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志(1978-2002)?铁路志
-
>
公路车宝典(ZINN的公路车维修与保养秘籍)
-
>
晶体管电路设计(下)
-
>
基于个性化设计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
>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贸易与仿制模式下的技术转移
-
>
花样百出:贵州少数民族图案填色
-
>
识木:全球220种木材图鉴
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66.0¥88.0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文化与现代转化
¥37.4¥68.0乡村治理模式研究
¥63.8¥85.0社会叙事与地方治理研究:转型期乡村社会的集体行动
¥57.0¥95.0农民利益表达: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视域下的乡村治理研究
¥68.6¥98.0
生存方式与乡村环境问题-对山东L村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的个案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95956
- 条形码:9787516195956 ; 978-7-5161-9595-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生存方式与乡村环境问题-对山东L村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的个案研究 内容简介
《生存方式与乡村环境问题:对山东L村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的个案研究》以山东省L村为个案,围绕这一个案,对该地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以后村民的生存方式于环境的深刻影响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对比与分析,对围绕L村环境污染引发的环境维权和环境治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经验层面试图回答如下两个问题,即乡村社会环境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人们的生存方式具有怎样的逻辑性关联;在现有生存方式和乡村社会关系形态下,环境污染治理面临哪些结构性与制度性困境,熟人伦理与乡村社会秩序又是如何作用并加强了环境污染的形成机制与环境治理的破坏机制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尝试发展“生存者的致害者化”和“生存环境主义”等理论来解释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形成机理与治理路径。
生存方式与乡村环境问题-对山东L村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的个案研究 目录
1.1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述评
1.3 研究基本内容与思路
1.4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1.5 调查点概况
第2章 乡村生存方式转型与乡村环境问题
2.1 传统生存方式与环境保护
2.2 现代生存方式与环境污染
2.3 加工业的引入与污染的加剧
2.4 小结与讨论:生存者的致害者化
第3章 乡村社会关系与环境治理
3.1 村庄伦理与污染同意
3.2 西湾事件——一次成功的“环境维权”
3.3 东沟事件——多方利益博弈
3.4 建设肠衣小区的构想与失败
3.5 小结与讨论:空间、秩序与村民理性
第4章 乡村环境治理的理想图景
4.1 乡村面源污染的治理
4.2 乡村点源污染的治理
4.3 乡村环境治理的理想图景
第5章 结论与反思——站在生存者的角度思考
5.1 生存机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2 生存环境主义的思考和展望
附录
附录1 DZ市环境保护局环境信访案件交办单
附录2 关于D环信字[2010]第121号信访案件处理结果报告
附录3 DZ市环境保护局环境信访案件交办单
附录4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电话记录
附录5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信访办公室群众来电批转单
附录6 关于D环信字[2009]224号信访案件处理情况报告
附录7 DZ市环境保护局环境信访案件交办单
附录8 关于D环信字[2009]234号信访案件处理情况报告
参考文献
后记
生存方式与乡村环境问题-对山东L村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的个案研究 节选
《生存方式与乡村环境问题:对山东L村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的个案研究》: 2.1.2 传统农民生活方式与环境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必然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生活和生产之间不仅是本源性和基础性、目的性,和手段性的关系,而且在社会发展中都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生活和生产、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互动生成和互构过程,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学系统。传统乡村社会受外界的干扰较小,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基本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其生活系统自成体系。 2.1.2.1 饮食与衣着 20世纪90年代前,L村人吃的都是自家田里生产的粮食,家家户户都饲养着少量的畜禽,平时肉的食用量非常少,只有在重大节庆(春节、婚丧嫁娶)的时日里才可以吃到肉。村民吃的蔬菜也是自己家里生产的,一般都是在自家院子里开出一小块儿地,春天开始种一些菠菜、茄子、辣椒、黄瓜、豆角等蔬菜,到了夏秋季节则可以种萝卜和白菜,由于不同蔬菜的种植季节不同,因此能够轮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村民们冬天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萝卜、白菜和大葱是冬季的主要蔬菜来源。为了整个冬天都有菜可吃,人们选择用窖藏的方式来储存白菜。而萝卜因容易失去水分,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可以选择土埋,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好的方式是将这些萝卜腌制起来。90年代以前的当地村民家里几乎都有一个咸菜缸,就是专门腌制咸菜用的,主要用来腌制萝卜,村民也会放一些白菜帮或者嫩黄瓜进去。“萝卜条子大酱碗”在冬季是农家餐桌上的主旋律。村民食油量不多,饭菜中经常看不到油的影子,过年时富裕的家庭打上十斤油,这已经算是让人不可小觑的开支了。 那时农村的孩子*盼望的就是过年,对于他们来说过年不仅意味着有鱼有肉可以解馋,也意味着有花生、瓜子和糖果这些在平时很难吃到的“奢侈品”。对于孩子们来说,也许更具意义的要数穿新衣服了。年三十一大早,父母就给孩子们换上新衣,有的孩子会因为盼望这一刻的到来而彻夜难眠。村民一般不讲究衣着,也没有太多的款式可以选择。衣服的更替率非常低,一家几个孩子,往往是大孩子穿小了再给小孩子穿,依次更替。实在不能穿的破旧衣服依然有用武之地,妇女们会把这些没用的零碎布料用玉米面糊糊一层层粘起来,铺平晒干,农闲时剪了鞋样儿,纳成鞋底,做成布鞋。传统的布鞋底面都是用布制成的,柔软舒适,透气又好。如今看来像老北京布鞋这样的产品依然有不错的市场,说明传统的东西依然有它的价值所在。 2.1.2.2 居住与能源利用 20世纪90年代前,村民的房子基本属于土木结构。墙体由土坯和了泥土垒制而成,一般厚度在50厘米左右,冬暖夏凉,保温性好于后来的砖瓦房。房子的结构一般以三间居为多,房子坐北朝南,三间房中间一间开门面对天井,是堂屋,为明堂,两侧则是暗间,当地人称里间。堂屋内盘有灶台,北墙下设有一张桌子或者柜子,上面供有家堂。东侧卧室为正房,内盘有土炕,与灶台相通,以便冬季做饭的同时用于取暖。夏天做饭的灶台则在室外,搭一个敞篷用来避雨遮荫。院子大的家户建有耳房,当地俗称偏房,一般为二至三间不等,由于空间的局限,这里比较鲜见三间四耳式的房子。偏房多用作仓房或牲口棚,院子里一般还砌有猪圈。 ……
生存方式与乡村环境问题-对山东L村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的个案研究 作者简介
吴桂英(1976-),出生于山东省乐陵市。201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社会法律工作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4.1¥48.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20.4¥24 -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与答
¥5.1¥3 -
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建设标准汇编 垃圾分类、检测和收集转运卷
¥153¥180 -
建筑垃圾处理与处置
¥27.6¥70 -
人天之际:青藏高原生态与文化的互动研究
¥67¥88 -
生活垃圾分类与管理
¥59.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