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作者:张邦卫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473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7.6(4.9折) 定价  ¥1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97424
  • 条形码:9787516197424 ; 978-7-5161-974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以“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和文学传播学为理论依据,剖析新世纪文学的媒体化语境的生成和文学媒介化的走向以及媒介化进程中的种种文学行动与文学场域、文学现象与文学现实,在对新世纪文学进行整体概观之后,重点对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深入地阐释新世纪文学的新形态和展望新世纪文学的未来。并以此来回答“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文学终结论”、“泛文学时代”、“传媒时代的文学性”、“新媒体文学(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手机短信文学)”以及新世纪文学如何在媒体化语境下寄居与栖居的世纪性问题,从而建构起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文学观和文学研究观。内容主要包括:媒体化语境下的新世纪文学;语境转型:从“政治化”到“媒体化”;观念转型:从“纯文学”到“泛文学”;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上、下);身份转型:从“聚魅”到“祛魅”;场域转型:从“裂变”到“重构”;机制转型:从“事业机制”到“商业机制”;话语转型: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审美转型:从“审美”到“泛审美”;批评转型:从“学院批评”到“媒体批评”。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以“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和文学传播学为理论依据,剖析新世纪文学的媒体化语境的生成和文学媒介化的走向以及媒介化进程中的种种文学行动与文学场域、文学现象与文学现实,在对新世纪文学进行整体概观之后,重点对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深入地阐释新世纪文学的新形态和展望新世纪文学的未来。并以此来回答“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文学终结论”、“泛文学时代”、“传媒时代的文学性”、“新媒体文学(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手机短信文学)”以及新世纪文学如何在媒体化语境下寄居与栖居的世纪性问题,从而建构起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文学观和文学研究观。内容主要包括:媒体化语境下的新世纪文学;语境转型:从“政治化”到“媒体化”;观念转型:从“纯文学”到“泛文学”;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上、下);身份转型:从“聚魅”到“祛魅”;场域转型:从“裂变”到“重构”;机制转型:从“事业机制”到“商业机制”;话语转型: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审美转型:从“审美”到“泛审美”;批评转型:从“学院批评”到“媒体批评”。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目录

引论 媒体化语境下的新世纪文学 一 “表意焦虑”:新世纪文学的新命意 二 “文与境谐”:新世纪文学的新语境 三 “鼎足三分”:新世纪文学的新格局 四 “传媒为王”:新世纪文学的新驱动**章 语境转型:从“政治化”到“媒体化” 一 “政治化”: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语境 二 “媒体化”:新世纪文学的语境 三 “媒体化”的五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语境呈现第二章 观念转型:从“纯文学”到“泛文学” 一 环化:“纯文学”与“泛文学”的迭变 二 泛化:新世纪文学的“滥用”与“他用” 三 具化:新世纪文学“泛化”的表象与表征 四 活化:“泛文学时代”的文学观第三章 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上) 一 走进文学内部的“文学性” 二 走向文学外部的“文学性” 三 “文学已死”: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取消 四 “依媒新生”: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救赎 五 “与媒共荣”: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实践性建构第四章 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下) 一 “媒介性”的**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二 “媒介性”的第二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商业性 三 “媒介性”的第三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类型性 四 “媒介性”的第四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娱乐性第五章 身份转型:从“聚魅”到“祛魅” 一 媒体化语境中的文学“祛魅” 二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过程 三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表征 四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症结 五 新世纪文学的“返魅”期待第六章 场域转型:从“裂变”到“重构” 一 传统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 二 新世纪文学场的倾斜与裂变 三 新世纪文学场的重组与重构 四 新世纪三大次生文学场的争斗与博弈第七章 机制转型:从“事业机制”到“商业机制” 一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变迁 二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变革 三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变通第八章 话语转型: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 一 图像增殖与新世纪文学的境遇 二 图像化写作与新世纪文学的内图像化 三 影视改编与新世纪文学的外图像化 四 影视播映与新世纪文学的经典化与再经典化第九章 审美转型:从“审美”到“泛审美” 一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到“审美日常生活化” 二 从“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 三 从“影像”到“拟像” 四 从“审美”到“审丑”第十章 批评转型:从“学院批评”到“媒体批评” 一 学院批评的寂静与困顿 二 媒体批评的喧哗与骚动 三 媒体批评的权力与价值 四 媒体批评的偏至与反思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作者简介

浙江大学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广电部人文社科项目、省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著作《媒介诗学:传媒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学理论》、《朱湘论稿》、《大众媒介与审美嬗变》等多部。主编《文学批评实践教程》和《文学理论导引》等教材。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