卓尔不凡的想象力,科学家的惊人创造力、不懈努力和强大的实验能力,探索工具的逐渐改善,都不同程度地动摇了人类原有的知识根基,并重新定义了人类与未知世界的关系。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主旨还在于阐明科学知识的边界。局限主要表现在探究工具和物质的本质上:宇宙边界的未知性、量子的不确定性等。但这些并没有阻止科学进步,反而使人类的求知尝试变得高尚、不可预测和充满惊喜。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 目录
世界的起源和苍穹的本质
没有信仰,我们能认识世界吗
——信仰和推断在宗教和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超越时空
——世界及时间的起源与宇宙苍穹的本质
万物何以成为现在的样子?
——古希腊哲学家关于现实含义的伟大见解
柏拉图“洞穴之喻”的启示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如何处理首因问题
改变世界的观测工具
——三个杰出的人如何运用新的观测工具改变我们的世界观
打开天堂的穹顶
——牛顿的物理学因何成为人类智慧的灯塔
科学,大自然的宏大叙事
——基于反复的实验对自然做出合理解释
空间的可塑性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给我们的空间与时间认识上的启示
永不停歇的宇宙
——宇宙如何由一个奇点进而不断膨胀
“现在”并不存在
——“现在”这一概念实为妄造
宇宙的疆域
——宇宙的疆域如何限制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分裂的无穷
——无穷的定义及其如何融入宇宙论之中
向下滚动
——希格斯玻色子如何加速宇宙膨胀
多元宇宙
——多元宇宙的概念及其自然和超自然的意义
沿着弦景观漫步
——弦景观的概念及其形成的人为动机
我们能验证多元宇宙假说吗
——多元宇宙是一种物理理论还是完全的推测
第二部分
从炼金术到量子力学
虚无中漂浮的一切
——古希腊人的原子论及其影响
艺术与自然令人赞叹的力量和效力
——炼金术:用方法和精神修行探索潜藏于物质之中的力量
难以捉摸的热的特质
——燃素和卡路里是如何被人们用来解释热之特质的
奇妙的光
——具有奇妙特性的光如何引出20世纪初的两次科学革命
学会放手
——量子物理学如何对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加以限制
一个勇敢的人类学家的故事
——在量子力学中观察者本身是如何影响被测量物质的
量子领域存在什么波?
——马克斯·玻恩对于量子力学的新解
我们能知道什么是真的吗?
——量子物理学如何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认识
谁害怕量子幽灵
——困扰着爱因斯坦的量子物理及其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
贝尔敲响了谁的丧钟
——贝尔的理论及其实验验证如何告诉我们现实比小说更奇妙
意识与量子世界
——意识在量子领域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回到起点
——量子谜团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第三部分
思维与意义
论人类的法律与自然法则
——数学是一种发明还是发现以及这一问题为何重要
不完备性
——哥德尔和图灵那些不和谐但却极为重要的发现
有关超人类机器的不详之梦
——世界是否是意识的本质以及现实是否纯属虚妄
敬畏及意义
——反思人类的求知欲及其重要性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 节选
人类的探索必须继续
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是谁,我们需要知道我们在哪里以及我们是怎么到达那里的。科学直面人性,伴随我们去寻找光,寻找更多的智慧之光。
如果理性是我们在科学中所用到的工具,那它就不是科学前进的动力。我们并不试图把理解世界作为目的。我们的探求定义了我们自身,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印记:激情、梦想、挑战与忧喜并存的经历,生命不息前进不止的永恒渴望,我们知之甚少、令人生畏却又充满诱惑的各种感觉,各种奇观等待着我们探索,游离于我们的视野之外,却又缓缓走向我们,如此神秘……
我们以*擅长的方式探索自然,用的是我们的工具和直觉,模型和近似计算,充满想象力的描述,比喻和画像。我所理解的科学是无止境的求索,而没有显而易见的尽头。随着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更加深入,随着我们的理论直面数据,求之弥深,思之弥远,我们意识到我们得到的答案有时是前进了一大步,有时也会倒退:知识岛在变大,有时也会收缩,正如我们对宇宙又多了一层了解,或是否认了先前的谬误。我们会看得更清楚,但永远看不透。
渴望完整的知识未免太过天真。科学在求索的路上总会有错误的地方。也许我们渴望拥有确定无疑的答案,但必须承认不确定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我们局限于有限的视野,被不完整的知识环绕着。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不过是洞穴壁上的影子。然而,如果把这些限制当作不可逾越的障碍,那就太过简单化了。各种限制正是进步的触发因素:它们可以增进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并知道怎样去感受这个世界;它们可以使我们更了解自身,同时又吸引着我们继续前进,以寻求答案。我们不断突破限制,并将一往无前,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是谁。科学也是这样一直前进的——时而进步,时而倒退,但始终面向前方——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我们每个人的追求之心亦复如是。如果有一天我们对探索未知充满了恐惧,那么那一天就是我们停止进步之日。
科学不仅仅是有关自然世界的知识,它还是一种人生观,一种生活方法,它是人类在充满神秘、恐惧和奇迹的世界上取得进步的共同愿望。科学是我们深夜的裹脚布,是黑暗中的光明,是我们在共同努力寻求同一目标时提醒我们自己能做什么的灯塔。科学既可以用来做善事,也可以用来酿恶果,而科学的这种两面性不过是反映出人类本性的不稳定性及人性中创造和毁灭的两种倾向。
随着探索的进行,我们了解了自然的方方面面,我们要记得,无知之滨伴随着知识之岛而扩张:未知之海滋养着我们的成功。同样我们也应记住,科学不过占领了知识岛的一部分而已,还有许多其他认知方式,它们能够,也应该互相补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所当然地能够阐释各方面的知识,但不应被寄以解答一切问题的厚望。若想把我们所能取得的成就全集中于知识岛上之一隅,那将是何等狭隘的见解啊!
人类是具有多面性的生物,人类寻求答案也会以众多可以互补的方式进行。每种方式都服务一个目的,每种方式都不可或缺。和爱人共饮一杯红酒,这杯红酒的意义并不止于其化学上的分子构成,物理上的液体浓度,表面的光线折射,生物学上酒的发酵,以及我们对它的感官反应。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感受到它深红的颜色与味道,与爱人做伴的愉悦,以及眼睛里闪烁的爱意,加速的心跳,天涯共此时的深刻情感。即使这些反应大多以人类认知和神经细胞为基础,将它们都简单地说成可计算的数据集合就是大错特错了。它们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人类活着的意义,借助它们,人类寻求着真理,寻求着友谊,寻求着理解与爱。
并非所有问题都有答案。若寄希望于科学解答一切难题,那么之于人类就是消其神,铩其羽,使人类不能多维度地存在于世。本书旨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边界,鉴于此,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希望。在科学的框架内,寻求世界起源和结局的答案,寻求意义与目的的答案;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必须一直如此。这也是我作为科学家此生耗时*多的事。当然,如果真以为科学探索之路会有尽头,未知之海是有界限的,仅凭科学便可将其穷尽,那就是另一码事了。如声称人类可以了解一切,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撬开自然的秘密宝库,像打开俄罗斯套娃那样直到我们得到*后一个,那将是多么狂妄的想法啊!
承认人类知识的不完整性并不意味着人类智慧的失败,也不意味着我们人类从此举手投降,放弃探索。它意味着我们将科学置于人类王国之内,虽然科学是强有力的,但它也有犯错的时候,虽然科学是我们描述世界的*好工具,但仅靠科学也是不够的。科学并未反映出上帝所赋予的真理,并不是由从完美的柏拉图主义王国获出的发现所组成;科学反映出人类的不安与忧虑,反映出人类对于秩序和控制力的渴望,反映出人类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敬畏之心。
我们对于视界之外潜藏着什么并不知晓,我们对宇宙初始状态的思考一筹莫展,我们对如何对量子世界进行确定性的描述难以措手。这些未知并非我们目前无知的表现,也不是我们探索工具有限的证明。这些未知偷偷反映出自然的本质,光速、时光之箭、不可改变的随机性构成了它的边界。“我们不知道”和“我们没办法知道”有着本质的区别。针对这些未知的答案,就算找到了,其适用范围也会非常有限。除非我们比光速更快,否则我们不能直接探索宇宙边界之外的世界;所有对于宇宙初始状态的科学解答都严重依赖于科学框架中概念上的限制——场、守恒定律、不确定性、空间、时间和重力的本质;量子物理的非定域性使得对于微小世界确定性的求索成为不可能。更笼统地说,所有科学探索都必然有其局限性。
我理解,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很难承认科学的局限性并不损其美妙,亦不去其效力。我认为这种抗拒根植于一种过时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把科学当作所有奥秘的征服者,将获得绝对知识的虚幻目标与持续探索的动力相混淆。和这种思考方式相反,我认为还原科学的本来面目会使之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有力,这将让科学与人类其他富有创造力的行为相结合,使之变得引人注目,多姿多彩,当然,也和我们人类本身一样并不完美。
甚至在我们身边,在目前所知的疆界之内,我们只能看到万物之一毫。回想起我们为暗物质和暗能量所环绕,构成我们可见世界的物质只占宇宙中各种物质的5%。此刻,不明的暗物质就在我们周围。即使我们的工具不断演进(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我们*终解开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奥秘,但我敢肯定,我们能获取的信息只有这么多。意料不到的事无疑潜伏在我们眼皮底下,可能会使我们目前的世界观发生巨大转变。
我们所谓的现实,是由各种不断演变的观点镶嵌而成的图案。
请再留意一下,我的观点并非悲观,并不是要人类放弃求索。恰恰相反,人类求索之路必须走下去。对自然的探索使我们活着有意义:我们会寻求更多答案,但同时心里也很清楚,令人惊讶的新问题会层出不穷。当我们从历史角度来看待科学时,不仅需要我们学会接受知识的不完整性,同时还要将其视为前进不止的象征,就和人类自身一样。
和我们的祖先一样,我们深深为大地的浩瀚所折服,为隐藏在未知中向我们招手的美丽而折服。是敬畏使我们有动力,并使我们昂然出发。是敬畏架起了人类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并带着我们走向未来,持续探索。我们无须将论点细分成“我们能知道一切”和“我们不能知道一切”,相反,让我们拥抱内心深处的敬畏之情,拥抱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去发现,去一点一点照亮前方的路,使知识岛的边界进一步向外扩展,向里扩展,向各个方向扩展——只要我们继续推进伟大的求知事业。让我们咆哮吧,冲着知识之光的熄灭而咆哮。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轻轻步入漫漫长夜。我们要继续发光:这才是重要的,这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意义所在。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 作者简介
马塞洛·格莱泽(Marcelo Gleiser)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美国常春藤联盟达特茅斯学院自然哲学阿普尔顿教席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著有5部科普佳作,被译成15种语言。《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他的代表作。《宇宙中紧迫的现实》(Emergent Realities in the Cosmos)曾被评为2003年美国最佳科学写作作品,其他作品为《跳动的宇宙》(The Dancing Universe)、《先知与天文学家》(The Prophet and the Astronomer)以及《不完美的宇宙》(A Tear at the Edge of Creation)。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2¥42.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25.4¥49.8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5¥24.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精)亿万年的孤独:地外文明探寻史话
¥24.2¥58 -
牛津通识课 行星
¥17.7¥32 -
量子宇宙
¥26.4¥49.8 -
宇宙(精)
¥108.9¥198 -
探索·新知虚无:从绝对零度到宇宙中被遗忘的角落
¥28.8¥43 -
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全新修订版)
¥1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