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王小波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读者评分:5分7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2.1(6.3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沉默的大多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0216590
  • 条形码:9787530216590 ; 978-7-5302-1659-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沉默的大多数 本书特色

王小波杂文精选集!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自由理性、特立独行、黑色幽默,二十年来王小波的文字像一面猎猎旌旗感召着一代代年轻人,王小波是书店里永不消失的风景!

王小波全部作品的独家授权!包括从未面市的遗稿及大量私人照片!

李银河老师,亲自校勘全稿,并作序追忆对王小波的思念之情。

王蒙、王朔、李敬泽、章诒和、徐则臣、徐浩峰、麦家、冯唐、柴静,诸多文坛名家倾情推荐,致敬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内容简介

此为王小波作品的上佳收藏版本,包括从未面市的遗稿及大量私人照片!李银河老师亲自校勘全稿,并作序追忆对王小波的思念之情。
《沉默的大多数》收录了王小波的杂文代表作,他以卓越的文采,众醉独醒的姿态对社会道德伦理、国学与新儒家、个体尊严以及小说、艺术等方面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剖析,表达了有理有趣的观点。时隔二十年,依然如同清流一般,读来让人沉思,让人捧腹,让人拍案叫绝。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目录

自序
思维的乐趣
沉默的大多数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论战与道德
理想国与哲人王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人性的逆转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椰子树与平等
体验生活
有与无
拒绝恭维
谦卑学习班
关于格调
关于“媚雅”
关于崇高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洋鬼子与辜鸿铭
高考经历
盛装舞步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我看“老三届”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我为什么要写作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我对小说的看法
生活和小说
小说的艺术
王朔的作品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盖茨的紧身衣
个人尊严
君子的尊严
居住环境与尊严
饮食卫生与尊严
展开全部

沉默的大多数 节选

沉默的大多数



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这个故事太过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做怯懦,但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但是中国人,外国人中也有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

我就知道这样一个例子:他是前苏联的大作曲家萧斯塔科维奇。有好长一段时间他写自己的音乐,一声也不吭。后来忽然口授了一厚本回忆录,并在每一页上都签了名,然后他就死掉了。据我所知,回忆录的主要内容,就是谈自己在沉默中的感受。阅读那本书时,我得到了很大的乐趣—当然,当时我在沉默中。把这本书借给一个话语圈子里的朋友去看,他却得不到任何的乐趣,还说这本书格调低下,气氛阴暗。那本书里有一段讲到了前苏联三十年代,有好多人忽然就不见了,所以大家都很害怕,人们之间都不说话;邻里之间起了纷争都不敢吵架,所以有了另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往别人烧水的壶里吐痰。顺便说一句,前苏联人盖过一些宿舍式的房子,有公用的卫生间、盥洗室和厨房,这就给吐痰提供了方便。我觉得有趣,是因为像萧斯塔科维奇那样的大音乐家,戴着夹鼻眼镜,留着山羊胡子,吐起痰来一定多有不便。可以想见,他必定要一手抓住眼镜,另一手护住胡子,探着头去吐。假如就这样被人逮到揍上一顿,那就更有趣了。其实萧斯塔科维奇长得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想象他是这个样子,然后就哈哈大笑。我的朋友看了这一段就不笑,他以为这样吐痰动作不美,境界不高,思想也不好。这使我不敢与他争辩—再争辩就要涉入某些话语的范畴,而这些话语,就是阴阳两界的分界线。

看过《铁皮鼓》的人都知道,小奥斯卡后来改变了他的决心,也长大了。我现在已决定了要说话,这样我就不是小奥斯卡,而是大奥斯卡。我现在当然能同意往别人的水壶里吐痰是思想不好,境界不高。不过有些事继续发生在我身边,举个住楼的人都知道的例子:假设有人常把一辆自行车放在你门口的楼道上,挡了你的路,你可以开口去说—打电话给居委会;或者直接找到车主,说道:同志,“五讲四美”,请你注意。此后他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回答你,我就不敢保证。我估计他*起码要说你“事儿”,假如你是女的,他还会说你“事儿妈”,不管你有多大岁数,够不够做他妈。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厌恶之情:把他车胎里的气放掉。干这件事时,当然要注意别被车主看见。还有一种更损的方式,不值得推荐,那就是在车胎上按上个图钉。有人按了图钉再拔下来,这样车主找不到窟窿在哪儿,补胎时更困难。假如车子可以搬动,把它挪到难找的地方去,让车主找不着它,也是一种选择。这方面就说这么多,因为我不想教坏。这些事使我想到了福柯先生的话:话语即权力。这话应该倒过来说:权力即话语。就以上面的例子来说,你要给人讲“五讲四美”,*好是戴上个红箍。根据我对事实的了解,红箍还不大够用,*好穿上一身警服。“五讲四美”虽然是些好话,讲的时候*好有实力或者说是身份作为保证。话说到这个地步,可以说说当年和朋友讨论萧斯塔科维奇,他一说到思想、境界等等,我为什么就一声不吭—朋友倒是个很好的朋友,但我怕他挑我的毛病。

一般人从七岁开始走进教室,开始接受话语的熏陶。我觉得自己还要早些,因为从我记事时开始,外面总是装着高音喇叭,没黑没夜地乱嚷嚷。从这些话里我知道了土平炉可以炼钢,这种东西和做饭的灶相仿,装了一台小鼓风机,嗡嗡地响着,好像一窝飞行的屎壳郎。炼出的东西是一团团火红的粘在一起的锅片子,看起来是牛屎的样子。有一位手持钢钎的叔叔说,这就是钢。那一年我只有六岁,以后有好长一段时间,一听到钢铁这个词,我就会想到牛屎。从那些话里我还知道了一亩地可以产三十万斤粮,然后我们就饿得要死。总而言之,从小我对讲出来的话就不大相信,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我越是不信,这种怀疑态度起源于我饥饿的肚肠。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除了怀疑话语,我还有一个恶习,就是吃铅笔。上小学时,在课桌后面一坐定就开始吃。那种铅笔一毛三一支,后面有橡皮头。我从后面吃起,先吃掉柔软可口的橡皮,再吃掉柔韧爽口的铁皮,吃到木头笔杆以后,软糟糟的没什么味道,但有一点香料味,诱使我接着吃。终于把整支铅笔吃得只剩了一支铅芯,用橡皮膏缠上接着使。除了铅笔之外,课本、练习本,甚至课桌都可以吃。我说到的这些东西,有些被吃掉了,有些被啃得十分狼藉。这也是一个真理,但没有用话语来表达过:饥饿可以把小孩子变成白蚁。

这个世界上有个很大的误会,那就是以为人的种种想法都是由话语教出来的。假设如此,话语就是思维的样板。我说它是个误会,是因为世界还有阴的一面。除此之外,同样的话语也可能教出些很不同的想法。从我懂事的年龄起,就常听人们说:我们这一代,生于一个神圣的时代,多么幸福;而且肩负着解放天下三分之二受苦人的神圣使命,等等。同年龄的人听了都很振奋,很爱听,但我总有点疑问,这么多美事怎么都叫我赶上了。除此之外,我以为这种说法不够含蓄。而含蓄是我们的家教。在三年困难时期,有一天开饭时,每人碗里有一小片腊肉。我弟弟见了以后,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冲上阳台,朝全世界放声高呼:我们家吃大鱼大肉了!结果是被我爸爸拖回来臭揍了一顿。经过这样的教育,我一直比较深沉。所以听到别人说我们多么幸福,多么神圣,别人在受苦,我们没有受等等,心里老在想着:假如我们真遇上了这么多美事,不把它说出来会不会更好。当然,这不是说,我不想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对于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我是这么想的:与其大呼小叫说要去解放他们,让人家苦等,倒不如一声不吭,忽然有一天把他们解放,给他们一个意外惊喜。总而言之,我总是从实际的方面去考虑,而且考虑得很周到。幼年的经历、家教和天性谨慎,是我变得沉默的起因。

沉默的大多数 相关资料

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者。
——李银河

极其怀念王小波,一个真正的独立作家!
——章诒和

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柴静

我细读了《黄金时代》。不是一般的好。太好了。写下这些文字时,作者心灵中只有纯粹的文学思维,只对文学负责。然而那些由朴素的词句铺排的文字中不仅渗透着诗意,也熔铸着极密极浓极细极深的时代、社会、人生信息,并有对人性的探幽发隐。
——刘心武

看了王的小说,你怀疑的是他王小波“真有那么坏吗?”……他写的那样天真本色率性顽皮还动不动撒点野,搞点恶作剧,不无一种“痞”味儿……如果说你在某些人的作品中常常看到感到假面的阻隔,那么他的小说使你觉得他常常戴起鬼脸。
——王蒙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
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云南插队。后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3年在北京当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无数青年自愿充当其“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现代汉语小说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代表作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黄金时代》《未来世界》分别获第13届、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商品评论(7条)
  • 主题:

    还没读,看到王小波就买了,书籍装帧很好,封面也很完整

    2022/9/5 12:47:03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

    很新。。。。

    2020/10/14 17:48:21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

    王小波先生一直都是一个很睿智的人,他把自己活的很认真,很清楚,笔下书写的文字也和他的人一样,这世间的人大多都在沉默,因为他看透了其中的本质,所以他要做那个清醒的人,所以他不愿意沦为芸芸众生的沉默至死,他愿意站出来发声,清醒而坚定。

    2020/8/30 14:37:46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

    一直很想买的,书也很不错很新很好看。

    2020/8/13 12:05:51
  • 主题:

    拿到手很震惊。封皮封面也都十分精美,令人惊喜

    2020/5/17 10:55:59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

    挺好的 还没看 外观也不错

    2019/12/20 1:11:01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一位自由的思想者,独立的作家

    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

    2018/7/22 23:29:39
    读者:785***(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