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头颅记
-
>
食南之徒
-
>
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漂亮朋友
-
>
(精)我们八月见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0册:1972-1974
-
>
故事会;刀客
-
>
刀锋
温柔之歌 本书特色
《温柔之歌》是蕾拉·斯利玛尼所著的关于一个保姆杀死了她照看的两个孩子的小说。荣获2016年龚古尔文学奖。小说在获奖之前已经成为享誉法国的畅销书。故事灵感源自真实案例。
米莉亚姆生育两个孩子之后,再也无法忍受平庸而琐碎的家庭主妇生活,她和丈夫保罗决定雇佣一个保姆,路易丝就这样进入了他们的生活。随着相互依赖的加深,隔阂与悲剧也在缓缓发酵。路易丝宛如一头绝望挣扎的困兽,她的贫困、敏感、自尊,她对完美的偏执追求和对爱的占有,都在原本固有的阶级差异面前面临溃败……
“婴儿已经死了”,这个从结局起笔的小说包含了对当代生活的细腻分析。女性生存的艰辛、小人物的命运、爱与教育观念、支配关系与金钱关系,被一一揭示。作者冷峻犀利的笔触中渗透着隐秘的诗意,揭示着优雅生活表象和秩序之下,那巨大而复杂的黑洞。
温柔之歌 内容简介
这是一曲并不温柔的“温柔之歌”。蕾拉·斯利玛尼从结局写起:“婴儿已经死了”,在无法忍受的案发现场,母亲发出了“母狼般的喊叫”……作者以悲剧起笔打开了诸多社会问题及女性生存困境的冰山一角,继而用冷静、节制却又直击心灵的笔触,将故事从多个叙述视角展开:追求完美并对雇主家庭产生情感依赖的保姆路易丝;厌倦了家庭主妇生活并希望寻求人生价值的米莉亚姆;贫困、没有身份证件,幽灵一般生活于平行空间的小人物;作家一一揭示出这其中难以弥合的阶级差异与文化偏见,以及这些深陷疯狂之中的溺水者所有错综复杂的秘密和阴暗的命运。
温柔之歌 目录
温柔之歌 相关资料
阅读这部小说是件困难的事。很多时候我都不想面对这其间的惨痛。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欲望和无助之中,每个人看似值得同情地挣扎着,可是人间地狱依然在眼前成了真。众生皆苦,这句话太轻,却是*合适的表达。
——笛安
文字如净水之下的卵石一样清晰,然而写的是如此残忍、荤腥的社会事件。斩获2016年度龚古尔奖的她代表着*的欧洲趣味。
——阿乙
龚古尔奖回归了它设立之初的传统,把奖项授予了年轻有为的作家。我们确信斯利玛尼是一位真正的作家,期待她更多的作品。
—— 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
贝尔纳·皮沃
(通过《温柔之歌》),我很高兴看到文学不只是用来安慰、疗愈的工具,或是借以看世界的一扇模糊的窗子。我认为文学是一种揭露的艺术,其中包含*苦涩、*艰难的部分。
——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之一 菲利普·克罗代尔
蕾拉·斯利玛尼为法语文学带来了新的书写向度。
——1987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塔哈尔·本·杰伦
如今,许多女性都意识到,做家庭主妇难以使她们获得理想中的精彩人生。《温柔之歌》关注的正是这一群体。
——1998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葆拉·康斯坦
《温柔之歌》将社会的另一面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作家揭示了陷于疯狂之中的溺水者所有错综复杂的秘密和阴暗的命运。
——《费加罗报》(Le Figaro)
蕾拉·斯利玛尼用敏锐的眼光将模糊的情感条分缕析,这种情感是一杯混合了仇恨、欲望和爱的鸡尾酒,一点即燃,将保姆和她的雇主紧密相连。除了描写这则社会新闻本身不同寻常的特征之外,作家也尝试找出当代社会矛盾的症结。
——《世界报》(Le
Monde)
蕾拉·斯利玛尼的写作与她笔下的人物相似:表面简单,实则充满讽喻与暗示,在读者的脑海中萦绕不去。她的笔法富有现代性,饱含个人化的诗意,关注世界与人物的表象,从而更好地揭示隐藏在表象下的深渊。
——《文学杂志》(Le Magazine Littéraire)
这部小说值得年轻父母阅读,对蕾拉献给儿子爱弥儿的这曲“温柔之歌”中蕴藏的忧郁旋律,他们会感同身受。
——《青年非洲》(Jeune Afrique)
我们不止一次惊讶地发现,我们相信书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甚至过于真实。
——《阅读》(Lire)
蕾拉的文章充满了不可避免的悲剧,如同慢性毒药,她在每一页都巧妙地加入几颗日常用药,威胁性慢慢加深。她从不对人物妄加评论,她用词适度、中立,像解剖一具尸体,也正是在这具尸体上酝酿着早已言明的悲剧。她笔下的词语优雅又敏感,组装起来去描写那些动人的画面,染上诗歌忧郁的色调,加深小说的痛苦。她像是在读者耳边低低絮语,讲述一个睡前故事或童话故事,同时构建起强烈而细腻的情感。
——法国书评网Babelio
蕾拉·斯利玛尼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书写有关暴力和温情缺失的故事。
——《解放报》(Libération)
蕾拉·斯利玛尼的写作直中要害、笔调冷峻,故事节奏宛如惊悚电影,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张力。在社会阶层的矛盾之外,还有仇恨与欲望,以及那隐藏在深处并*终酿成悲剧的无形的力量。
——《观点报》(Le
Point)
那些希望在家庭之外绽放光彩的女性始终承受着巨大压力,《温柔之歌》对这种压力带来的暴力进行了深刻反思。……少即是多:对话、描写、反省,没有丝毫多余,一切都从简洁的行文中慢慢浮现。
——《学习》(éTVDES)
在她的*部小说《食人魔的花园》中,蕾拉·斯利玛尼大胆地剖析了一位当代包法利夫人的思慕狂心理。现在,这位昆德拉的追随者,通过《温柔之歌》向我们证明,她的写作中蕴含着一种悲剧意识,她拥有用法医般冰冷的笔调直面罪恶的艺术。
——《新观察家》(L’Obs)
因为她重新创造了社会新闻;因为她给法国文学带来了一阵微风;因为她没有那么肤浅地谈论女性。
——Glamour杂志谈“为什么必须读蕾拉·斯利玛尼”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段节奏分明的音乐,曲调之中充满对人的身份和人作为高级动物的命运的诘问。蕾拉·斯利玛尼以非凡的才华,抛弃神秘莫测的感性,用跌宕起伏的叙事揭示百无一用的生命的本质。
——《十字报》(La
Croix)
我们带着遗憾合上《温柔之歌》,清醒地意识到发生在我们眼前的悲剧,被一种无力感淹没,但我们确信发现了一个伟大的作家。
——PAGE des libraires杂志
温柔之歌 作者简介
蕾拉·斯利玛尼,法国作家,2016年凭借《温柔之歌》荣获龚古尔文学奖。
蕾拉于1981年出生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自幼热爱文学,曾追随茨威格的足迹横跨东欧,对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更是尤为钟情。17岁时到巴黎求学,毕业后在《青年非洲》做记者。
2014年出版关于女性瘾者的小说处女作《食人魔花园》,在法语文学界崭露头角。2016年出版《温柔之歌》,小说在获奖之前已经成为享誉法国的畅销书,短短三个月即销售76000册,获奖后更是销量骤增,目前版权已售37国。
- 主题:2016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2018年读过的第137本书;傅雷翻译出版奖颁奖当晚买的书。一口气读下来,到最后30页时已被路易丝的情绪浸透。搁置一天,让阳光和花草把情绪调整好,用了一个小时顺利读完。看书后的访谈,知道有原型,也让人联想到杭州保姆纵火案。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5.5¥4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1.1¥6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20.3¥39.8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1.3¥29.8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6.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