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

作者:汪涌豪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609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7.5(7.0折) 定价  ¥1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9130805
  • 条形码:9787309130805 ; 978-7-309-1308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 本书特色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旨在全面清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范畴的发生发展历史、范畴的构成方式、主要特征和系统联系。由于以各体文范畴的运用为考察对象,以揭示范畴间横向的逻辑联系和结构体系为研究目的,故全书即力求保持畅通文论本身固有的丰富灵动,又凸显了范畴的理论品格及其之于当代文论与美学建设的意义。书中用大量书证,加以深入的分析,对各体文范畴的归纳小结,对统摄全局的元范畴的揭橥与分析,对范畴体系的定位与开显,使得整体上尽显丰厚著实的特点。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旨在全面清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范畴的发生发展历史、范畴的构成方式、主要特征和系统联系。由于以各体文范畴的运用为考察对象,以揭示范畴间横向的逻辑联系和结构体系为研究目的,故全书即力求保持畅通文论本身固有的丰富灵动,又凸显了范畴的理论品格及其之于当代文论与美学建设的意义。书中用大量书证,加以深入的分析,对各体文范畴的归纳小结,对统摄全局的元范畴的揭橥与分析,对范畴体系的定位与开显,使得整体上尽显丰厚著实的特点。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 目录

绪言**章 范畴的哲学定义 **节 术语、概念和范畴的界定 第二节 范畴的理论地位 第三节 范畴的意义与研究价值第二章 范畴的构成范式 **节 范畴的语言形式与构成 一、汉语特性笼盖下的文学批评 二、范畴的结构与活性 三、象形的意义 第二节 取式於自然与人事 一、在仰观俯察中肯认 二、感性形态的获得 三、对感官用语的援用 第三节 向观念论趋进 一、单个范畴存在形态的演变 二、系统范畴的抽象化趋势 三、由有迹之形走向虚眇之境第三章 范畴的主要特徵 **节 直觉思维的硕果 一、范畴的整体性与直接性 二、认识超越的实现 三、善会其通与全息呈示 第二节 超越逻辑 一、充满暗示性的定义 二、模糊识别与解读 三、具象批评与范畴的模糊性 第三节 可运作的动态系统 一、承传变易的双向运动 二、历史性与学派性 三、范畴的衍生力及其统序特徵第四章 范畴与创作风尚 **节 历史的转捩 一、由范畴出现频率切入 二、“百代之中”的中唐 第二节 风骨范畴与汉唐文学理想 一、六朝文学背景下“风骨”的提出 二、对唐初文风的匡正 三、完满的落幕 第三节 作宋元人心境折射的平淡范畴 一、以道家思想底里 二、沉静於内省的境域 三、平简清野之美 四、由陶诗的发现看平淡理想的确立 第四节 格调:明清人回归传统的旗帜 一、从“体格”、“气格”到“格韵”、“格致” 二、“调”的涵义与“格调”的意指 三、“格调”之於总结期文学批评的意义 第五节 一个正反合的过程 一、理性思潮的冲荡与相关范畴的抬升 二、禅宗、理学与心学对范畴的滋养 三、“以复古解放”的范畴统合第五章 范畴与文体 **节 诗文体式与范畴 一、唐前文体探讨中基本范畴的确立 二、两宋诗文范畴创设的丰富 三、明清范畴诠解和运用的成熟 四、相关概念、范畴例释 1.“响” 2.“脉” 3.“波澜” 4.“圆” 5.“老” 6.“本色” 7.“家数” 8.诸范畴的联通和意义小结 第二节 词的体式与范畴 一、宋代词学范畴解説 二、骚雅与沉郁:元明以後范畴的振兴 三、词学范畴总结与重要范畴分释 1.“妥溜” 2.“涩” 3.“深静” 4.诸范畴的联通和意义小结 第三节 曲的体式与范畴 一、词曲体制同异与范畴的分际 二、元明清诸家曲学范畴论要 三、曲学范畴总结与重要范畴分释 1.“豪辣灏烂” 2.“俊” 3. 诸范畴的联通和意义小结 第四节 戏剧体式与范畴 一、明代剧学范畴通论 二、清代剧学范畴与金圣叹、李渔的贡献 三、剧学范畴总结与重要范畴分释 1.“局段” 2.“主脑” 3.“机趣” 4.诸范畴的联通和意义小结 第五节 小説体式与范畴 一、小説观念的萌起与明清小説范畴 二、晚清的进步 三、小説范畴总结与重要范畴分释 1.“幻” 2.“避犯” 3.“白描” 4.诸范畴的联通和意义小结 第六节 诸文体与范畴的对应关系 一、各体文论范畴成熟度与理论品级 二、各体类范畴集束与小结 1.诗文体式范畴集束 2.词曲体式范畴集束 3.戏剧小説体式范畴集束 4.几点小结第六章 元范畴:文学理论体系的枢纽 **节 元范畴问题的提出 一、范畴的位序与元范畴的界定 二、确立过程中诸种观点的研判 三、元范畴的唯一与多元 第二节 根植於传统文化的考察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及其对文学的浸入 1.“天人合一”的提出与儒道两家的论述 2.通天尽人的“人文”追求 二、由此确立的元范畴的剖解 1.“道”与文学的归趣 2.“气”的本原意义 3.作创作发生论和接受论的“兴”范畴 4.“象”的发现与营构 5.执中平允与“和”生万物 三、元范畴联结成的范畴体系构架 1.元范畴的相互关系 2.元范畴之於体系构建的可能第七章 范畴的逻辑体系 **节 本原性范畴 一、主体本原及相关范畴序列 二、客体本原及相关范畴的联结 第二节 创作论范畴 一、指涉创作发动的范畴序列 二、揭示创作思维规律的范畴系统 三、“才”与“法”:关於创作机理范畴 第三节 作品形态和风格论范畴 一、风格范畴体系的导入途径 二、作品物质构成提供的视点 三、基於格制体调等实性构成的规范范畴 四、虚性构成形态的规范范畴 五、对冥合主客体的生态构成的范畴指説 第四节 鉴赏与批评论范畴 一、规范批评主体的范畴序列 二、涵括批评原则与方法的范畴序列 第五节 范畴体系的整合 一、“潜体系”状态下范畴勾连的凸显 二、一个尚未闭合的系统结语引用书目後记新版後记
展开全部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 作者简介

汪涵豪,1962年6月生于上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神户大学特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与文论研究,兼及古代哲学、史学与当代文化批评。着作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中国游侠史论》,《中国游仙文化》、《言说的立场》、《汪涌豪人文演讲集》等十七种,主编有四卷本《中国诗学》、十卷本《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等四种,另有各类论文百余篇。曾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中国图书奖,上海市图书一等奖,以及省部级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至三等奖多项多次。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

    物流超级快,纸张好,印刷精美,尤其是内容好,价格优惠~

    2020/4/6 14:08:38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