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作者:朱汉国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237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6.3(5.9折) 定价  ¥27.7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040484878
  • 条形码:9787040484878 ; 978-7-04-048487-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中国历史》的配套教学参考书。全书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基本精神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彰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着重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阐释、家国情怀”。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编写时紧扣教材内容,严格遵循教材单元顺序和课文顺序,主要阐释教材的编写理念,知识内容程度的把握、教学建议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材料的拓展延伸,帮助教师理解教学要求,提供助教服务。每课设置“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建议”、“问题解答”、“图表说明”、“资料与注释”和“参考文献”六个板块。在分析教学内容时,力图体现出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同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内容和详细的指导建议,有利于教师理清脉络、深化理解,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内容丰富、务实,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师使用。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目录

**单元 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
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
第4课 汉朝大一统格局的巩固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5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第7课 制度创新与历史变革
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

第五单元 宋元时期民族关系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第9课 从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
第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潜伏的危机
第11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2课 社会的繁盛与潜伏的危机

第七单元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
第13课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4课 社会各界的救亡图存运动

第八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
第15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6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革

第九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17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8课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第十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十一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二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22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23课 走向社会主义

第十三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
第24课 艰难探索和建设成就

第十四单元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25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26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

第十五单元 精湛的古代工艺和近现代的职业教育
第27课 精湛的古代工艺
第28课 近现代的职业教育
展开全部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节选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道三国鼎立的形成,认识到三国鼎立也是局部的统一;  (2)了解西晋实现了短期统一,初步理解西晋短期灭亡的原因;  (3)了解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对峙的政权分立状况,认识到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2.教学内容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局演变频繁、众多政权分立的时期,既有全国统一的局面,也有局部统一的状况;既有政权的先后更替,也有政权的同时并存;既有局部地区的相对安定,也有局部地区的割据混战。分立与对峙、兼并与统一是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统一则是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基本走势。教材简明扼要地概述了汉末军阀混战至北方王朝统一全国的360多年的政局演变进程,呈现了三国鼎立、西晋统一、东晋与十六国相持、南朝与北朝对峙的四个阶段及其该阶段的基本面貌。  【三分天下】  本目首先介绍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不同政治集团的势力发展状况。一是北方的袁绍与曹操集团的较量,以官渡之战为枢纽,曹操剪灭了袁绍势力,统一北方。二是南方的孙权、刘备集团的势力发展,以赤壁之战为枢纽,孙刘势力遏制了曹操南下统一全国的意图。  然后,本目概述了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也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赤壁之战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二是东汉灭亡、魏蜀吴立国,三国鼎立局面*终形成。  本目在*后部分说明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政治与经济意义,当然这是相对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而言的,它也与课文开始讲述的汉末政局相呼应。  在概括说明“三分天下”的由来的基础上,本目还以小字及其辅助栏目展开了三国鼎立形成的态势与三国鼎立后三个政权内部建设的重要史事,以便构建较完整的三国鼎立的概貌。  【短暂统一】  三国鼎立形成后,各自都致力于内部的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也都寻求打破均势、扩展自己的实力,以一统天下。但是综合国力还是决定性因素,国力*强的北方政权完成了国家统一。但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尖锐,王朝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  本目首先介绍了魏灭蜀、晋代魏、晋灭吴的政权更替情况,说明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和全国统一格局的出现。三国政权的更替与各自的内部政治有密切的关系。曹魏政权建立之初,司马懿已是权势日重,曹丕之后,司马懿祖孙三代相继当权。大权旁落的曹氏皇室与司马家族产生尖锐矛盾,但终被司马氏击败。蜀国本来是实力*弱的国家,刘备称帝当年即在与孙权争夺荆州的过程中败北,以至白帝托孤。继位的刘禅是著名的“扶不起的阿斗”,庸碌无能,诸葛亮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未能挽救被魏国攻灭的命运。孙吴政权也在孙权死后陷于政局动荡之中,*终,暴君孙皓向西晋将领王濬投降。  本目随后概述了西晋短期而亡的过程,并将西晋为什么短期而亡的原因内蕴在过程叙述中。晋武帝错误地认为曹魏覆亡的原因是无宗室作为藩辅,于是分封皇族子侄为王,并让他们掌握军政实权。继位的晋惠帝是“朝廷咸知不堪政事”的人,结果是“机权失于上,祸乱作于下”,皇族八王为争夺*高统治权力掀起了一场剧烈的争斗与厮杀。八王之乱,持续16年之久,战场从洛阳、长安伸展到黄河南北,破坏性极大,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迅速爆发。八王之乱中,流民起义、少数民族的反晋斗争即已树帜而起。内迁的匈奴贵族刘渊举起“尊汉”旗帜,起兵反晋,刘渊死后,其继位者攻破洛阳俘获晋怀帝。晋室又在长安建立政权,316年,长安被破,晋愍帝出降,西晋的统治结束。西晋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冲突是西晋迅速败亡*重要的原因。  【偏安与混战l  本目首先概要地叙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对立的政治格局。西晋灭亡后,司马氏在江南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在北方,从刘渊建国到北魏统一北方(304-439年)的130多年的时间内,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这些政权或并立或相继,基本与东晋相始终。相对而言,南北对立的政治格局下,东晋统治下的南方相对安定,而十六国混战下的北方则动荡不安。  其次,本目讲述了南北对立格局中,东晋政治的两个基本特点。其一是偏安江南。东晋建立后,其政治的核心话题是北伐,虽然多次议及,也组织过几次北伐,但作为不大。淝水之战后,东晋乘胜收复了北方的一些失地。但是统治者满足于偏安,没有恢复失地的要求和决心。当北方势力的威胁减弱时,内部矛盾急剧恶化,不但不能通力合作,收复中原,反而相互牵制,破坏北伐。依靠士族地主、求得偏安东南一隅,是东晋政治的一大特点。其二是士族门阀政治。司马睿依靠南迁的北方士族,又争取南方士族的支持,建立了东晋的统治。东晋的统治政策是力图平衡南迁士族与南方士族的势力。如此门阀士族取得了政治经济上的主导地位。他们享有世代做高官的政治特权,还控制了东晋的军事指挥权,“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生动地反映了门阀士族的特殊地位。本目的大字、小字都对此做了必要的说明。  再次,本目介绍了十六国的混战及其终结。淝水之战前,北方出现了前赵、前凉、前秦等政权。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于376年基本统一北方。不久之后,前秦王苻坚大举南进,试图攻灭东晋,统一全国。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淝水之战结束后,前秦迅速瓦解,原来苻坚控制下的各族上层分子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或复国,或新建,出现了后秦、后凉、大夏等十余政权,北方再度陷入分裂与混战之中。直至建国于386年的北魏再度统一北方,结束了匈奴刘渊建汉以后的北方长达136年的割据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北魏政权虽然立国于十六国时期,但它不在十六国政权的范畴之内,它是北朝历史的一部分。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