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43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6(3.0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912845
  • 条形码:9787545912845 ; 978-7-5459-1284-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 本书特色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特色一:
莎士比亚是举世闻名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演,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朱生豪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由他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热烈,赢得里广大读者的青睐。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特色二: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商业时代,艺术也变得粗制滥造,重温经典,提高人们的艺术水准,在今天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特色三:
本书收录了莎士比亚*经典的五部喜剧作品,也是现代剧院经常演出的作品,舞台戏剧的兴盛也必然带动人们的阅读兴趣。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特色四:
书中插入喜剧作品的经典图片,图文并茂。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 内容简介

经典的艺术不会被时代淘汰,莎士比亚离开我们已经几百年了,他的名字和作品依然为大家所熟知。人心和人性是探讨不尽的话题。在这个喜剧成风的年代,重温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很有必要的。喜剧不仅是博取观众的一笑,更重要的是触及人的灵魂深处,达到一个更高远的精神王国。不读莎士比亚,不足言人生。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 前言

序 言
欢快、逗趣、浪漫、甜美的莎士比亚喜剧
傅光明
时代的灵魂……舞台的奇迹……你的艺术是永恒的纪念碑,只要你的书在,你就永远活着……他不属于一个时代,他属于千秋万代。
——【英】本•琼森
当我读到莎士比亚的**页时,我的一生就都属于他了!
——【德】歌德

作为一位天才的戏剧诗人,莎士比亚足够幸运!他生活、写戏的年代正值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统治下,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进入全盛期,人文主义思想日趋成熟,文学史称之为“伊丽莎白时代”。这是英国诗歌、散文,尤其戏剧发展繁盛的黄金时代。
由几个时间节点简述一下。1558年,25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加冕英格兰女王,六年后的1564年,莎士比亚出生。1567年,由“红狮客栈”改成的“红狮剧院”开张,这是伦敦**家提供定期戏剧演出的专业剧院。此后,在王室的积极策动下,伦敦的剧院逐渐增多。从1580年开始,随着各类私人的、公共的、宫廷的剧院不断涌现,大量的诗人、作家、职业编剧、舞台演员应运而生,剧作家接近180人,剧本数量超过500部,蔚为可观。
莎士比亚真是上帝眷顾的为戏而生的幸运儿。1585年,21岁的莎士比亚从他的出生地——英格兰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小镇,只身来到伦敦,在剧院当学徒、打杂。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莎士比亚见证了全英血脉喷涌的爱国主义热情,见证了英国这艘新的世界海上霸主的巨轮开始起航,“日不落帝国”显露雏形。1589年,25岁的莎士比亚开始写戏。1590年,成为“内务大臣剧团”的演员、编剧。1599年,莎士比亚所属的“环球剧院”开张。1603年,詹姆斯一世国王继位之后,“内务大臣剧团”升格为“国王剧团”,国王成为剧团的赞助人。此时,莎士比亚已是名满全英的诗人、剧作家,也是剧团的金字招牌和大股东。1613年,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家乡,颐养天年。1616年辞世。
综观莎士比亚并不十分漫长的戏剧生涯,至少1590-1610整整20年,堪称他个人的黄金时代。在这20年里,除了有清教徒这个始终站在“一切娱乐,尤其戏剧”对立面的老对手叫他心里不舒服,写戏基本算一帆风顺,“四大史剧”“四大喜剧”“四大悲剧”都写于这20年。
“四大喜剧”通常是指《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和《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自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可能是莎士比亚全部剧作中上演次数*多的一部,并被视为其*著名的一部经典喜剧。但应如何全景、深入而又艺术地理解、剖析、诠释夏洛克这个文学人物,始终是一道颇为难解的题。正因如此,不同时代、不同演员、不同版本、不同形式的改编、表演,也构成了一部宏富的诠释夏洛克的“演出史”。即便在其400多年的演出史中,曾有过剧团或演员将鲍西娅作为**主角,亦有将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的友谊作为*重的戏份,但总体上,不论何时,每当人们提及或想起《威尼斯商人》,*先闪现脑海的,还是那个活生生的夏洛克。
我对夏洛克的印象,大部分来自中学老师的灌输,按照教学大纲教课的老师认为,夏洛克是个没有一点慈悲心肠的大奸商、大恶棍,残忍嗜血、贪财如命,同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一起,并列为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世界文学名著里的“四大吝啬鬼”。现在来看,显然夏洛克被简单、浮浅地脸谱化了。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他身上折射出了犹太人在基督教世界遭受侮辱与损害的命运。简言之,夏洛克*后之所以执意要报复安东尼奥,因他签约立据的欠债逾期,非要诉诸公正的法律,履行契约,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自然有着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要借此极端方式找回做人尊严并力图讨个公道的初衷;当然,*后他被鲍西娅化装成的律师一顿痛扁,落得“自取其辱”的下场,实在出于他只想着“一磅肉”却忘了“一滴血”的精明算计之外。
正因为如此,德国19世纪学者伯恩哈德•坦•布林克曾在《作为喜剧诗人的莎士比亚》一文中指出:“夏洛克离我们太近了。当我们逐渐深入了解到他仇恨的根源,他的愤怒何以如此强烈,便感觉这个形象变得具有了人的意义,因而落在他头上的不幸,才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同情心。我们也只好认为,既然他的命运如此具有悲剧意味,并深深打动了我们,实在该认为这是一出悲剧,而不是别的。”
假如《威尼斯商人》到第四幕便戛然而止,那便不折不扣是一部关于夏洛克——威尼斯的犹太人——的悲剧。若果真如此,莎士比亚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已彰显无遗,即夏洛克并没有完全输在基督徒的“公道”上,他是被“上帝的仁慈”打败的。
因为夏洛克,我愿把《威尼斯商人》视为一部令人心生酸楚的喜剧!
《威尼斯商人》的结尾堪称抒情、甜美、浪漫的喜剧,当罗兰佐和杰西卡一起坐在花坛,仰望皎月,听着音乐时,罗兰佐说:“月光在这花坛上睡得多么甜美!就坐在这儿聆听,好让乐音悄悄爬进我们的耳朵。悦耳和谐的音乐,*适宜在轻柔的静谧和夜色中弹奏……天空中那么密匝匝的镶嵌着金光耀眼的圣餐盘。看呀,哪怕一个*微小天体的运转,都像一位天使在歌唱,又有无数围绕它、闪烁着永恒光芒的小天使,发出此起彼伏的合唱;原来在我们不朽的灵魂里,也有像这样的和谐乐音,但当这具泥土做成的躯壳,把灵魂封进肉体凡胎以后,便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天籁之声了。”
显而易见,这是借天使的歌唱,呼唤尘世间的美好灵魂!
鲍西娅到家之前,远远望见了家里的烛光。她禁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那小小的蜡烛,将光线照射得这样远!一件善事之于卑微、邪恶的尘世,也正如这烛光在闪耀。”
这里寄托着莎士比亚的理想:只要人间有彰显“上帝的仁慈”的“善事”,“卑微、邪恶的尘世”就有希望!
《第十二夜》同样是莎士比亚*受读者和观众喜爱的喜剧之一,而1930年赢得英国“桂冠诗人”称号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约翰•梅斯菲尔德,索性使用形容词*高级,认为《第十二夜》“不仅是莎士比亚所有喜剧中*欢乐、*愉快的一部,也是所有英国喜剧中*优秀的一部”。连用三个“*”,没有之一。超级“莎粉”的一家言,立此存照。
诚然,《第十二夜》作为一部充满狂欢、逗趣、戏谑、搞笑等多重戏份的喜剧的同时,更是一首吟咏、讴歌圣洁、高贵的爱情与友谊的人文主义戏剧诗,散发着甜美、愉悦的抒情浪漫情调,剧中两位青春四溢、魅力四射的女主人公薇奥拉和奥利维娅,体现出莎士比亚富于理想色彩的人文主义女性意识,尤其天生丽质、纯美善良、聪慧过人、活泼俏皮、幽默风趣的薇奥拉,更是一位超越戏剧文本或舞台之上世所罕见的完美女性。
英国19世纪文学评论家赫兹里特认为:“《第十二夜》巨大而隐秘的迷人所在,皆因薇奥拉这个人物。我们喜欢剧中人物的滑稽轮唱、糕饼和啤酒,但比较而言,我们有更喜爱的东西。我们对托比爵士产生好感;支持安德鲁爵士;与小丑有某种默契;对玛利亚和她搞的恶作剧禁不住叫好;关注马伏里奥,对他的一本正经、他的微笑、他的黄袜子、他交叉捆扎的吊袜带,以及他被戴上脚镣关起来,都会表示同情。但薇奥拉敢于坦承自己的爱情,比所有这一切更能引起我们感情的强烈共鸣。”
莎士比亚来到中国有一个多世纪了。尽管直到1921年,中国才出现了**个真正是莎士比亚原著的“戏剧”译本——田汉发表在《少年中国》杂志第2卷第12期上的《哈孟雷特》,但190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纾、魏易合译的《吟边燕语》(即英国19世纪著名随笔作家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姐弟俩改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早已产生深远影响,不仅中国的舞台上很快开始演出莎剧,更引起了许多作家、学者的关注。从1936年开始以一人之力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前辈翻译家朱生豪先生,中学时候的英语课本,便是上海商务印书馆1910再版时更名为《莎氏乐府本事》的这本“故事”。应该说,正是这本“故事”早早把他引入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海洋。可惜天妒英才,1944年,在抗战中贫病交加、积劳成疾,却仍孜孜于莎译的朱生豪,以32岁的华年仙逝,令人唏嘘。他留给世人27部莎翁戏剧的中译本。
本集所收莎士比亚“四大喜剧”,采用的是朱生豪先生的中译本。
迄今为止,尽管朱生豪先生去世已超过60年,尽管中文的莎译本已有一些,但毫无疑问,在读者中*具影响力的仍然是朱译本。
不过,作为今天的莎士比亚读者,以下有十分重要的三点需要了解:
**,几乎可以说,没有《圣经》,便没有莎剧。莎士比亚对《圣经》烂熟于心可信手拈来灵妙地化用。全部莎剧包含、涉及、引用、引申《圣经》引文、典故、释义,几乎无处不在,许多源自《圣经》的意象、隐喻,以及对这些意象、隐喻的升华,始终或明或暗如影随形地潜伏在所有莎剧之中。鉴于此,不熟悉《圣经》,便极难全方位地深刻认识、体会莎剧剧情和众多人物精神世界的微妙、丰富、复杂。
第二,莎剧中有不少对希腊、罗马神话或人名、或典故、或故事的借用、化用,以及许多双关语的妙用。除此,一些用词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并暗藏着隐晦的真意。
以上两点在朱译本中几乎没有体现出来,这自然是因他翻译时的客观条件所限。试想,朱生豪翻译时,手里只有一部没有注释的老“牛津版”《莎士比亚全集》和一本词典。而今,不算早期版本,仅英语世界已有许多为莎迷所熟知且津津乐道的莎剧全集,比如颇具代表性的“皇家版”“新剑桥版”等标注着“权威版本”“注释完备”字样的版本。因此,若想真正步入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从阅读上来说,势必离不开丰富的注释和详实的导读。
第三,语言随时代而改变,朱生豪和梁实秋所译这两个通行许久的莎剧中译本,里边有许多的译文表述,尤其欧化句式、倒装语序,已不完全适合现代年轻人的阅读。但如何将莎士比亚的诗剧语言,用现代白话“原汁原味”地来表达,始终存在挑战。
英国诗人弥尔顿曾为莎士比亚写下这样的诗句:
他善于用神圣的火焰,
把我们重新塑造得更好。
天长地久,莎翁不朽!
2016年9月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 目录

Ch1.仲夏夜之梦
Ch2.威尼斯商人
Ch3.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Ch4. 第十二夜
Ch5. 皆大欢喜
展开全部

爱情生长在何方-莎士比亚喜剧集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
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兴人。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翻译家,诗人。共译莎剧31部半。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