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经济:转型增长:transitions and growth

中国经济:转型增长:transitions and growth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8-01
开本: 24cm 页数: 11,488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72.5(6.3折) 定价  ¥11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经济:转型增长:transitions and growth 版权信息

中国经济:转型增长:transitions and growth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对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阐述。全书涉及范围之广,研究内容之深,在英文著述中罕有其匹。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把中国经济置于一个比较的背景下,联系其他转型或发展中的经济体以及类似美国和日本这种发达工业国家的情况来进行讨论,从宽广的历史视角和宏观视角,重点研究了中国经济的实际运作以及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发展。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是理解和讲授下一个经济强国的标准参考书。

中国经济:转型增长:transitions and growth 目录

中文版序
中文版前言
致谢
导论
从转型到发展
漫漫改革之路
二元转型
中国经济的增长业绩
成为“正常”的国家
走向未来的中国
如何使用本书

第1篇 历史遗产与资源禀赋
第1章 地理概况
1.1 地形
1.2 气候与水资源
1.3 行政区划
1.4 矿产资源
1.5 结论:地区差异
第2章 1949年以前的中国经济
2.1 传统中国经济(1127-1911年)
2.2 工业化的开端(1912-1937年)
2.3 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1937-1949年)
2.4 1949年前的经济遗产
第3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大力推进工业化与政策的不稳定性
3.1 大推进发展战略
3.2 中国的指令性经济体制
3.3 政策的不稳定性
3.4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遗产
第4章 市场转型:战略与过程
4.1 中国的转型之路
4.2 改革的发端:农村的*初突破
4.3 经济改革的两阶段框架
4.4 1978-1992年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内容
4.5 1989年政治风波
4.6 改革的第二阶段:1993年至今
4.7 当前的挑战
第5章 城乡差距
5.1 城乡差距的二元体制
5.2 城市化
5.3 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
5.4 城乡差距的经济后果
5.5 结论
……

第2篇 增长与发展模式
第3篇 农村经济
第4篇 城市经济
第5篇 中国与世界经济
第6篇 宏观经济与金融
第7篇 结论:中国的未来

索引
展开全部

中国经济:转型增长:transitions and growth 节选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  所以,棉纺织业是现代技术影响的复杂性的典型案例。有些领域则是由于新的技术、新的外资来源和国内需求的刺激而获益。其他行业则由于其产品无法与新产品竞争而受损。农业则听任其在未进行技术革新的情况下,继续强化业已提高的商业化。中国东部城市的扩大增加了城市日用产品的地方需求,尤其是对棉花、花生、蔬菜、水果和油菜以及桐油的需求。城郊地区的非农佣工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新的农作物品种的引入以及随之普及的商品化,是使乡村收入保持不变还是增加了呢?很显然,很多地区,尤其是环沿海城市的地区都从增加的机会中受益。多数农民,尤其是内陆地区的农民还在继续从事几个世纪以来的那种只能维持生计的农业。他们或许基本没有注意到现代工业的影响。很显然,工业化已经开始进行,而且也为未来的进步打下了基础。但是,这时的工业基本上还没有开始改变中国经济的整体结构。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是一个为未来的发展打基础的生机勃勃的社会。这一时期读书识字的人也有所增加。从1920年后出生的人开始计算,人口的识字率在逐渐而稳步地改善,甚至后来的战争都没能使之发生变化。此外,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国相当开放,约有10万名中国学生到海外长期学习。留学海外的学生选择日本的*多,也有很多人去了欧美。1936年,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达到了37万人。这一大的相互交流也带来了相应的技术交流,并创造了一个开放和激发思想和文化的环境。上海则成为一个生机勃勃、五色杂陈的现代文化中心。尽管社会由于政治和社会分裂而分化,但似乎也在迅速向前进。  2.3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1937-1949年)  不断增长的日本势力对这一时期的成功一直是一个威胁。日本1905年从俄国手中夺走了辽东半岛,在东北获得了立脚点。此外,**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得到了之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1931年,日本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府,有效扩大了对东北全境的控制。1937年,北京城外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的开始。对中国来说,从此开始了持续十多年的战争,直到1949年共产党取得政权。  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给经济造成了巨大伤害。战争造成的损害使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形势更加混乱。日本侵华削弱了国民政府,与日本人的战斗也使共产党游击队获得了新的合法地位。1945年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只是为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之间的决战搭起了一个舞台。战争的迷雾也妨碍我们对这一时期的重要变化的理解。战时经济也常常使我们忽略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在这12年中,还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2.3.1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经济的兴衰  日本统治下的东北的迅速军事工业化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20世纪40年代东亚发展的总体情况。这一时期,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经济体系逐步形成。以日本为中心的经济体系的形成,部分出于日本政府明显的帝国主义策略,部分由于东亚经济的内在本质。所以,这个以日本为中心的体系有一个明显的结构。从某些方面来说,如果我们知道了中国不同区域与日本经济体系的关系,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观察(Ho,1984)。  这一体系的核心是日本本身。大多数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及政府都服务于日本。接下来是这一核心的内圈,即主要是台湾和朝鲜的食品生产商。尽管在政治上受压迫,但这些生产商还是被纳入帝国体系,由于这些生产商被视为日本帝国的永久性内圈,所以,日本人非常细心地管理着这些“资产”。日本人在台湾和朝鲜每年都进行土地调查,并强化税收基础。日本人在这里修建了较好的运输基础设施,改善了教育、农业和医疗设施。在这两个殖民地,死亡率都有所下降,识字率——即读写日文的能力——都得到加强。  ……

中国经济:转型增长:transitions and growth 作者简介

  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英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中国经济问题教授,中国国际事务中心主任。另著有《计划外增长:中国经济改革(1978-1993)》。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