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王筱喻作品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6047009
- 条形码:9787106047009 ; 978-7-106-0470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王筱喻作品集 本书特色
王筱喻著的《王筱喻作品集(上中下)》主要内容包括:“石头的祭祀”、“树殇”、“故乡那条河,那个湾”、“悠悠弥河情”、“风水的悲情”、“济南老火车站百年祭”、“父种烟的斑驳人生”、“蒲松龄夜游孟姜宅”等文学作品。作者用饱蘸真情的笔墨叙写着生活中的真、善、美。
王筱喻作品集 内容简介
《王筱喻作品集(套装上中下册)》为综合文集。书稿主要收集了作者发表在《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文学》《齐鲁晚报》等报刊上的文学作品。按照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分类。作者通过独特的文学视角,深入生活,以精炼的文学语言,对改革开放带给国家的巨大变化进行了讴歌,赞美家乡人民的淳朴善良,体现了人民对实现中国梦的期盼。实现了一位文学工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品传递了时代的正能量,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王筱喻作品集 目录
石头的祭祀
树殇
故乡那条河,那个湾
悠悠弥河情
风水的悲哀
济南老火车站百年祭
父亲种烟的斑驳人生
蒲松龄夜游孟姜宅
西山问道
孝感逄山
天鼠奔方山
黔行不绝齐鲁情
沂山,我的姥姥山
琉璃王国招虎山
烟筒山下觅娘骨
滩涂,在历史的镜头里
“龙头蜈蚣”的传说
历史的契机
开一代旅游先河
东方的“奥林匹克”
好风凭借力
跳过龙门
敢放长线钓大鱼
向知名度再投资
伶仃洋在呼唤
留在沂蒙青山的记忆
英雄时代
东山村救护伤员记事
寻找“革命叛徒”的忠魂
亳城古道酒乡行
诗墨西沙行
《中册》
《下册》
王筱喻作品集 节选
石头的祭祀 皇宫般的豪华大厅,琳琅满目的奇石珍玉,有的高如巨峰,有的微如细卵,有的开膛破肚,有的浓妆重抹,被天南海北、生拉硬扯地排在了一起。昏黄的射灯喷出团团迷雾,眼前仿佛割断了时空,颠倒了阴阳,霎时便恍如隔世,似乎天地又进入了那混沌的世界。每每随同观赏时下收藏火热的奇石时,总悟不出这是在炫富还是在劫贫,自豪还是悲伤,展销还是祭祀,一种莫名的忧伤和隐隐的酸痛直从心底里袭来。 我与石头自小就有着独特的情缘和经历。 孩提时,家门口不远有一大麻湾,湾边对着街口的空地平台上,不知打何年间就矗立着一尊庞然石物,远看似乎是一把太师椅端坐在那岿然不动,近瞅宛然就是放大了的蒜臼,只不过上边不很规则的边缘被打磨的溜光发亮,它有个古老的名字叫“茶井”。我从小就是在茶井边上长大的,那时农村没有幼儿园,这儿就是孩子玩耍的好去处,爬上跑下,钻里钻外,捉迷藏,玩杂耍,乐不可支。夏天的晚上。奶奶总是在这儿给我们摇出几蒲扇的故事,但问起茶井的历史,她似乎也道不清,只说这是过去舂米的石器,语气俨然显得高深莫测,诚惶诚恐。每逢过年,爷们儿都去祠堂祭祀祖宗了,奶奶率领众妻儿姑母在这儿烧香磕头。1960年,奶奶去世前还趔趄着身子拖着小脚生离死别地过来抚摸了半天。奶奶去世后,母亲就接替了向茶井烧香磕头的重任。母亲走后,我大嫂又拿起了这接力棒。 茶井舂米没见过,推石磨石碾却是我少年时期常干的营生。老家常年吃煎饼,每三五天就要摊一次。头天晚上将玉米、大豆什么的泡上,早上天不亮父母就将我和哥哥提溜起来,我俩一人一头,我依然磕缝着眼抱着磨棍机械地打转转,哥哥负责向磨眼里添食料,磨缝里溢泄出来的糊糊瀑布般冰凌状的滴落下来。那边,母亲早就支起鏊子烧起柴草只欠东风了。相比家家都**的石磨来讲,石碾就少得多,一般一条街差不多有一盘,都处在街心街口的重要位置,也是大姑娘小媳妇聚集的去处。每年芒种前后收割小麦,麦子一上场,有个石头家伙就会大显身手,那就是石碌柱。套上牛驴,麦粒迅速在碌柱碾压下分离而出。傍晚,借着阵阵清风,一串串彩虹般的簸箕扬场,糠粒分明,纯洁晶莹的小麦就装进了大仓。 如今一个时代又结束了。随着新村规划,茶井被搬到中心广场的中心位置,石磨、石碾和碌柱也早已被电气化挤出历史舞台,它们也被安在广场上一并被人瞻仰、怀念、祭祀。每逢回家,我也去一一地抚摸一番。置身其里,冥冥中回到原始的石器时代,石器的发明运用才使人直立起来,这些茶井、石磨、石碾和碌柱让直立起来的人又吃饱穿暖,摆脱了贫穷,宛如衣食父母,理应顶礼膜拜。 在那个年代,男人腰际大都别着一个旱烟袋,烟袋上吊着一个荷包,荷包里除了有烟末,还有一块火石和火镰,白里透紫泛蓝的火石经特别淬火的钢镰撞击,立马火星噌噌四射,沾在备好的秫秸横面上,用嘴一吹火种即成,再吹还会冒出火苗,用它点着烟滋滋抽起来别有一番味道。男人在地头上一坐,相互欣赏交换的就是这色彩斑斓的火石。 没想到,这儿的火石在不经意之中竞被地质人员鉴定为1800多万年前形成的稀世珍宝,还提炼出了蓝宝石。随之这片原本寂静的土地一下喧闹起来,没多少年的光景,这儿竟成为蓝宝石生产基地,一时商贾云集,闹得天翻地转。地面上早已不见石头的踪迹,就挖地三尺,遍地开花,惨不忍睹。倒也出了不少一夜暴富的大腕。我常想,我那些玩火石的父老乡亲,当年他们手上的火石兴许也能提炼出多少克拉的蓝宝石卖出个买汽车洋楼的价钱来,遗憾的是他们竞连火柴、打火机都买不起,那些奢侈似乎压根就与他们无缘,珠光宝气只是那些阔妇的专利。历史和现实这两位老人就是这么极具调侃和不公。 说起挖石头,我油然想起一个近似凤凰涅檗般的难忘经历。 20世纪70年代,我参军在连云港。入伍后**个地方叫龙山营房,山顶上有一块飞来之石,远处看犹如一指就可戳倒,但它定那儿一直纹丝不动,每当想家或受委屈或撒欢的时候,就上山在石头下倾诉感慨一番,老兵退役时总过来向这无言的老朋友辞行,打开啤酒祭祀一圈。第二年,我被调往一连担任班长,也是依依不舍地跟大石头道了别。 ……
王筱喻作品集 作者简介
王筱喻(王晓瑜),字觉赐,号艺龙,山东青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兼职教授。早年曾在部队和地方党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多年,后供职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系中国大众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筹委会副主任,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酷爱文学、书法与国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报告文学《红楼弦外音》发表在当年《报告文学》杂志1989年第9期并出版个人报告文学集《低谷中崛起》,著名作家冯德英作序。近年来,潜心创作了一批诗歌散文、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其散文《石头的祭祀》在《山东文学》发表后被《散文选刊》选载,后被评为山东文学2011年度散文奖一等奖;短篇小说《烟王》获2011年全国郭澄清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大奖赛优秀奖;散文《树殇》获《青年文学》全国散文征文大奖赛三等奖;散文《沂山,我的姥姥山》获全国沂山文学作品大奖赛优秀奖;中篇报告文学《尼山重光》在2013年在《中国报告文学》头题发表后在《齐鲁晚报》等报刊连载、转载和选载,引起社会较大反响。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9.7¥14.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5¥39.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20.1¥45.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7.7¥24.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