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徽州地-中国地理百科

包邮 徽州地-中国地理百科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6-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18.0(3.6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18.0(3.6折)定价  ¥49.9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暑期大促, 全场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徽州地-中国地理百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088742
  • 条形码:9787510088742 ; 978-7-5100-8874-2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徽州地-中国地理百科 本书特色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徽州地》一书以除江西婺源以外,包括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地的古徽州地域范围为叙写对象,向读者展示出这里以黄山山地和新安江为首的山脉、河流共同构成的“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以及黄山经历第四纪构造抬升和强烈流水下切所形成的独特的、壮观的“同心圆式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黄山山间“如仙境般的云海”“光怪陆离的奇石”“生机勃发的黄山松”与“冰川活动遗迹”等美景都会在书中有精彩的图片展示。与此同时,书中非常有针对性地围绕古徽州文化展开介绍:将这里*丰富又*具地方特色的史物——古牌坊、古祠堂、古塔、古桥、古村落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并讲述它们背后深刻的历史含义及“天人和谐统一”等思想;将徽菜、徽学、徽画、徽医等文化精髓作出了高度概括,使读者感受到古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徽州地-中国地理百科 内容简介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本分册是依据古徽州行政区划进行范围划分的。
展示呈同心圆状分布的黄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及云海、奇松、温泉、怪石“四绝”。
讲述齐云山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
了解徽州人“寄命于商”的起始原因及发展过程。
寻找散落的古徽州文化遗存——古牌坊、古塔、古桥、古祠堂、古村……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徽州地-中国地理百科 目录

区域地貌示意图 1
山限壤隔之地 2
一 自然地理
中国南方*早的成陆地区之一 9 / 黄山山地 9 / 休歙盆谷 9 / 休屯盆地 11 / 黄山峰林 11 /
黄山“冰川遗迹” 12 / 太平岩体 13 / 黄山岩体 16 / 怀玉山台拱 16 /
祁门—歙县三阳坑断裂带 17 / 黄山 17 / 五龙山脉 18 / 白际山脉 18 / 大会山脉 18 /
新安江中上游 19 / 横江 20 / 练江 20 / 黄壤 20 / 黄山云海 21 / 水灾频发 24 / 擂鼓峰 25 /
灵山 25 / 龙尾山 25 / 卧龙谷 26 / 段莘水 27 / 古坦水 27 / 五龙山 28 / 颜公山 28 / 白石塔 28 /
松萝山 28 / 大斐岭 29 / 齐云山 29 / 呈村塅 32 / 里广山石臼峡谷 33 / 龙井潭瀑布 33 /
夹源水 34 / 鬲山 34 / 华山 34 / 屯溪盆地 35 / 鹦鹉尖 35 / 丰山 36 / 灵金山 36 / 丰乐河 36 /
丰乐湖 37 / 上扬尖 37 / 飞布山 37 / 花山 37 / 小南海 38 / 练江谷地 38 / 昌源河 38 /
富资水 39 / 宣徽之脊 39 / 清凉峰 39 / 饭甑尖 40 / 九龙戏珠 40 / 黄高峰 41 / 翚溪山 41 /
龙须山 42 / 百丈岩 42 / 龙溪地隙 43 / 芦昆常盆地 43 / 逍遥盆地 43 / 墈头冲积扇 43 /
登源河 43 / 大源河 44 / 天星洞山 44 / 石凫山 45 / 塘山头 45 / 牛山 45 / 龙头山 46 / 文山 47 /区域地貌示意图 1
山限壤隔之地 2
一 自然地理
中国南方*早的成陆地区之一 9 / 黄山山地 9 / 休歙盆谷 9 / 休屯盆地 11 / 黄山峰林 11 /
黄山“冰川遗迹” 12 / 太平岩体 13 / 黄山岩体 16 / 怀玉山台拱 16 /
祁门—歙县三阳坑断裂带 17 / 黄山 17 / 五龙山脉 18 / 白际山脉 18 / 大会山脉 18 /
新安江中上游 19 / 横江 20 / 练江 20 / 黄壤 20 / 黄山云海 21 / 水灾频发 24 / 擂鼓峰 25 /
灵山 25 / 龙尾山 25 / 卧龙谷 26 / 段莘水 27 / 古坦水 27 / 五龙山 28 / 颜公山 28 / 白石塔 28 /
松萝山 28 / 大斐岭 29 / 齐云山 29 / 呈村塅 32 / 里广山石臼峡谷 33 / 龙井潭瀑布 33 /
夹源水 34 / 鬲山 34 / 华山 34 / 屯溪盆地 35 / 鹦鹉尖 35 / 丰山 36 / 灵金山 36 / 丰乐河 36 /
丰乐湖 37 / 上扬尖 37 / 飞布山 37 / 花山 37 / 小南海 38 / 练江谷地 38 / 昌源河 38 /
富资水 39 / 宣徽之脊 39 / 清凉峰 39 / 饭甑尖 40 / 九龙戏珠 40 / 黄高峰 41 / 翚溪山 41 /
龙须山 42 / 百丈岩 42 / 龙溪地隙 43 / 芦昆常盆地 43 / 逍遥盆地 43 / 墈头冲积扇 43 /
登源河 43 / 大源河 44 / 天星洞山 44 / 石凫山 45 / 塘山头 45 / 牛山 45 / 龙头山 46 / 文山 47 /
三溪盆地 48 / 白地盆地 48 / 徽水河上游 48 / 莲花峰 48 / 光明顶 49 / 天都峰 49 / 始信峰 50 /
陵阳山 50 / 樵山神仙洞 50 / 黄山怪石 50 / 翡翠谷 51 / 喷玉泉 54 / 汤泉 54 / 九龙瀑 54 /
麻川河 55 / 秧溪河 56 / 太平湖 56 / 留杯荡 57 / 大洋湖·小洋湖 57 / 五溪山 58 / 打鼓岭 58 /
风茅岭 58 / 南屏山 58 / 霭山尖 59 / 淋沥山 59 / 黟城盆地 59 / 宏村盆地 59 / 美溪河 61 /
牯牛降 62 / 雪里尖 63 / 祁山 63 / 凤凰山 63 / 历溪大峡谷 63 / 阊江 64 / 大北河 64 /
植被垂直分布 65 /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 68 /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 68 / 岭南自然保护区 68 /
九龙峰自然保护区 69 / 天湖自然保护区 69 / 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 69 / 黄山松林 69 /
阳干板栗林 71 / 黟县香榧林 71 / 五溪山杜鹃林 72 / 拜祭堂原始森林 72 / 松潭古树林 72 /
晓起古樟树林 72 / 木坑竹海 73 / 香果树 74 / 红楠 75 / 杜仲 75 / 银鹊树 75 / 长序榆 76 /
光皮桦 76 / 糙叶树 77 / 黄山木兰 77 / 黄山花楸 77 / 短穗竹 78 / 蛛网萼 78 / 永瓣藤 79 /
黄山梅 79 / 独花兰 79 / 八角莲 80 / 黄山菊 80 / 蓝田古生物群 81 / 恐龙化石 81 /
梅花鹿 81 / 黑麂 81 / 黄山短尾猴 83 / 金头闭壳龟 83 / 祁蛇 83 / 白颈长尾雉 84 /
黄喉噪鹛 84 / 白胸翡翠 84 / 八音鸟 85 / 红嘴相思鸟 85
二 经济地理
以商代耕 89 /“ 塘堨”式灌溉农业 89 / 山林经济 89 / 无山不产茶 91 / 栽桑养蚕 92 /
流水养鱼 92 / 佃仆制 92 / 族田 92 / 徽州竹编 93 / 文房四宝 93 / 徽雕 94 / 徽刻 95 /
徽州漆器 95 / 霞间窑 96 / 徽商 96 / 徽浮古道 97 / 徽泾古道 97 / 徽婺古道 97 / 通徽水道 97 /
太平桥 98 / 乐成桥 100 / 深渡 100 / 渔梁坝 100 / 祁门瓷土 101 / 皖南黄牛 102 /
绩溪黑猪 102 / 蓝田花猪 102 / 桃花鳜 102 / 荷包红鲤鱼 103 / 旌德苎麻 103 / 徽州雪梨 103 /
三潭枇杷 104 / 黄山猕猴桃 104 / 富岱杨梅 104 / 旌德青蔗 104 / 朱郑荸荠 104 /
旌德生姜 105 / 陈村雪里蕻 105 / 徽菇 105 / 黄山石耳 106 / 灵山米 106 / 太平猴魁 106 /
祁红 107 / 五城米酒 107 / 汤口火腿 108 / 五城茶干 108 / 徽州馃 108 / 顶市酥 108 /
万安罗盘 109 / 祁门瓷器 109
三 历史地理
山越 113 / 三大迁徙 113 / 徽州宗族 113 / 徽州望族 114 / 文会 115 / 汪华起兵 115 /
方清起义 115 / 改歙州为徽州 116 / 驱棚事件 116 / 四大徽班进京 116 / 新四军岩寺整编 117 /
歙县 118 / 休宁县 118 / 祁门县 119 / 绩溪县 119 / 屯溪 119 / 胡家村遗址 120 / 新洲遗址 120 /
中土坑遗址 121 / 蒋家山遗址 121 / 乌泥关 121 / 徽州文书 121 / 齐云山石刻 122 /
旺川太平天国壁画 122 / 许国石坊 123 / 棠樾牌坊群 124 / 长庆寺塔 126 / 屯溪程氏三宅 126 /
江湾古镇 127 / 万安古镇 127 / 呈坎古村落 127 / 唐模村 130 / 南屏古村落 130 / 宏村 130 /
西递村 130 / 汪口村 131 / 斗山街 131
四 文化地理
聚族而居 137 /“ 六邑之语不能相通” 137 /“ 尚气好胜” 138 / 生活俭啬 138 / 八碗八 139 /
锡格子茶 139 / 徽菜 140 / 冻米糖 140 / 腊八豆腐 140 / 徽州裹粽 141 / 深渡包袱 141 /
水口营造 141 / 徽式民居 141 / 老屋阁 144 / 江村古建筑群 144 / 罗东舒祠 144 /
龙川胡氏宗祠 146 / 溪头三槐堂 146 / 会源堂古戏台 147 / 火熥 147 / 做新娘 147 /
吵新人撒帐 148 / 送花灯 148 / 停棺不葬 148 / 五都清明祭祖 148 / 徽州祠祭 149 /
社屋民俗 149 / 杀猪封山 150 / 草龙祈福 150 / 汪王崇拜 151 / 程灵洗崇拜 152 /
五显信仰 152 / 齐云山太素宫 152 / 翠微寺 153 / 安苗节 153 / 目连戏 154 / 徽州傩戏 155 /
十番锣鼓 155 / 新丰唢呐曲牌 155 / 徽州民歌 156 / 齐云山道教音乐 156 / 仗鼓舞 157 /
美溪舞龙灯 157 / 婺源灯彩 157 / 跳钟馗 158 / 采茶扑蝶舞 158 / 伏岭舞 159 /
板凳龙 159 / 婆溪河灯 160 / 江湾豆腐架 160 / 五福神会 160 / 轩辕车会 161 / 花车转阁 161 /
赛琼碗 162 / 南湖书院 162 / 竹山书院 162 / 新安医学 163 / 新安画派 163 / 汪机 164 /
程大位 164 / 渐江 165 / 戴震 165 / 王茂荫 165 / 陶行知 166 / 徽学 166信息
展开全部

徽州地-中国地理百科 相关资料

黄山与徽州:一段“剪不断”的情缘

近日,关于黄山市要不要恢复旧名“徽州”引起热议。网上发起的一项投票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支持恢复老地名。他们认为“徽州”一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回到原名是敬畏历史和文化。当然,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反对者有自己的现实考虑。这场新旧名之争被赋予了文化认同的意义,正如那篇“肇事”文章的标题所说的: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黄山与徽州:一段“剪不断”的情缘

近日,关于黄山市要不要恢复旧名“徽州”引起热议。网上发起的一项投票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支持恢复老地名。他们认为“徽州”一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回到原名是敬畏历史和文化。当然,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反对者有自己的现实考虑。这场新旧名之争被赋予了文化认同的意义,正如那篇“肇事”文章的标题所说的: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像“大选”一样,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两位“候选人”的实力。黄山市是皖南的一个地级市,当地可谓山的海洋,居于舞台中心的就是赋予该市现名的黄山。黄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此外,它还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两项头衔。再来看徽州,古徽州包括现在的黄山市及周边的婺源、绩溪、旌德。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起,直到1987年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徽州”一名沿用了800 多年,中间只有短暂的中断。徽州成了一个响亮的名号,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徽”字号的事物: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徽刻、徽式民居、徽学……即使“徽州”已更名“黄山”,其影响依旧挥之不去,不仅安徽省名中的“徽”字源于徽州,而且黄山市还保留了一个徽州区。
这样看来,“大选”的结果实在难以预测。改名一事背后的动机很复杂,我不想插嘴,我只是很好奇:黄山与徽州就如此势成水火吗?刚好手边有一册新出的《徽州地》,这是“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的其中一册。展卷阅读,便可对当下的这场争论有了新的认知。全书的“剧情”很简单:徽州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集中在狭小的河谷、盆地。过去,这里的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百姓要仰赖邻省的谷物输入;然而,广袤的山林贡献了竹木、茶叶、桐油、干漆、药材、水果等产品,发源于山区的河流又构成便捷的交通网;于是,人们纷纷弃农从商,形成称雄明清商界的徽商;徽商成功后,反哺了生养他们的故乡,使古徽州人文蔚起。
这个故事并不新鲜,在不少徽学著作中皆有类似的文字。但本书的好处是思路明晰,而且细节丰富。如书中提到的聚族而居、六邑之语不能相通、尚气好胜、生活俭啬等现象,是大众熟知的,但作者把它们置于地理环境之中,并结合当地文化传统进行分析,读来让人兴趣盎然。书中的插图也花了不少心思,那一座座山的图片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真切领悟到“山限壤隔”的含义。而那些牌坊、古塔的组图,则通过密集的展示传递出厚重的历史感,令人体会到“东南邹鲁”之意味。
阅读本书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它改变了一般人“徽州=徽商”的简单印象。当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触,游走在古徽州的村镇、牌坊、祠堂、书院、民居间时,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徽商的故乡,能孕育如此辉煌的文化。现代人有一种成见:商人只想滚雪球般扩大自己的生意,文化投资只是一种装点门面的功夫。古徽州的情形显然是“例外”,这构成除了上面那条主线外的一条暗线:这里不只是徽商的故里,还生活着大量的农业人口。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贾儒结合”“耕读传家”“十里之村,不废诵读”的社会。
现在,再来审视开头提到的市名之争。不管最终谁在逐鹿中胜出,我们都不要忘记黄山与徽州其实是一对“母子”,并且和充满着“人性”的人类母子关系一样:儿子的性格不一定像母亲,但谁都不可否认他带有母亲的基因;儿子虽然从娘胎出来,然而经过后天发展也会青出于蓝。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母亲与儿子不是竞争而是融洽的关系。他们被命运之线牵绊着,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宿世情缘。信息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徽州文化的展览

    黄山天下奇,徽州文化,令人神往。

    2020/8/11 21:07:47
    读者:246***(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