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

作者:虞洪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3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5.2(7.8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177947
  • 条形码:9787514177947 ; 978-7-5141-779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 本书特色

作为国家粮食供给基础的种粮主体,已经不仅仅只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户,而且种粮主体的耕地利用、粮食种植以及技术选择和储粮、售粮等行为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对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均形成重要影响。
为了充分把握新常态下种粮主体的行为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之策,本文在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情况、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四大因素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宏观数据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全文除导论外,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对粮食安全、种粮主体等与本文紧密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就国内外关于种粮主体耕地利用行为、粮食生产行为、技术选择行为以及储粮、售粮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第二,从粮食需求、供给及国际市场三个角度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构建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将反映粮食质量和生态安全的指标纳入评价范围,利用粮食安全系数法和粮食安全预警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第三,对全球粮食区域性短缺矛盾和国内粮食需求变化、资源环境支撑能力以及种粮增收等方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判。分析四川粮食安全现状以及新常态下增长速度放缓、需求结构升级、发展动力转换和支持政策调整对四川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对四川粮食供需走势进行分析。第四,阐述耕地功能、流转及粮食种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种粮主体对耕地利用态度和方式的变化,对由此而形成的非粮化、粗放化、短期化耕作等行为进行分析。第五,分析粮食生产效益持续降低、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融资难度大以及劳动力配置等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方差分析方法对粮食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差异进行分析,阐述粮食生产中不同主体在粮食政策效应、服务和投资方面的行为差异及其对粮食播种面积和质量安全造成的影响。第六,阐述种粮主体技术选择中的产量导向、风险厌恶和供需错位特征,对技术需求多元化、劳动投入减量化等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的两面性。第七,对种粮主体储粮方式、比重以及粮食销售比例、渠道、信息来源和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剖析种粮主体粮食储存销售行为变化的内在动因。
第八,对种粮主体行为变化进行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粮食安全现状及走势,提出从政策导向、支持对象、支持领域和推动机制四个方面应对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并提出细化政策建议。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 内容简介

作为国家粮食供给基础的种粮主体,已经不仅仅只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户,而且种粮主体的耕地利用、粮食种植以及技术选择和储粮、售粮等行为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对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均形成重要影响。为了充分把握新常态下种粮主体的行为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之策,本文在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情况、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四大因素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宏观数据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全文除导论外,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研究:**,对粮食安全、种粮主体等与本文紧密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就国内外关于种粮主体耕地利用行为、粮食生产行为、技术选择行为以及储粮、售粮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第二,从粮食需求、供给及国际市场三个角度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构建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将反映粮食质量和生态安全的指标纳入评价范围,利用粮食安全系数法和粮食安全预警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第三,对全球粮食区域性短缺矛盾和国内粮食需求变化、资源环境支撑能力以及种粮增收等方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判。分析四川粮食安全现状以及新常态下增长速度放缓、需求结构升级、发展动力转换和支持政策调整对四川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对四川粮食供需走势进行分析。第四,阐述耕地功能、流转及粮食种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种粮主体对耕地利用态度和方式的变化,对由此而形成的非粮化、粗放化、短期化耕作等行为进行分析。第五,分析粮食生产效益持续降低、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融资难度大以及劳动力配置等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方差分析方法对粮食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差异进行分析,阐述粮食生产中不同主体在粮食政策效应、服务和投资方面的行为差异及其对粮食播种面积和质量安全造成的影响。第六,阐述种粮主体技术选择中的产量导向、风险厌恶和供需错位特征,对技术需求多元化、劳动投入减量化等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的两面性。第七,对种粮主体储粮方式、比重以及粮食销售比例、渠道、信息来源和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剖析种粮主体粮食储存销售行为变化的内在动因。第八,对种粮主体行为变化进行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粮食安全现状及走势,提出从政策导向、支持对象、支持领域和推动机制四个方面应对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并提出细化政策建议。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实践背景 1.2 选题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应用价值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本书创新之处及不足 1.4.1 本书创新之处 1.4.2 本书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粮食安全 2.1.2 种粮主体 2.2 种粮主体行为研究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期望理论 2.2.3 社会认知理论 2.2.4 前景理论 2.3 国外种粮主体行为研究动态 2.3.1 生产行为 2.3.2 耕地利用行为 2.3.3 投资行为 2.3.4 劳动力资源配置行为 2.3.5 技术选择行为 2.3.6 粮食储藏行为 2.3.7 粮食销售行为 2.4 国内种粮主体行为研究动态 2.4.1 粮食安全战略 2.4.2 粮食生产行为 2.4.3 耕地利用行为 2.4.4 投资行为 2.4.5 劳动力资源配置行为 2.4.6 技术选择行为 2.4.7 粮食储藏行为 2.4.8 粮食销售行为 2.5 国内外种粮主体行为研究述评 3 粮食安全的理论分析 3.1 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需求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3.1.2 供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3.1.3 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3.2 粮食安全问题的评价方法与原理 3.2.1 粮食安全系数评价法 3.2.2 粮食安全预警评价法 3.2.3 粮食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4 全国粮食安全发展趋势与四川粮食安全走势分析 4.1 粮食安全问题发展趋势判断 4.1.1 全球粮食区域性短缺矛盾加剧 4.1.2 粮食需求持续刚性增长 4.1.3 粮食增产提质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弱 4.1.4 种粮增收难度加大 4.2 四川粮食安全形势与走势分析 4.2.1 四川粮食安全现状 4.2.2 新常态下的四川粮食安全新特征 4.3 四川粮食安全走势分析 4.3.1 粮食需求持续增长趋势难以逆转 4.3.2 粮食供给稳定增长趋势难以为继 4.3.3 粮食供需平衡紧张态势难以改变 5 耕地利用行为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5.1 耕地利用行为现状特征 5.1.1 耕地功能发生实质性变化 5.1.2 耕地以出租为主多元化流转 5.1.3 差地种粮成为现实选择 5.2 耕地利用行为变化分析 5.2.1 耕地用途非粮化趋势加剧 5.2.2 普通农户粗放化经营程度加深 5.2.3 耕地利用趋于短期化 5.3 耕地利用行为差异实证分析 5.3.1 耕地利用行为差异模型建构与实证检验 5.3.2 种粮主体耕地利用行为差异实证分析 5.3.3 产粮大县与非产粮大县耕地利用行为差异实证分析 5.3.4 不同地区类型耕地利用行为实证分析 5.4 耕地利用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5.4.1 耕地非粮化加剧可能降低粮食现实产能 5.4.2 耕地利用的粗放化从源头上对粮食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5.4.3 短期化行为降低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6 粮食种植行为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6.1 粮食种植行为现状特征 6.1.1 粮食种植投入产出效益持续降低 6.1.2 种粮所需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 6.1.3 种粮融资难度大 6.1.4 粮食生产就地务工吸纳能力强 6.2 粮食种植意愿实证分析 6.2.1 变量选择 6.2.2 计量结果及分析 6.2.3 结果运用 6.3 粮食种植行为变化分析 6.3.1 粮食生产目的从商品经济向自给经济倒退 6.3.2 粮食生产地位从主业向副业转变 6.3.3 粮食生产方式从分散小规模开始向适度规模演进 6.4 粮食种植行为差异分析 6.4.1 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敏感性差异大 6.4.2 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差异大 6.4.3 粮食生产投资来源渠道差异大 6.4.4 粮食生产效益差异大 6.5 粮食种植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6.5.1 粮食播种面积趋于下降 6.5.2 粮食生产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 7 技术选择行为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7.1 技术选择行为现状特征 7.1.1 产量导向 7.1.2 风险厌恶 7.1.3 供需错位 7.2 技术选择行为变化分析 7.2.1 技术需求多元化 7.2.2 劳动投入减量化 7.2.3 合作社空壳化 7.3 技术选择行为差异实证分析 7.3.1 新技术选择意愿差异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7.3.2 技术来源渠道差异分析 7.3.3 技术选择内容差异分析 7.4 技术选择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7.4.1 风险厌恶对粮食安全的两面性影响 7.4.2 技术需求多元化和劳动投入减量化对粮食安全的两面性影响 7.4.3 主体间差异化技术选择行为对粮食安全的两面性影响 8 储粮售粮行为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8.1 储粮售粮行为现状特征 8.1.1 储粮口粮化 8.1.2 销售渠道多元化 8.1.3 行情来源多元化 8.2 储粮行为变化分析 8.2.1 农户储粮经济目标增强 8.2.2 农户粮食储存比例降低 8.3 储粮售粮行为差异分析 8.3.1 储粮比例变化差异分析 8.3.2 储粮目的差异分析 8.3.3 售粮渠道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8.4 储粮售粮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8.4.1 普通农户行为变化加大粮食安全保障压力 8.4.2 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行为变化有助于缓解粮食安全保障压力 9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应对建议 9.1 在政策导向上,从注重数量安全向量质并重转变 9.1.1 提高种粮主体耕地保护意愿 9.1.2 优化粮食增产提质的科技导向 9.1.3 引导种粮主体形成良好的粮食质量安全行为 9.2 在支持对象上,从普通农户为主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转变 9.2.1 培育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9.2.2 发展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服务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9.2.3 优化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政策 9.3 在支持领域上,从注重单一环节向产业链系统集成转变 9.3.1 统筹推进粮食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建设 9.3.2 提高全产业链科技支撑能力 9.3.3 为种粮主体发展壮大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9.4 在推动机制上,从注重行政推动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转变 9.4.1 优化粮食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9.4.2 构建均衡发展机制稳定粮食发展积极性 9.4.3 以新型业态植入为方向提高粮食生产经营综合效益 附录 附录1:种粮主体行为调查情况 附录2:普通农户粮食生产经营调查问卷 附录3:种粮大户粮食生产经营调查问卷 附录4: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经营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 作者简介

2001-2005年,四川师范大学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2005-2008年,西南财经大学攻读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2010年-2016年攻读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8年至今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农业农村经济研究工作。参与写作《重塑四川经济地理》第六章,独立完成《重塑四川经济地理》第三十章,(主编 林凌 副主编 刘世庆(常务) 雷开平 王小刚 丁任重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1月;2014年荣获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