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547828
- 条形码:9787511547828 ; 978-7-5115-4782-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本书特色
杨大民主编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白银库伦回忆文集)》的突出特点是“七情俱佳”,彰显崇高之美。这里说的“七情”,不是儒家所言“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是亲情、友情、乡情、激情、豪情、才情、家国情。书中的生动,则展示了作者们等的才情。全书每篇,各具特点,异彩纷呈。在记述真实的基点上,有的以散文的自由纵横捭阖,有的则以小说的细腻刻人雕事,有的则以政论的姿态夹叙夹议,还有的以调侃的智慧妙语连珠,各种艺术手法把亲情、友情、乡情、激情、豪情凝固在家国之情上。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内容简介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白银库伦回忆文集)》系在内蒙古大草原军马场长大的一群人对大草原的集体回忆,书稿以父辈创建军马场的艰难历程,以及作者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虽贫瘠但丰富、快乐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友情、思乡之情。书中文章,兼具散文的纵横捭阖,也具有小说的刻人雕事,歌颂了一代人无悔的青春。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目录
“七情”俱佳崇高美
致敬白银库伦铭记故乡草原
愿你出走三生三世,归来仍是少年
**篇 永不相忘
不忘军马人
时光回想
远赴新疆接运军马纪行
集宁赶马纪行
理发?钉鞋?打菜窖
那片热土
巴彦河畔牧马人
识途老马忆草原
狼窝擒幼崽守崽待群狼
心中的忏悔
看羊群照想当年事
一本书的情谊
第二篇 父亲草原
草原上的人们
我爱马场我爱马
青青的草原亲亲的人
怀念我的老师
匆匆走过那些年
“军马魂”:不朽的丰碑
永恒的记忆(节选)
父亲的宝马
永恒的丰碑
父亲的故事
草原,生命的故乡
军马场之魂
怀念父亲
情深广兮恒久远
父爱如山
追忆妈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一场虚惊
马四连的点滴记忆
仨老汉
母亲
额尔登塔娜――我的额吉
我的老娘
忆往事念战友
在文艺宣传队的日子
父亲,永远的思念
我的师傅高湛
父亲的药箱
我的父亲崔河
虎子的回忆
父辈的军马场
母亲
父辈们草原上的激情燃烧岁月
听爸爸讲过去的故事
老照片的回忆
我在马场开小车
草原往事
洒给大地一片绿荫
秋收
思故乡,恋草原
难忘那首歌
怀念我的父亲母亲
怀念姥爷
第三篇 遥远家乡
故乡,就在那片草原
回家
绿色草原绿色童年
*忆是白银库伦
我的白银库伦
忆童年
黄城子童年
兄弟姐妹
记忆中的军马场
童年拾忆
奶奶家的童年时光
永远的故乡白银库伦
我的老师
童年记忆开始的地方
儿时的记忆
赶牛车
随风而飘
九连生活点滴
儿时的记忆
赶牛车
忆苦思甜饭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白银库伦
目不去的童年,走不出的草原
我的童年、少年时光
马场姐弟
走近我们的“马二代”
第四篇 心中的歌
回马场
梦回白银库伦
我的名字――“马二代”
“马二代”
“马二代”的心声
寻找那份永远的眷恋
没有母亲的母亲节
故乡童年的记忆
心中的那片草原
峻岭诗四首
梦乡
梦中登上万岁山……
马蹄随想
梦与魂
父亲的味道
亲吻草原母亲
母亲没有走
让我们回去吧
忆军马场
欢迎儿女们回家
我们都是军马场的孩子(代后记)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节选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白银库伦回忆文集)》: 那片热土 董国华“拆了,全拆了。”当夕阳用它*后一抹余晖点燃万家灯火之际,一位老人孤独的身影伫立在窗前,眼中流露出一种迷茫、一种无助、一种不舍。这位老者就是当年支起马场成立**顶帐篷的创始者董喜,如今已到了垂暮之年,望着这片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奉献了自己毕生精力的土地,他娓娓讲述了马场成立至今,几十年的演化变迁。 白银库伦军马场的前身是军营牧场,始建于1959年7月1日,因此军营牧场的电报挂号是597l,当时由6个单位组成,分别是:总政、总参、石家庄军事学院、张家口七九三外语学院、内蒙古军区、锡林郭勒盟军分区。 马场土地的主要来源是阿巴嘎旗,当时以锡(锡林郭勒)、昭(昭乌达)两盟为界,从渔场后的砧子山边墙往绍古木再向鲤鱼泡子拉一条直线归马场,1961年秋克旗开防火道开到斯格斯台门前,当时有个队长郑万祥阻止他们,双方发生了土地纠纷,历时一年。1962年8月,管理局局长纪景华出面解决了此次纠纷,从四连前面白音查干山向三连前边的苏米敖包再向鲤鱼泡子边墙为界,一次性让给克什克腾旗共计40万亩。军营牧场投资300万元,经营了三年左右,于1963年秋移交给总后,改为军马场,人员上至场长下到士兵一个不动,军马场**任场长是刘占春。军马场的基础母马来源共有两批:一批是从蒙古国恰格图和二连浩特齐哈日格图进口的蒙古马,接回来后交给马五连和马三连饲养;第二批是从新疆伊犁伊吾军马场接的巴里坤马,是1964年秋由技术场长李守义带队,我当时任司务长,和技术员吴明远等几位同志几经辗转,历经艰辛在10月份接回1000多匹,交给马二连饲养。 白银库伦军马场经历了好多事情,其中军营牧场的事我经历得比较多。1959年7月1日决定成立军营牧场,10月份由我和总政十来个同志支起了建立军营牧场的**顶帐篷,人们就在单帐篷里过冬。草原的冬天风雪肆虐狂扫着大地,早晨大雪掩盖了行李和枕头,可以形象地说,起床都是从雪里爬出来的。整个冬天都是全副武装地睡觉,从来不敢脱衣、脱鞋,可想当时的环境有多么恶劣。1960年春天才开始盖“地崩壳”房,就是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的那种。就这样的房子还是带小孩的家属才能分到一间。直到改为军马场后,才有了土坯房。 我的主要工作成绩就是创建了十连,当时有个口号是“一匹马,一门炮,活在马场,干在马场,死了埋在马场”。我们这些人本着这个口号,为马场扩大地盘而努力。十连初建时那是相当艰苦,什么都没有。我们白手起家,几块荆笆一围往下一挖就是房子,白天晚上都在里面,还要坚持学习。那时的我们没有怨言,情绪高涨。十连这个地方可以说一开始大部分是克旗的地方,人家把牲畜都放到斯格斯台。1970年秋天,我在浑德楞修了一个草圈储备干草,让克旗牧民小嘎拉森把门弄开,放进牲畜把草全糟了。我不干就打起来了,他骑马往东跑,我用随身携带的762步枪指了指他,对其他同志说:“我要是现在开枪他能跑得了吗?”为此,1971年春天,克旗一纸电报把我给告了(那时克旗归辽宁省管),处理意见:原则上是承认历史,照顾现在,以现有为实。这样就从昌特敖包向东南拉一条直线到哈登哈拉到哈登大坎再到牙马图,在牙马图绕了一个弯,把牙马图整个给了军马场直接延伸到掌腾包勒(当时那里有个测绘三脚架也叫沙鱼岗),一直到蓝旗交界,就这样平息了这次土地归属纠纷问题,十连就是这样来的。 第二年在评四好创五好活动中,十连被评为“四好连队”,虽然官司赢了,为马场争得了大片土地,但就我个人来说,这次事件直接影响了前途。马场初建时,由于当时没有行政管理人员,为了建场,从北京总政借调我到马场建场,我放弃在首都的优越发展前程,凭着一腔热血来到这片草原,一待就是一生,为了马场的建设奉献了我的终生。可以形象地说,我借调来是什么级别,退休时仍然是什么级别。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成绩,认可了自己的付出。 马场土地的再一次变动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分割给储草站7万多亩,如今又归还了白银库伦牧场。马场人事来源,一部分是转业退伍军人,一部分是社会人员,还有黄城子军马场合并来了一批,再就是社会上招的沈阳下到昌图县的两批知青,**批是1969—1970年招的,第二批是1971年春招的,后又在宝昌分别在1968年和1969年招了两批,还有一些是大同该下乡没下乡的知青直接到马场当了工人。 我细想了一下,军马场期间主要搞了两大工程,就是两条线路:一条自来水管道线,是由4740部队三营干了三年,1966年到1969年,全线贯通,全长50.7公里;另一条是高压电线,1973年10月完工,东起达马场西至洪格尔,保证了全场的水电供应,马场期间我主要管理这两大线路,无偿为百姓提供水电服务。就是在1977年大雪灾那样恶劣的气候环境里高压线路冻得结冰,冰有20多厘米粗,线路损坏严重。 ……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作者简介
杨大民,男,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银库伦军马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现为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不错合伙人,执业律师。《京都律师》杂志主编。著有《明星维权》(法律出版社),编有《田文昌谈律师》(法律出版社)等。被优选人民检察院《方圆律政》杂志社评选为“十大精英律师”之年度“文化律师”。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30.5¥35.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