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字里书外 本书特色
《字里书外》,写书家、书事、流派、风格流变,纵贯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历史。那些今人或熟悉或不熟悉的书家、作品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透露着个人与时代的气质。
字里书外 内容简介
《字里书外》,写书家、书事、流派、风格流变,纵贯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历史。那些今人或熟悉或不熟悉的书家、作品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透露着个人与时代的气质。
字里书外 目录
铭石书
东汉碑刻隶书
小汉碑:东汉刑徒砖
隶书与“八分楷法”
执笔法:“双钩直执”和“单钩斜执”
“贺大蜡”与《蜡节帖》
《晋贤十四帖》的前尘往事
“兰亭之会”与《兰亭序》
《兰亭》名本
山阴好迹有《初月》
王羲之议婚尺牍《中郎女帖》
《游目帖》所见王羲之晚年心愿
《寒切帖》的“谢司马”
王殉《伯远帖》与王僧虔《王琰帖》
智永和他的先辈
收藏“王书”
书法鉴定之初
文论且当书论读
魏碑:楷书新经典
欧阳询和虞世南
褚遂良楷书之变
孙过庭《书谱》
张旭“饮酒辄草书”
唐僧怀素与《自叙帖》
颜体楷书
鲁公三稿
米芾评唐楷
北宋书风分段看
“二苏”兄弟
欧阳修病目之后的书作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黄庭坚:分得闲身自经营
米芾:“集古字”到“自成一家”
阁帖与帖学
赵孟頫:是耶非耶
董其昌:艺术与宦情
八大山人那些谜
傅山:遗民、学者及书法家
台阁体与馆阁体
后记
字里书外 节选
《字里书外》: 铭石书 书家历来看重秦篆、汉隶、唐楷,都是刻在石上的书迹,俗称“秦刻石”“汉碑”“唐碑”。古代刻有文字的石制品,金石学家以形制、用途命名,多达十余种。“刻石”*早,秦始皇所立纪功刻石,形制如方石,环刻文字,前人名为“刻石”。其次是“碑”,先秦时代就有碑,宫中测日影的竖石,墓旁引棺下葬的竖石,庙里系牲的竖石,皆日碑,但不刻文字,东汉始有刻文之碑。石碑上书刻的文字,字形大于竹帛之书。 东汉那些表事迹、述功德的石碑,碑文分两个部分,前为序,用散文叙事;后有铭,用韵语作颂。这种前序后铭、散文韵语结合的体例,西晋陆机《文赋》列为十种文体之一,也名为“碑”。 汉朝人书碑,石碑卧于地,俯身碑上书写,也是辛苦事。碑石颜色或青或灰,用鲜艳的朱砂写碑文,字迹不变形,不易褪色,色泽醒目,便于工匠镌刻。 朱砂是汞化物,古时称作“丹”,所以写碑称为“书丹”。东汉以来,书碑之事遣派书吏为之,间有官僚书家为之,蔡邕书写石经碑是著名的例子。 帝王写碑,始于唐朝,或者说,不晚于唐朝。太宗、高宗、武则天的御制之碑,形制高大,庄重气派。贵为天子,当然不会直接在石碑上书丹。即使做臣子的欧阳询,贞观年间还在写碑,七十五岁写了《房彦谦碑》(631)和《化度寺碑》(631),七十六岁写了《九成宫醴泉铭》(632),古稀老人哪里经得起趴在碑上书丹的折腾。情理如此,那么唐朝君臣又如何写碑呢?答案可以在《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里找到:“承议郎行左春坊录事直凤阁臣钟绍京奉敕勒御书”,“宣议郎直司礼寺臣李元琛勒御书”,所谓“勒御书”,就是把武则天写在纸上的碑文摹勒到石碑上。 摹勒纸上写好的碑文,先用朱笔双钩纸背面的字迹,成空心反字:再把纸正面朝上扣在磨光的碑面上,使背面朱砂双钩的空心字贴于碑面,其上再垫纸,然后用圆滑的石头研磨,使纸的背面朱砂双钩空心字印到石碑上,再由工匠镌刻。 书家在纸上写碑文,才有了摹勒上石的工序。摹勒者,应该是能书擅书之辈,唐朝官府里有很多这样的书手。“勒御书”的钟绍京当时就是擅书的低级文官。如此一来,节省了书家的体力,提高了写碑的效率。唐碑之多,形制之大,都胜于汉碑,改变前代写碑的“书丹”方式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书刻碑版的书体,南朝刘宋书家羊欣(370~442)称为“铭石之书”。见于他评论钟繇书法的一段话:“钟书有三体:一日铭石之书,*妙者也;二日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日行狎书,相闻者也。 三法皆世人所善。”(《采古来能书人名》)钟繇(151~230)由汉入魏,在东汉生活了七十年。羊欣所说钟繇擅长的三种书体,“铭石之书”指用于碑刻的八分隶书,“章程书”指楷书,“行狎书”指行书,则用于日常文牍。那时行书、楷书刚刚兴起,是“书于竹帛”的新书体,钟繇以这两种书体获得书法声望,而羊欣认为他的隶书“*妙”。南齐王僧虔(426~485)《论书》也说到钟繇的三体,乃抄撮羊欣之说,他把“铭石之书”简化为“铭石书”。 汉代书刻庄重的纪念性碑版,通行正体隶书,所以南朝书家称为“铭石书”。纵览古代铭石书迹,都是采用当时的正体,因此我们可以借用“铭石书”泛指刻在石上的正体书迹,或者说,正体才有“铭石体”资格。 “铭石书”之“书”,兼指书写和文字,具体所写文字又必属某种书体。文字书写之事,古来一直要求文字正确,书写端正。汉朝课吏,规定“书或不正辄举劾之”(《说文叙》引《尉律》)。唐朝选拔官吏的“身言书判”四项考核,书写一项要求“楷法遒美”(《新唐书·选举志》)。勒碑的文字意在垂于后世,则“铭石之书”往往采用当时规范的正体,以示“礼敬”的郑重。为了体现书法之美,书碑者多是一时之选的书法名家。所以历史上的大量书法杰作都是“铭石之书”,如唐碑楷书、北朝碑志楷书、汉碑隶书、秦刻篆书,不但是后世临池学书的范本,历久而成为书法经典。 历史上的正体,先后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三个时代,那么古代“铭石书”(铭石体)的进程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殷周到秦朝是文字书写的篆书时代。西周的正规字体见于青铜器,是大篆,为秦国继承,在春秋时代的秦国才出现长篇大字刻石《石鼓文》,体势与秦国的金文《秦公簋》一致。秦朝正体是改大篆而来的小篆,秦始皇东巡所立刻石都是小篆体。 ……
字里书外 作者简介
刘涛,1953年生于汉口。1982年初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调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2013年退休。
1985年以来,从事中国书法史、书法技法的教学和研究。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著有《书法谈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书法鉴赏》《中国书法》和《极简中国书法史》等。
- 主题:内容文笔都可以
《字里书外》,写书家、书事、流派、风格流变,纵贯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历史。那些今人或熟悉或不熟悉的书家、作品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透露着个人与时代的气质。
- 主题:
据目录载,《字里书外》共收录刘涛教授40篇文章,内容从书体变化,渐以诸书家法帖逐一介绍与探微,如晋贤诸家,首推二王,楷书名家欧阳询、褚遂良等,草书名家如孙过庭、颠张狂素,宋四家之苏轼、黄庭坚、米芾,元明清诸家,如赵孟頫、董其昌、傅山等,间有“书法鉴定之初”、“阁帖与帖学”等文,简直纵贯了整个书法发展史不说,而且文章内容十分有意思,品读角度独特新颖,涉及资料信息非常丰富,绝对值得您耐下心来,慢慢研读。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