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茶馆-(全本)-附《龙须沟》《宝船》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0242213
- 条形码:9787540242213 ; 978-7-5402-4221-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茶馆-(全本)-附《龙须沟》《宝船》 本书特色
1. 读中国现代文学,不可不读《茶馆》《龙须沟》。 《茶馆》《龙须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丰碑,是蕞具京味的文学作品,也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2. 《茶馆》《龙须沟》“人艺”60年经典保留剧目,是北京的文化名片,是中国文艺青年必赏剧目。 3. 高超的语言艺术,反映社会世相的功能,以及浓郁的老北京风情,使得《茶馆》《龙须沟》成为中国现当代语文教材、课外推荐读物、各级考试的必选内容。 4. 作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家风教育主要载体的民间故事,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已经罕见,老舍先生的《宝船》,恰恰是这类珍惜文学形式的代表作,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和领略传统文化形式的魅力。
茶馆-(全本)-附《龙须沟》《宝船》 内容简介
《茶馆》,代表着老舍话剧创作的蕞高成就。剧本借裕泰茶馆的兴衰与茶馆老板王利发和茶客秦仲义、常四爷等人的视角,将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国民党统治崩溃前夕这三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与时代变迁,像一幅长卷一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三幕话剧《龙须沟》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宝船》讲述了贫家小孩王小二偶得宝船、救助弱者,被奸险小人骗走宝船,又在朋友的帮助下重夺取宝船的神话故事,颂扬了劳动者勤劳善良、助人为乐、顽强勇敢、团结互助的美好心灵。
茶馆-(全本)-附《龙须沟》《宝船》 目录
目录
序言
茶馆
龙须沟
宝船
茶馆-(全本)-附《龙须沟》《宝船》 节选
第1幕幕前 (我)大傻杨,打竹板儿,一来来到大茶馆儿。 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 茶座多,真热闹,也有老来也有少; 有的说,有的唱,穿章打扮一人一个样; 有提笼,有架鸟,蛐蛐蝈蝈也都养的好; 有的吃,有的喝,没有钱的只好白瞧着。 爱下棋,(您)来两盘儿,赌一卖(碟)干炸丸子外洒胡椒盐儿。 讲排场,讲规矩,咳嗽一声都象唱大戏。 有一样,听我说:莫谈国事您得老记着。 哼!国家事(可)不好了,黄龙旗子一天倒比一天威风小。 文武官,有一宝,见着洋人赶快跑。 外国货,堆成山,外带贩卖鸦片烟。 *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 官儿阔,百姓穷,朝中出了一个谭嗣同, 讲维新,主意高,还有那康有为和梁启超。 这件事,闹得凶,气得太后咬牙切齿直哼哼。 她要杀,她要砍,讲维新的都是要造反。 这些事,别多说,说着说着就许掉脑壳。 〔幕徐启。大傻杨入茶馆。 打竹板,迈大步,走进茶馆找主顾。 哪位爷,愿意听,《辕门斩子》来了穆桂英。 〔王利发来干涉。 王掌柜,大发财,金银元宝一齐来。 您有钱,我有嘴,数来宝的是穷鬼。(下) 第二幕幕前 打竹板,我又来,数来宝的还是没发财。 现而今,到民国,剪了小辫还是没有辙。 王掌柜,动脑筋,事事改良讲维新。 (低声)动脑筋,白费力,胳臂拧不过大腿去。 闹军阀,乱打仗,白脸的进去黑脸的上, 赵打钱,孙打李,赵钱孙李乱打一炮谁都不讲理。 为打仗,要枪炮,一堆一堆给洋人老爷送钞票。 为卖炮,为卖枪,帮助军阀你占黄河他占扬子江。 老百姓,遭了殃,大兵一到粮食牲口一扫光。 王掌柜,会改良,茶馆好象大学堂, 后边住,大学生,说话文明真好听。 就怕呀,兵野蛮,进来几个茶馆就玩完。 先别说,丧气话,给他道喜是个好办法。 他开张,我道喜,编点新词我也了不起。(下) (又上)老裕泰,大改良,万事亨通一天准比一天强。 〔王利发今天不打发,明天才开张哪。 明天好,明天妙,金银财宝齐来到。 〔炮响。 您开张,他开炮,明天准唱《蜡庙》。 〔王利发去你的吧! 〔傻杨下。 第三幕幕前 树木老,叶儿稀,人老毛腰把头低。 甭说我,混不了,王掌柜的也过不好。 (他)钱也光,人也老,身上剩了一件破棉袄。 自从那,日本兵,八年占据老北京。 人人苦,没法提,不死也掉一层皮。 好八路,得人心,一阵一阵杀退日本军。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胜利大家有希望。 (哼)国民党,进北京,横行霸道一点不让日本兵。 王掌柜,委屈多,跟我一样半死半活着。 老茶馆,破又烂,想尽法子也没法办。 天可怜,地可怜,就是官老爷有洋钱。(下) 〔王掌柜死后,傻杨再上,见小丁宝正在落泪。 小姑娘,别这样,黑到头儿天会亮。 小姑娘,别发愁,西山的泉水向东流。 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作奴才。 ……
茶馆-(全本)-附《龙须沟》《宝船》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24年老舍赴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他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文学创作。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1930年老舍回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半期,老舍发表了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和《牛天赐传》等。1936年夏他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创作了《选民》(后改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抗战期间,老舍运用小说、新诗、话剧、曲艺等多种文体来表现抗战题材,如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话剧《张自忠》,长诗《剑北篇》等。1946年,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继续创作与翻译,完成了长篇小说《鼓书艺人》与《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 1949年底,老舍回国。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引起热烈反响,1951年12月21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的联席会议上,荣获“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1957年7月,堪称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经典的三幕话剧《茶馆》发表于《收获》创刊号上。 1966年“wen革”开始,老舍和文艺界其他人士受到迫害。同年8月25日晚上,人们在德胜门外的太平湖西侧发现了老舍的遗体。 老舍一生除了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外——留下十五部长篇小说、三部未完长篇小说、九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六十余篇中短篇小说),在戏剧创作方面也成就巨大:创作了三十余部话剧、曲剧、歌剧。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6.0¥48.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13.5¥30.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