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睦邻外交四十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0086410
- 条形码:9787220086410 ; 978-7-220-0864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睦邻外交四十年 本书特色
《外交官看世界:睦邻外交四十年》作者程瑞声在外交部工作近50年。作为新中国缅甸语高级翻译,曾多次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一代伟人担任翻译,七次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被周总理亲切的称呼为“老朋友”,并曾被毛泽东称为“缅甸程”。作者在书中生动记述了他出任驻缅甸、印度大使期间的经历、见闻,配以大量图片,在向读者展示缅甸、印度美丽又独特的风光人情之外,还为读者讲述了中缅、中印关系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人和事。
睦邻外交四十年 内容简介
《外交官看世界:睦邻外交四十年》作者程瑞声在外交部工作近50年。作为新中国缅甸语高级翻译,曾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一代伟人多次担任翻译,曾七次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被周总理亲切地称呼为“老朋友”。20世纪70年代初参加过中国同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建交谈判访问过马来西亚和泰国。 1987~1991年担任驻缅甸大使期间,曾亲历缅甸的“八月风暴”,努力维护中缅传统友好关系。1991~1994年担任驻印度大使期间,接待过李鹏、李瑞环、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访印,陪同印度总统文卡特拉曼、印度总理拉奥等访华,见证了中印友好关系出现的新高。
睦邻外交四十年 目录
新中国缅语首席翻译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
出污泥而不染
不正规的学习
初战告捷
毛主席的亲切关怀
周总理称我“老朋友”
在中缅友好高潮中
银色的泼水节
互派大型代表团
少奇奈温树下谈
特殊的使命
“金先生”和“玫瑰”
机场邂逅
新侨重逢
峰回路转
领导人的祝福
鹊桥相会
佛教之国缅甸
倾城而出迎佛牙
俯视全城的大金塔
千塔之城蒲甘
高原上的茵莱湖
碧海银滩
大象记趣
珠宝王国
打开东南亚国家的大门
马朱西亚之行
菲律宾**家庭
中泰乒乓外交
承前启后的领导人互访
礼遇与怀念
——记邓大姐1977年出访缅甸
外事工作的榜样
——记邓大姐两次接待吴奈温
新的里程碑
——忆邓小平1978年访问缅甸
出使缅甸的岁月
重返亲戚之邦
山雨欲来风满楼
“八月风暴”的前后
“电视明星”和“反派人物”
中缅友好往来的恢复
进入“金三角”
告别“第二故乡”
奈温晚年的悲剧
幸运的驻印大使
首次检阅仪仗队
友好新篇章
新德里*大的“地主”
扑朔迷离的政局
中印关系的成熟
友谊花盛开
蒙特卡洛的申奥之行
神秘的不丹王国
离任前的紧张一幕
多姿多彩的印度
那烂陀怀古
泰姬陵的是与非
卡久拉荷的精美雕刻
柯钦的“中国渔网”
天涯海角安达曼
如画如诗回营礼
使馆的对外活动
仰光“三李”一段情
迷人的舞会
借花贺圣诞
教印度夫人做豆腐
健美操的魅力
泼水联欢
学者生涯与押花艺术
我成了学者
一言九鼎促友好
印度国防部长访华
我的“七步成章”
押花传友情
睦邻外交四十年 节选
《外交官看世界:睦邻外交四十年》: 从小学到初一,我都在离家很近的静园小学、集英中学学习。初二我转到圣约翰青年中学,高一又转到圣约翰中学学习,使我在英语学习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实,我当时对英语并无多大的兴趣。 对圣约翰中学用英语教很多课程更有些反感。我感兴趣的是物理、化学。当时的学校没有太多的实验设备,我就逐渐把自己所住的亭子间当作一个小小实验室,自己做各种实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DIY。我所做的实验表面上同后来的学习和工作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逐渐培养了我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深入钻研的能力,成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我做的实验可以说五花八门,不拘一格。我先是埋头于当时中学生中普遍流行的无线电实验。从*简单的矿石收音机做起。矿石收音机只需要矿石、容电器、听筒、天线等少数零件,很容易成功.也不需要电源。当我从听筒中听到电台播音员清晰的声音时,真是兴奋无比。接着又着手装电子管(当时还没有半导体)收音机,从一灯、二灯直到三灯.此时线路就比较复杂,时常出现故障。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反复试验,设法找出故障,*后也成功了。我还在我的卧室和父母的卧室之间试装了“单向电话”,我这一端装了我自制的话简,用电线连向他们那一端的听筒,实现了通话。 学习化学后,我又曾做了电镀铜的实验。我从化工商店购买了硫酸铜,溶解后将电池的一极连上炭棒,另一极连上被镀物,插入溶液中通电,被镀物上果然镀上了一层铜。*使我难忘的是我自制硝酸银相纸的实验。我从商店买了一瓶硝酸,由于父亲胆子小,我只能把它悄悄藏在阳台的角落。实验时,我把硝酸倒在一个玻璃容具内,然后投入一枚“袁大头”(袁世凯头像)银元,等分解的气体挥发后.就得到硝酸银。我将它涂在白纸板上,用父亲留存的底片覆盖其上,放在阳光下晒片刻,果然就成了“相-片”。为了试验化肥的功效,我还在“天井”中种了辣椒、西红柿等,施以我购买的各种化肥。果然茁壮成长,果实累累。谁知一夜之间,邻居的小孩们将我的劳动成果摘个精光,弄得我哭笑不得。 除了做实验外,我对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兴趣也艮大。解放前瑞棣姐和因家境贫寒在我们家寄住的表姐钱淑琴都参加了进步的学生运动。她们经常借回鲁迅、巴金、老舍等的作品和一些外国名著,我也跟着一起阅读。记得有一次,她们带回一本《西行漫记》,这在当时是“非法出版物”,但我读后大开眼界,对中共领导人有了初步的了解。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对我来说就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到处红旗飘飘,鼓声隆隆,人民为新中国即将诞生而欢呼。艰苦朴素、纪律严明的人民解放军也使上海人民赞不绝口,瑞棣姐和淑琴表姐都投身革命,参加了上海南下服务团,前往福建省工作。 当时我虽然只有-15岁,但革命觉悟也很快提高。 由于圣约翰中学停办,我转入复旦中学学习.很快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 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时,我又成为**批团员。1950年冬,当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时,我正在高三学习。为响应党的号召,我毅然决定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成为全校四位被录取的同学之一。在全校欢送大会上,我发表了充满革命激情的讲话,受到师生们的热情赞扬。后来我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校英文系学习,这成为我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