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小学数学名师名课.成名篇

小学数学名师名课.成名篇

作者:徐斌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中 图 价:¥36.0(8.0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小学数学名师名课.成名篇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4160225
  • 条形码:9787504160225 ; 978-7-5041-602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小学数学名师名课.成名篇 内容简介

  《小学数学名师名课(成名篇)》收录名师的成名课。所有名师的自我解读——“名师面对面”,都包含了四个部分的内容:“成名之路”,再现磨成名课的“经历”、“感受”或名师成长历程等,重过程性内容;“成名之实”,分析课例本身的精彩之处,如与以往的课比、与同类课比,有什么突破、创新等,即主要结合当时的教育教学现状,谈成名课例的精彩所在;“成名之道”,重在总结提升,推而广之,侧重于成名课例本身或磨成名课例过程中可资借鉴的带有普适性的策略、方法、经验;“成名之续”,重在回望与反思,侧重于执教成名课后自己的再思考,如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如何调整会好等。

小学数学名师名课.成名篇 目录

序 成名之“禅”
徐斌 万以内数的读法(1991)
成名课例 在读数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成名解读 细心解读学生的学习过程
名师面对面 十年磨一课
钱金铎 数的整除概念复习(1993)
成名课例 让“教的规律”满足“学的要求”
成名解读 和谐、有效与灵动的数学复习课
名师面对面 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夏青峰 圆的周长(1997)
成名课例 春风化雨
成名解读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名师面对面 付出总有收获
王延安 圆的认识(1999)
成名课例 润物细无声
成名解读 创新、充满童趣且令人难忘的课
名师面对面 更新观念、张扬个性,实现师生共赢
刘松 认识时、分(2001)
成名课例 活动中构建体验中提升
成名解读 一堂有深度的数学课
名师面对面 十年一剑
贲友林 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2001)
成名课例 以精妙设计成就精彩课堂
成名解读 复习课同样能上得清新可人
名师面对面 成名,亦是成长
丁杭缨 分数的初步认识(2002)
成名课例 返璞归真演绎精彩
成名解读 学生·课堂·教师发展
名师面对面 “数学还是那个数学”
林良富 圆柱的认识(2002)
成名课例 关注细节动态生成
成名解读 在激情中凸显做几何的教育价值
处处留心皆学问
名师面对面 教育需要信念教育使人“自明”
张齐华 圆的认识(2003)
成名课例 让数学课堂多一份文化的厚重
成名解读 享受行云流水般的数学课堂
呼唤给学生心灵震撼的数学课堂
名师面对面 独特,方能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俞正强 厘米的认识(2003)
成名课例 从“经验数学”到“学科数学”
成名解读 引领经验改造提升数学思维
名师面对面 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
蔡宏圣 用字母表示数(2004)
成名课例 一次精彩的课堂建构之旅
成名解读 数学视界,引领课堂走向深远
名师面对面 数学教学就该触及数学的本质
钱守旺 年、月、日(2005)
成名课例 把握起点,引导发现,拓展延伸
成名解读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
名师面对面 从读懂教材到用活教材
赵震 生活中的负数(2005)
成名课例 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走近负数
成名解读 生态而又拥有浓浓数学味的课堂
名师面对面 行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
朱国荣 小数的意义(2006)
成名课例 教学——基于学生的创造
成名解读 让学生经历有效的学习过程
名师面对面 我思,故我在
罗鸣亮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2006)
成名课例 经历策略形成过程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成名解读 在简约中生成策略
名师面对面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强震球 角的度量(2007)
成名课例 在探索中把握数学本质
成名解读 把握本源,经历过程
名师面对面 揭示本质,动态建构
附录一 本书编者简介
附录二 丛书课例索引
展开全部

小学数学名师名课.成名篇 节选

  《小学数学名师名课(成名篇)》:  通过这节课教学前后的两次实践经历和反思。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终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是是否真正读懂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使教师“教的规律”更符合学生“学的要求”——当然这里的“要求”。既有知识的要求,更有心理的要求。教学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包括三个方面: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而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学生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共同作用对高层次思维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大家知道。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较强的抽象性,不像语文教学那样有着具体的情节和丰富的形象特征。换言之,数学教学中难免存在着枯燥乏味的成分和机械重复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吸引力,尤其对后进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学习障碍。但是,如果数学教师通过用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和良好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图形的动态美充满着整个数学学习过程。让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和数学表达的和谐美构成一种美的意境,教师用心地去让学生创设和感受数学生活情境。发现和欣赏数学知识规律。体验和享受数学的作用和魅力。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二、成名之实:研究学法的有效性。追求教法的科学性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试行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将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两大类。《课程计划》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以学科教学为中心,课程类别单一化、绝对化。使学科教学处于一种刻板的状态。以小学数学为例。教材一味追求系统性、统一性,学习过程游离于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出现了以纯数学知识为主的维持性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出现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小学生学习数学不仅需要模仿和接受。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直接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综合学习能力。而本课是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中概念*集中、*抽象,也*容易混淆的内容。这些概念的前后联系紧密、内容抽象,极可能导致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感兴趣。使复习变得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结合自己对数学活动课程的研究,将学习兴趣的培养、学法的研究和教法的改进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本节课复习内容的特点,将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常用方法“造句”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用语文的形式来学习数学的内容,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新鲜感。本课通过生动的、富有情趣的学习载体。化繁杂为有序、化枯燥为有趣,努力体现数学活动课的活动性、生动性、趣味性、多样性、审美性等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做”,达到了既复习、巩固数学知识,又愉悦学生身心的目的,既满足了学生求新的心理需求,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学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三、成名之道: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是教学研究的根本之所在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师生相互关联的双边活动。只有教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的积极性,“剃头担子一头热”,是很难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理解水平。“学的规律”既是学生寻求良好学法的依据,又是教师寻找“教的规律”的基础。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纵观当时(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教学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是没有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理解片面;二是没有把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目标。片面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三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甚至在有意无意间挫伤了学生学习、创造的积极性。结果,造成学生数学学习“被动接受、思维机械、能力不强、负担过重”的局面。这些状况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观念的落后。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往往不是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是否合理,而是采用各种手段强制学生学习。如反复讲解、机械练习等。  有感于此。在市、区教研室及学校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从1987年开始进行数学教学“加强操作活动,注重学法研究,培养学习能力”的教改实验。实验内容之一就是每周开设一节数学兴趣课。数学兴趣课的内容丰富形象。形式生动有趣——有把数学知识融合在儿童故事中的数学故事会。有把数学知识结合在动手操作中的数学实践课,还有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师生交流中的数学活动课。在进行数学兴趣课教学时,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尽心”地玩,培养数学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愉快地说,培养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认真地想,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主动地做。培养数学思维的创造性。  本课教学体现了我的课改实验成果。从课一开始要求学生用45和9“造句”。到课末依托“快乐大转盘”这一当时流行的娱乐载体进行“数的整除”单元中的概念集中运用,使学生不但不感到复习这些数学概念抽象无味。反而觉得充满趣味,这给当时的概念教学赋予活力,效果出奇的好。  ……

小学数学名师名课.成名篇 作者简介

  徐斌(右),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参加过教育部举办的国家骨干教师培训。199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选拔赛***,并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观摩课评比:2000获全国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观摩课评比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小学数学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钟建林(左),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于厦门市海沧中学,在《数学通报》等发表多篇文章。2004年开始从事数学编辑工作,现为福建教育杂志社记者、编辑,兼任《福建教育》职成编辑部主任、小学编辑部副主任,主编《教学110:小学数学主流话题,疑难问题透析》一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