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

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

作者:詹宏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44.8(7.6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92146
  • 条形码:9787516192146 ; 978-7-5161-921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模式”命题具有充分的理论合法性,它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深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模式”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有新发展,对人民主体论有创新和拓展,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有深化和提升;“中国模式”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提到一个新高度;“中国模式”开创了新型现代性模式;“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既深受中国** 传统哲学的影响又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模式”不是凝固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的,其转型升级必须调整和优化利益格局。
《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由詹宏伟主编。

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模式”命题具有充分的理论合法性,它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深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模式”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有新发展,对人民主体论有创新和拓展,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有深化和提升;“中国模式”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提到一个新高度;“中国模式”开创了新型现代性模式;“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既深受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的影响又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模式”不是凝固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的,其转型升级必须调整和优化利益格局。

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 目录

导论 为“中国模式”理论命题辩护 **章 “中国模式”研究述评与概念界定一 国内外学界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综述(一)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现状(二)国内学界对“中国模式”的研究现状二 “中国模式”的指称问题三 “中国模式”的多维内涵导论 为“中国模式”理论命题辩护 **章 “中国模式”研究述评与概念界定一 国内外学界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综述(一)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现状(二)国内学界对“中国模式”的研究现状二 “中国模式”的指称问题三 “中国模式”的多维内涵(一)“中国模式”的经济之维(二)“中国模式”的政治之维(三)“中国模式”的社会之维(四)“中国模式”的文化之维(五)“中国模式”的生态之维四 “中国模式”内涵的总体概括 第二章 “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一一“中国模式”的辩证唯物主义蕴含一 “中国模式”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一)“中国模式”体现了实践**的哲学理念(二)“中国模式”体现了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的哲学理念(三)“中国模式”体现了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哲学理念二 “中国模式”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一)“中国模式”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体现了价值目的和价值创造的统一(二)“中国模式”以人为本的价值选择体现了个体价值和整体价值的统 。
(三)“中国模式”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辩证统一三 “中国模式”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中国模式”蕴含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二)“中国模式”蕴含了统筹协调的科学方法(三)“中国模式”蕴含了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四 “中国模式”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从“中国模式”的产生形成看,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二)从“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看,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三)从“中国模式”的探索方式看,体现了开放性和批判性的辩证统一(四)从“中国模式”追求的目标看,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 第三章 “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下)一一“中国模式”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创新一 “中国模式”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一)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运用(二)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运用(三)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运用二 “中国模式”对唯物史观的创新(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创新(二)对人民主体论的发展(三)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及两者的关系(四)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第四章 “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观一 社会主义观演变史(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主义观(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三)列宁、斯大林及苏联社会主义观(四)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六)社会主义观历史演进的哲学启示二 “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观的创新(一)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二)生产力论与共同富裕论的辩证统一(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哲学蕴含(四)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五)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六)社会主义观发展展望 第五章 “中国模式”与新型现代性一 现代性问题概述(一)“现代性”内涵(二)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三)现代性的特征(四)传统现代性的弊端(五)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及其对现代性的批判二 “中国特色现代化模式”蕴含的新型现代性分析(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探索的历程(二)“中国特色现代化模式”建构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三 “中国模式”新型社会主义现代性的特点(一)把现代化、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统一起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有本质的区别(二)在经济方面,开辟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道路,初步构建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三)在政治方面,确立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目标,初步建构了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四)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成果(五)强调人的现代化,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六)在社会发展战略上选择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第六章 “中国模式”与中国传统哲学一 中国传统哲学主体思想与“中国模式”概述二 “中国模式”的中国传统哲学底蕴三 “中国模式”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一)从小农思维转向现代思维(二)从经验思维转向理性思维(三)从人治思维走向法治思维(四)从朴素辩证法转向科学辩证法 第七章 完善和发展“中国模式”的哲学思考一 “中国模式”转型的实质(一)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建设阶段的转变(二)增长主义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三)以“缩差共富”为转型目标二 对“中国模式”转型方向的思考三 “中国模式”转型的根本指导与根本方法(一)科学发展观是转型的根本指导思想(二)实事求是:转型的根本方法论(三)群众路线是社会模式转型的根本工作方法四 “中国模式”转型的策略与重点(一)充分认识转型过程的复杂性(二)坚持渐进式改革方略(三)正确处理好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五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中国模式”转型(一)利益格局调整与发展模式转型之间的关系(二)转变发展模式需打破旧利益格局、构建新利益格局(三)调整和转换利益格局的方法与策略 后记收起全部>>
展开全部

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

詹宏伟,男,湖北武汉人,1969年4月生;教授,博士;现为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主任、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社科专家库专家、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理事、重庆市哲学学会会员、四川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会员;曾任重庆三峡学院博士联谊会秘书长。 要研究方向为发展哲学、经济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