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唐代高层文官

唐代高层文官

作者:赖瑞和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7-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479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69.3(7.0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唐代高层文官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25948
  • 条形码:9787101125948 ; 978-7-101-12594-8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唐代高层文官 本书特色

唐史学者赖瑞和先生的唐代文官研究系列收官之作

唐代高层文官 内容简介

  唐代的五大类高层文官:宰相、词臣、史官、财臣、牧守,是唐代zui接近皇帝皇权,zui全面掌控国家财赋,以及在地方上治理百姓zui重要的官员。这些高层文官,在唐代经历了使职化的过程,从普通的职事高官,演变成皇帝的特使。在这种体制下,皇权得以进一步扩张。 本书通过个案分析,试图阐释唐代高层文官复杂官衔的特征和深层意义,细致解读官员履历材料,展现出级别的升迁或贬黜、职事的清要或边缘、俸禄的丰厚或微薄,使读者深入体会唐代士人宦途沉浮的实态。

唐代高层文官 目录

序言
联经版自序

导言
一、“兼”字真义和本官
二、本官、闲官和使职的出现
三、本书以使职为切入点
四、为何挑选此五大类官员?

**部分 使职和职事官
**章 使职的起源和职事官的相互演变
一、唐代的“官”与“职”
二、使职新论:人类先有使职,后有职事官
三、从使职演变为职事官
四、从职事官演变为使职
五、结语
第二章 钱大昕和唐代使职的定义
一、钱大昕的使职论
二、唐代使职的定义
三、为何唐代使职皆无官品?
四、结语
第三章 唐职官书不载许多使职的前因与后果
一、载与不载
二、职事书不承认使职
三、四大职官书的原始材料
四、为何只载职事官,不载许多使职?
五、职官书所造成的后果
六、结语

第二部分 宰臣
第四章 唐宰相的使职特征和名号
一、宰相的使职特征
二、宰相的各种使职称号
三、知政事和参知政事型宰相
四、同中书门下型宰相
五、同平章事型宰相
六、宰相的其他名号
七、结语
第五章 唐宰相的权力与下场
一、宰相的权力基础:皇帝的信任
二、皇帝一宰相一翰林学士一宦官
三、宰相的命运下场
四、结语

第三部分 词臣
第六章 唐中书舍人的使职化
一、中书舍人在唐代的演变大略
二、中书舍人的使职化
三、北门学士
四、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的纠葛情结
五、中书舍人作为本官
六、结语
第七章 唐知制诰的使职本质
一、动宾结构的官名
二、使职常以他官充任
三、白居易的见证
四、结语
第八章 唐三大类型知制诰的特征与区别
一、**型知制诰
二、第二型知制诰
三、第三型知制诰
四、中书舍人不带知制诰
五、知制诰的双重含义
六、出土墓志中的知制诰
七、结语
第九章 唐后期三大类词臣的升迁与地位
一、郎官知制诰的升迁:白居易和元稹的案例
二、两种中书舍人:权德舆和李德裕的案例
三、翰林学士的权位
四、文士之极任
五、结语

第四部分 史官
第十章 刘知几和唐史馆史官的官与职
一、撰文修史,岂任秘书?
二、奇异的插曲
三、解谜之乐:子玄的官历
四、刘知几的“官”与“职”
五、结语
第十一章 唐史官的使职化
一、唐史馆史官的任命
二、史官的使职化及专业化
三、唐史馆史官的使职官名
四、史馆设立的后续效应
五、专任史官?兼职史官?
六、结语

第五部分 财臣
第十二章 宇文融和唐玄宗朝的财税使职
一、唐初的财政职事官
二、宇文融登场
三、宇文融的出身与仕历背景
四、毛遂求官模式
五、宇文融的覆囚使和租庸地税使
六、常赋外的征税:羡余和进奉
七、四族皆覆,为天下笑
八、玄宗朝财税使职的特征和意义
九、结语
第十三章 第五琦和盐铁使及理想的税法
一、第五琦的崛起
二、毛遂模式和盐铁使的诞生
三、榷盐为理想税法
四、盐价问题
五、盐铁使及其地方附属组织
六、结语
第十四章 杨国忠和度支司的使职化
一、判度支和度支使
二、杨国忠登场
三、太府司农及度支司的使职化
四、度支渐权百司之职
五、结语
第十五章 李泌和户部钱及户部司的使职化
一、李泌登场
二、**位户部使
三、除陌和垫陌
四、户部钱的特点
五、户部司的使职化
六、结语

第六部分 牧守及总结
第十六章 唐州府定位和刺史的职望与选任
一、州府定位的类别与目的
二、州府定位的变动
三、州府定位和刺史职望
四、刺史的官品和职望
五、州府定位和刺史俸钱
六、州府定位和刺史的选任
七、结语
第十七章 唐刺史的税官角色
一、职官书中的刺史职掌
二、抚字黎庶和税务
三、刺史收税和考课
四、额外加征
五、结语
第十八章 唐刺史和他的使职帽子
一、刺史和他的使职帽子
二、刺史兼充都督
三、刺史或都督兼充都护
四、刺史或都督兼充节度使
五、刺史兼充的其他使职
六、刺史兼充各种使职的意义
七、刺史兼使职的官衔解读
八、二级制或三级制?
九、结语
第十九章 总结

参考书目
附录 唐职事官和使职特征对照表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唐代高层文官 节选

  《唐代高层文官》:一、宰相的权力基础:皇帝的信任皇帝和宰相的关系,重点在“信任”两字,讲求一定程度的私关系,如此君相之间的相处才能融洽,宰相才能获得大权来掌政。否则,君相关系如果不协或破裂,宰相往往会被贬官,甚至被赐死。相权来自君权;信任是整个权力的基础①。宰相是一种使职,是一种皇帝亲自任命合意者的命官方式,有相当程度的弹性和随意性,不是一种固定的职事官制,并无严谨的制度规章可言。皇帝和宰相的私密与信任关系,便决定了这位宰相的权力,他的任期长短,甚至他的*后命运:光荣退场,还是被贬,被赐死?唐代宰相制度有一个*大特色:同一段时间内,往往有好几位宰相共事一个皇帝,即“群相”制。例如,在高祖武德年间,有名分的宰相就多达十六人:秦王李世民、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窦抗、陈叔达、杨恭仁、封德彝、裴矩、高士廉、齐王李元吉、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②。这十六人虽非同一时间委任,有些也仅是挂名性质(如秦王和齐王),但高祖身边任何时候,恐怕都有好几位宰相同时参政,不止一人,但各宰相的实权显然并不相同:有的深受高祖器重(如萧瑀和窦威),有的和高祖相处不协,*后落得被杀(如刘文静)和被贬(如裴寂)的悲惨下场。我们要问的是,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几位宰相的权力?宰相是皇帝身边很重要的一个臣子,*亲近的使职之一。跟所有使职一样,唐代宰相的委任和权力,其实都建立在一种很强烈的“私”关系上。这种“私”关系,可能有好几个层面。*亲密的是血亲,其次是姻亲,再次是有恩于皇帝的旧臣(或甚至宦官),*后是皇帝信任或合意的其他人。高祖李渊武德初年委任几位宰相,便充分揭示这种私关系是如何影响到他的决定,以及他授予各宰相的权力。毕竟,君权是一种绝对的权力,虽然有时会受到宰相所领导的官僚制的某些制约,但这种限制到底有限。相权始终出自君权①。让我们以李渊和他*初的四位宰相为例,探讨这种君相权力关系。隋炀帝大业末年,隋朝快要亡国时,裴寂在今山西太原一座隋皇帝行宫晋阳官当一个副监。李渊这时正好也在太原,任炀帝的太原留守,当地的军政长官。裴寂原本认识李渊,在太原重逢李渊,是他命运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场友情不久发展迅速,*后让裴寂当上了唐代的**批宰相之一。裴寂和李渊有一点相同:两人都曾经在隋大兴(即唐长安‘宫廷中当过皇帝的侍卫。这种侍卫有几种名号和等级。裴寂当的是“左亲卫”,时在隋文帝开皇(581-600)的中期,年约20岁。李渊当的是“千牛备身”,时在开皇初,年约15岁。两人或有可能在隋宫中见过面。当年隋宫中两个年少的皇帝侍卫,一个后来当了皇帝,一个当了这个皇帝的宰相。等到李渊的“义兵起”,裴寂更大胆了。他“进宫女五百人,并上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为了回报,李渊在他大将军府建立的时候,便委任裴寂为“长史,赐爵闻喜县公”②。长史是一个衙署内的总执行官员,好比现代的总干事。裴寂获赐爵为“闻喜县公”,因为闻喜(在今县略北)为裴氏郡望。等到李渊的军队攻人长安,平定京师后,裴寂更获“赐良田千顷、甲**区、物四万段,转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千户”。……

唐代高层文官 作者简介

  赖瑞和,广东梅县人,1953年生于马来西亚。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学院。现为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2016年秋退休回马来西亚老家新山市归隐。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