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双城记-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双城记-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397
读者评分:4.9分13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6.1(5.4折) 定价  ¥2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双城记-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357677
  • 条形码:9787514357677 ; 978-7-5143-5767-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双城记-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本书特色

20部作品分为两类:一是青少年读物8种:《格林童话》《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的《母亲》,《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都是受欢迎的本子。二是成人读物12种。

双城记-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内容简介

本书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伦敦为背景,围绕巴黎马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巴黎圣安东尼区,讲述马奈特医生因给朝廷写信举报侯爵兄弟草菅人命而锒铛入狱18年,但憎恶自己家族罪恶的侯爵的侄子夏尔?达奈却爱上了马奈特医生的女儿露西;马奈特医生以德报怨,为了女儿的幸福,将对艾弗勒蒙德家族的憎恶压在心底,以宽容宽恕之心接纳了夏尔?达奈成为女婿,而深爱露西的卡屯为了露西的幸福,代替夏尔?达奈上了断头台。本书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深刻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阶级对立及人性冲突,体现了作者的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思想,堪称狄更斯暮年的巅峰之作。

双城记-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目录

**卷 起死回生 **章 时代 第二章 邮车 第三章 夜影 第四章 准备 第五章 酒铺 第六章 鞋匠第二卷 金色丝线 **章 五年之后 第二章 观者如堵 第三章 眼福未饱 第四章 庆贺逃生 第五章 为狮猎食 第六章 宾客数百 第七章 大人进城 第八章 大人回乡 第九章 女妖之头 第十章 两相许诺 第十一章 另一光景 第十二章 善体恤者 第十三章 不体恤者 第十四章 正经商人 第十五章 编织毛线 第十六章 一直编织 第十七章 难忘之夜 第十八章 九天九夜 第十九章 一则高见 第二十章 一个请求 第二十一章 足音回响 第二十二章 波澜壮阔 第二十三章 星火燎原 第二十四章 吸赴魔礁第三卷 风踪雨迹 **章 秘密监禁 第二章 磨刀霍霍 第三章 阴影逼来 第四章 风暴暂息 第五章 锯木嚓嚓 第六章 奏凯而归 第七章 有人敲门 第八章 斗牌好手 第九章 赌局已定 第十章 虚影实显 第十一章 暮色朦胧 第十二章 黑夜深沉 第十三章 五十二个 第十四章 编织完结 第十五章 足音永逝
展开全部

双城记-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节选

狄更斯、雨果、卡莱尔、司各特十八世纪末发生的那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规模空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这场革命距今已近两个世纪,而我们回顾一下就不难发现,无论是法国本国还是其他各国,在严肃文学领域内,类似《双城记》这类涉及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小说,似乎并不多见。仅以法国而论,它本是一个盛产小说的国家,在近一两百年小说发展的繁荣时期,真可谓大家辈出,竞领风骚,早在这场大革命过去不久,就出现了一位以写历史小说而声驰全球的大仲马。他虽也写过一系列以大革命为背景的作品,但那毕竟属于通俗演义,不过是从大时代中采撷繁衍的枝枝叶叶。在法国历史小说中,*易使人与《双城记》发生联想的,或许应该说是雨果的《九三年》。不过《九三年》只选取了新生革命政权扑灭旺代地区反革命武装叛乱这段历史背景;《双城记》故事的时间跨度则长,上可追溯到革命发生前的二十余年,主要部分是革命发生的当时以及随后一两年那些如火如荼的日子。

狄更斯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不仅是长篇,而且包括中、短篇,绝大多数都是以他所生活的当时当地为背景。他的长篇小说,仅有一部《巴纳比?鲁吉》时间设在一七七九—一七八○年英国清教徒反对罗马天主教统治的高登暴动时期:仅有一部《马丁?瞿述伟》的部分地点设在美国:唯有这部《双城记》,是他既写十八世纪的历史,又写异邦的书。《双城记》发表于一八五九年,是年作家四十七岁,就狄更斯这位少年成名而且享年只有五十八岁的作家而言,这已可说是他的迟暮之年,在狄更斯的长篇小说中,是倒数第三部(*后一部未完成的《德鲁德疑案》除外)。这又使人联想到了雨果的《九三年》。它也是雨果的晚年之作,又是雨果的*后一部小说作品。这恐怕并非仅仅是偶然的巧合。起码,负有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的作家,经历过大半生的探索、追求、呐喊、奋斗,人到晚年,功成名就,继续操一支老练的笔,重新作一番历史的反思,在文学界本不足为奇;再者,雨果又是与狄更斯同时代的作家,狄更斯一八四六年旅居巴黎时,曾受到雨果亲切热情的接待,这两位天才人物的倾心敬慕,出自天然,就文学问题,曾有交流,他们晚年在选择创作题材上,似乎正是灵犀相通。

按照狄更斯自己在这部书的序言中所说,创作《双城记》的念头,始自他作为票友和子女亲友一起演出柯林斯 ()①的剧本《冰海深处》期间,那应该主要指一八五七年。由此可见,这部小说的诞生,不是乘作家一时之兴,而是至少经过了三年的酝酿。如果追溯狄更斯的生活和知识积累以及思想发展的历程,我们更可以看出,为了创作这部作品,狄更斯曾有意无意地进行过长期的准备。

狄更斯的**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甚至更早发表的特写集《博兹特写集》,就明显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在他前期创作《奥列弗?退斯特》、《老古玩店》、《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以至《马丁?瞿述伟》、《董贝父子》、《大卫?考坡菲》等作品的时候,他触及社会尚嫌肤浅,主要是以他所处社会地位*易敏感地觉察到的那些不良现象,诸如贫富悬殊,道德堕落,贫民所过的非人生活,妇女儿童所受的蹂躏摧残,等等,随着他在思想上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他的作品逐步深入地触及法律、劳资关系等比较重大的社会问题。他创作后期的《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等,都包含着这类内容。到了创作《双城记》的时期,狄更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已经发展到面对整个社会制度的阶段:统治阶级的奢靡暴虐必然导致激烈残酷的报复和社会制度的更换。这既是狄更斯进行历史反思的结论,也是《双城记》的**主题。

狄更斯的那篇序言,还提到了卡莱尔和他的《法兰西革命》。在研讨狄更斯及其《双城记》等作品的时候,这确实是不可忽略的作家和著作。卡莱尔(1795—1881)是狄更斯的终身好友,又是忘年之交。他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改革家,在十九世纪中后期更是名噪一时。在一八四○年的一次演说会上,已经崭露头角的青年小说家狄更斯初识卡莱尔,并受到他那滔滔雄辩的强烈感染。当时,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兰西革命》(1837)还是一部新作,狄更斯自从那次演说会之后,常将这部作品随身携带、反复阅读。次年,他就创作并发表了**部历史小说《巴纳比?鲁吉》。我们将《双城记》与《法兰西革命》加以对照也不难看出,《双城记》不仅在思想上深受卡莱尔及《法兰西革命》的影响,而且小说中反映的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大多也以此书为据。无怪英国著名的狄更斯研究者切斯特顿(1874—1936)曾说:在《双城记》中,我们甚至会隐约感到另一位作家的形象或者说是影子,这另一位作家就是托马斯?卡莱尔 ()①。

然而狄更斯创作《双城记》还有更加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虽然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作家,但对英国的文学传统和欧洲的历史文化并不陌生。在他的青少年时代,著名的不列颠博物馆就是他自学的课堂;他儿童时代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中,曾对英国以及欧洲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狄更斯自己在中年时代(也是他的创作盛期),还忙中偷闲写过一部《儿童英国史》。

英法是仅有一道海峡之隔的两个国家,其间*短距离仅为二十余海里。从中古开始,两国间就有频繁往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血统等方面不断交流、渗透、融合,两国作家彼此互写对方的历史故事,更是屡见不鲜。虽然狄更斯由于早年家境贫寒,没有受过当时上流社会青年必经的“旅行教育”(Grand Tour),到欧洲大陆去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但他成名并成为职业作家之后,曾不断旅居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在当时被视为世界“时髦”中心的巴黎,狄更斯更是常客。法国的历史、文化、名胜、风习、语言以至巴黎的街道、建筑,狄更斯都曾用心研习,从创作的目的来说,这些也都是必要而有益的准备。

法国大革命的是非功过

《双城记》是狄更斯晚年的力作,它的内容涉及既广,蕴蓄又深。笼统说来,狄更斯是以写法国大革命来反映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中各式各样的人和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狄更斯像与他同时代的许多所谓资产阶级激进派一样,看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症结,但他们的中产阶级立场决定了他们仅仅提倡积极的社会改良,而不是激烈的阶级斗争和革命。面对三四十年代三起三落的宪章运动和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风起云涌的欧洲大陆各国革命运动,他们忧心忡忡,纷纷以自己的著述(政论的、历史的、文学艺术的)揭露和抨击种种社会弊端,旨在提醒人们,不要被歌舞升平的表面现象迷惑,应该正视现实,积极从事改革;如果听任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会奋起以更加残酷的暴力对加诸他们的剥削、压迫和苦难施行报复。卡莱尔和狄更斯在《法兰西革命》和《双城记》中则又添加了这样一句:看,法国大革命就是前车之鉴!

《双城记》实际上是狄更斯继《巴纳比?鲁吉》之后以历史小说的形式发表的又一部讽喻诗。无疑这是政治色彩很浓的书,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领域,也比他的其他小说更深更广。这部书也常遭批评家的贬斥和否定。有的说它歪曲历史,丑化贵族统治者;有的说它从另一方面歪曲历史,丑化革命群众;有的说它是庸俗的政治宣传文字;还有的认为它陈旧过时。面对鲜明突出的政治性思想内容,批评家各持一端,自然会出现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盖皆人人政治立场各异,永远难得求同。

其实《双城记》绝非歪曲历史的作品。它虽然也像狄更斯的其他作品一样,人物多属虚构,篇幅大多被这些虚构人物在日常和平生活中的家居谋生、爱情婚姻、交友往来占据,但社会政治生活是其主要内容,即使寻常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命运,也不同寻常地与社会政治生活紧密交织。狄更斯着重写了三组矛盾:一组通过马奈特大夫在革命前和革命中的遭遇来表现;一组通过德发日太太父兄姐姐一家人的遭遇和她的复仇来表现;一组通过加斯帕孩子遭埃弗瑞蒙德杀害以及他的复仇死难来表现。这些故事从多种角度,形象地反映了十七世纪法国贵族统治阶级对第三等级的平民大众经济上、政治上、人身上、精神上的摧残。这些事实有史记载,并非狄更斯凭空杜撰;诸如断送马奈特大夫前半生的那一纸御赐空白捕票,就是无法抹杀的物证。狄更斯刻画的埃弗瑞蒙德侯爵集文明与野蛮,温雅与凶残于一身的典型。为了以其文明高雅掩盖其野蛮凶残,他必然要随时装假,所以此人言谈虚伪,举止做作。这个人物首次出场,狄更斯在描述其外貌时,就曾点出他的脸好似一副面具,这正是作家的暗示。在涉及其他贵族的场合,狄更斯也从未忽略他们的高贵气派和良好教养。即使在肮脏凄惨的牢狱中,在押赴刑场的前夕,他们仍然从容镇定,不失风度。狄更斯不论是表现他们的野蛮凶残,还是表现他们的文明温雅,都并未有违历史与生活的真实,也未简单地作漫画化处理。

小说中与上层贵族统治阶级直接对立的,是巴黎近郊圣安东区的居民和埃弗瑞蒙德侯爵府邸周围的农民。这两组下层社会的贫穷、饥饿、肮脏、愚昧,足以概括当时法国社会第三等级*底层大众的处境。《双城记》以相当章节,反复交代革命爆发的种种背景和条件,直接叙述了城乡劳动者在革命前默默无声的酝酿,跃跃欲试的反抗;详尽描绘了革命爆发时攻占巴士底狱和烧毁乡间府邸这两桩富有代表意义的事件,无疑是对这场革命首先作了肯定。

关于这场大革命的直接描写,实际上是到小说*后的三分之一处才正式开始,主要包括书中第二卷*后两章和第三卷的部分章节。城市暴动,首先从圣安东区掀起,狄更斯通篇将其比作海水,人的海洋,人声的波涛,像海水冲击堤岸,砰訇大作,乡镇暴动,狄更斯着重描写了火,府邸着起了火,万家点燃了灯火,星星之火,顷刻燎原。这两层描写,用意颇深,旨在说明——革命的激情达到顶峰,会泛滥成灾,不可收拾。于是,从德发日太太在市政厅前手刃老弗隆开始,场院内磨刀石霍霍飞转,革命法庭将无辜者判处死刑,大街上囚车隆隆前进,刑场上断头机吉洛汀嚓嚓操作。这一切是那样地阴森可怖,野蛮凶残!但是,狄更斯在他的作者自序中却明确声言,这些情况,“都是在对*可信赖的目击者确信无疑的情况下如实引述的”;而且,随便翻开一部记述这场大革命的史书,我们也可以为狄更斯的描述找到根据。就连在西德尼?卡屯之前处死的二十二人这个数目,都与雅各宾专政时期处死吉伦特派国民公会委员的人数恰相吻合,根据小说中描述的他们在绑赴刑场时一路上的不同表现,甚至可以查对记载,隐约辨认他们的真名实姓。小说中的那些描绘,在法国大革命那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在雅各宾专政实行革命恐怖的时期,都确有其事。当然,狄更斯并非史家,他创作《双城记》更非撰写史书,在这部小说中,他没有全面交代革命的来龙去脉和全部进程,甚至没有提到革命阵营方面任何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不过是通过艺术的概括,反映了革命的一些方面,表述了它*主要的是非功过。

法国大革命是一桩复杂的历史现象,事先曾经过长期酝酿,其间又经过各种曲折,矛盾纠葛错综复杂,代表各个社会阶层利益的各党各派政治势力纷纷表演,活跃异常。对待法国大革命中的革命群众,即使是对德发日先生和太太这一对志同道合、唱和相随的恩爱夫妇,狄更斯也并未一视同仁。德发日先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当时巴黎圣安东区一家酒铺的老板,仆役出身。在革命前的秘密酝酿阶段,他的酒铺是革命团体秘密联络的据点;革命发生后,这里又成了号召和组织群众的小小指挥部。他襟怀开阔、仁爱宽厚,沉着坚定、智勇双全,是狄更斯人物百科中较出色的群众首领形象。无论是革命前还是革命中,他的言论行为都合于分寸,不悖情理,他所坚持的革命原则性也并未使他的人性泯灭。特别是在对待革命过激行为上,他渐渐有所疑惑,与他太太之间开始产生分歧。在群众情绪渐趋白热化的时候,他虽然也偕同太太充当了夏尔?达奈的原告,将他再次投入监狱并判处了死刑,但是对于太太欲将马奈特大夫一家斩尽杀绝的密谋,他并未染指,而深解自己丈夫的德发日太太,也故意将他摒除在外。

狄更斯在他的小说中,塑造过各种身份、年龄和性格的女性形象,而给人印象*深的却往往不是他所置于女主人公地位的那些贞淑慧美的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而是各种类型的下层社会妇女。德发日太太就是法国大革命非常时期应运而生的一个不同凡响的下层社会女性形象,在狄更斯的女性画廊中,几乎也是独一无二的。作家对她的外貌、言行、性格和心理特征,用笔都很精细。尽管作者和读者并不一定对这样的人物产生好感,但这一形象无疑具有比露茜?马奈特多得多的艺术魅力。狄更斯在她的末日对她那富于哲理的概括,更能发人深省。狄更斯通过她反映了那样一种非人的人性,体现了残酷的复仇和暴力;通过她的结局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思想——这就是这部作品的第二主题。在德发日夫妇周围,狄更斯还安置了他们的一些副将:几名雅克、复仇女、在革命中改行锯木的小个子修路工,虽然笔墨不多,但各有各的面貌、体态和行为特征,代表着更细分类之中的某一种属,几乎无一多余。从表面看,他们都粗俗鄙陋、褴褛肮脏、缺乏教养,但他们复仇时不怕牺牲(加斯帕),他们对革命事业忠贞执着(几位雅克和复仇女),就文学形象说,他们既与狄更斯惯于刻画的那些恶人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又与《巴纳比?鲁吉》中那些心智不健全、充满贪婪兽欲的反叛者不同。他们并不唤起人们的恶感;在和平生活中,他们令人怜悯,在革命中,他们令人畏惧。他们的粗俗鄙陋、褴褛肮脏和缺乏教养正像狄更斯放在背景上以粗线条涂抹的那些轮廓模糊的群众一样,是封建压迫剥削的结果。不论是在这些人还是在德发日太太身上,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出,不理想的社会环境是怎样令人痛心地扭曲了人性。

双城记-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作者简介

狄更斯(1812-1870),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其作品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揭露批判,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代表作有《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等,为英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译者简介:张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英国伟大的小说家狄更斯》《哈代评论》《世界散文经典?英国卷》《哈代?乡土小说》《画家宗其香传》等专著,译著《牧师情史》《罗曼斯和幻想故事?哈代中短篇小说选》《双城记》(与丈夫张扬合译)《傲慢与偏见》《孤寂深渊》《呼啸山庄》等。

商品评论(13条)
  • 主题: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2024/9/2 9:09:14
    读者:93j***(购买过本书)
  • 主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2022/7/30 17:34:06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

    这篇小说写到后面真的是看的震撼人心

    2022/2/18 16:08:02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

    美好千千世界,倡导心灵深处的美好人与自然

    2021/12/28 15:29:17
    读者:XXX***(购买过本书)
  • 主题:

    狄更斯力作,也是文学著作之一。塑封很好,运输没有磕碰。不过我还没有拆开,所以书的内部情况无法评价。不过如果有担心塑封情况的读者倒是可以放心购买。

    2021/9/11 19:08:33
  • 主题:

    图书装帧优秀

    2021/9/4 23:33:40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

    不错不错 这个系列的设计个人很喜欢 纸张颜色是护眼的米黄色 纸质是有质感的那种:-D

    2021/8/23 19:07:30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

    有塑封,很厚的一本

    2021/8/20 20:02:50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

    很好,装帧精美印刷清晰,值得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2021/8/16 20:46:43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

    翻译很准确,书的质量很好

    2021/8/12 0:37:18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