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作者:张丽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255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6.0(5.8折) 定价  ¥6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84387
  • 条形码:9787516184387 ; 978-7-5161-8438-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张丽*的《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综合运用了文学、历史及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北齐隋唐历史时段内“河东”地域的家族文学文化现象进行了探讨。所选择的切入点是家族文化的视角,以此进入对这一时期“河东”地域文学及文化现象的分析。从隋唐之交“河东”地域的文化形态来看,王通王氏家族以《中说》《元经》等为代表的学术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北方地区长期民族融合及文化融合的反映,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南方文化的积*影响。从“河东”地域的整体文化形态来看,王通《中说》的思想理念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多源社会文化背景因素,而具体表现出“三教可一”的文化体态。在儒学与经学思想方面,王通的儒学思想是与他对传统经学的理解、对传统经学的重新认识相联系的,其儒学观由此表现出了新的特点。正史记载中的“河汾之地,儒道*新”的提法,本身也是对河汾儒学面貌认识的新体现。

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运用了文学、历史及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北齐隋唐历史时段内“河东”地域的家族文学文化现象进行了探讨。所选择的切入点是家族文化的视角,以此进入对这一时期“河东”地域文学及文化现象的分析。从隋唐之交“河东”地域的文化形态来看,王通王氏家族以《中说》《元经》等为代表的学术论著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北方地区长期民族融合及文化融合的反映,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南方文化的积极影响。从“河东”地域的整体文化形态来看,王通《中说》的思想理念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多源社会文化背景因素,而具体表现出“三教可一”的文化体态。在儒学与经学思想方面,王通的儒学思想是与他对传统经学的理解、对传统经学的重新认识相联系的,其儒学观由此表现出了新的特点。正史记载中的“河汾之地,儒道更新”的提法,本身也是对河汾儒学面貌认识的新体现。

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目录

绪论 一 由都邑文学重心向地域文学研究倾向的转移 二 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旧思路 三 地域与家族之衍生品——区域家族文学研究的兴盛 四 “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选题的确立**章 河汾文化的源与流 **节 河汾诸概念的溯源与辨析 一 河汾、河汾文化与河汾之学 二 河汾与河东的地理区分 三 河汾文化与河东文化 第二节 北齐至唐河东地域文学家的更替 第三节 “儒道更兴”背景下的河东地域第二章 “邺下风流”的出现与河东士人薛道衡的文学表现 **节 “邺下风流”局面的形成及其与长安儒学文明的对峙 一 邺都与长安文化表现之异同 二 邺都文化的培植及与长安之差异性 三 诗歌和散文发展的倾向性差异 第二节 河东地域的文化及文学状况 一 河东地域三大家族与乡土之关系及其文学表现 二 进入北齐、北周后河东士人才情的不同体现 第三节 南人对薛道衡诗的接受及薛诗风格的地域归因 第四节 隋唐之际河东薛氏的文学表现第三章 隋唐河东王氏家族之文化流派 **节 王通及其“河汾之学”的继承性及新变 一 “河汾之学”出现的时空推测 二 “河汾之学”之旧型儒学与新型学说之特征 三 《中说》取法北周尊周公之政治倾向性 第二节 王度之学养及其思想构成 一 出入经史、兼好“志怪”之学养特征 二 王度与王绩处理儒道思想方式之异同 第三节 隋至初唐嘉遁之风与汾阴名士王绩 一 唐初由隐致仕的风习 二 汾阴名士王绩放诞外行下的儒学修习 三 王绩诗赋的多面性特征及其取法渊源 第四节 王勃对王氏家族学养之继承及其对儒道思想的搁置 一 王勃之著述与学养 二 “王、杨、卢、骆”称序原因 三 王勃“宏博”之诗风及其中的儒道之因第四章 “儒”与“侠”的矛盾及调和——王维“诗画”艺术之成因探寻 **节 北地尚武任侠风气的蔓延 一 河东儒文化笼罩下的尚武尚侠之风 二 北方文士对武与侠的接受及诗歌表现 第二节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 一 初唐时期“河朔”与“江左”文学概念的提出 二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 第三节 走向心灵的诗歌——王维之诗文与禅 一 《河岳英灵集》与河汾地域作家 二 唐诗选本中的王维诗 三 走向禅境的诗画艺术第五章 柳宗元与河东柳氏家族 **节 河东柳氏家族之南北迁转与柳宗元的家族文化地位 第二节 柳宗元之“文”论与“道”论 一 文人蜂起下的求“道”之论 二 “道”论与“文”论的离合倾向 三 清新自然的文风表现 第三节 “比兴”体与“著述”体的划分及文类. 一 “文有二道”的理论观点 二 散体文的表现手法 三 行状体的特色第六章 大历以后新兴的河东吕氏家族 **节 河东吕氏家族的文化士人 第二节 大历时期的吕渭到元和时期的吕温 一 大历士人吕渭的诗歌 二 吕温的交游与诗文 三 永贞革新背景下的柳、吕并称 第三节 道教徒吕岩的神化与其诗歌的仙化 一 正史记载的缺失与民间传说中的吕岩 二 走向平民化的诗歌结语附表参考文献后记绪论 一 由都邑文学重心向地域文学研究倾向的转移 二 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旧思路 三 地域与家族之衍生品——区域家族文学研究的兴盛 四 “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选题的确立 **章 河汾文化的源与流 **节 河汾诸概念的溯源与辨析 一 河汾、河汾文化与河汾之学 二 河汾与河东的地理区分 三 河汾文化与河东文化 第二节 北齐至唐河东地域文学家的更替 第三节 “儒道更兴”背景下的河东地域 第二章 “邺下风流”的出现与河东士人薛道衡的文学表现 **节 “邺下风流”局面的形成及其与长安儒学文明的对峙 一 邺都与长安文化表现之异同 二 邺都文化的培植及与长安之差异性 三 诗歌和散文发展的倾向性差异 第二节 河东地域的文化及文学状况 一 河东地域三大家族与乡土之关系及其文学表现 二 进入北齐、北周后河东士人才情的不同体现 第三节 南人对薛道衡诗的接受及薛诗风格的地域归因 第四节 隋唐之际河东薛氏的文学表现 第三章 隋唐河东王氏家族之文化流派 **节 王通及其“河汾之学”的继承性及新变 一 “河汾之学”出现的时空推测 二 “河汾之学”之旧型儒学与新型学说之特征 三 《中说》取法北周尊周公之政治倾向性 第二节 王度之学养及其思想构成 一 出入经史、兼好“志怪”之学养特征 二 王度与王绩处理儒道思想方式之异同 第三节 隋至初唐嘉遁之风与汾阴名士王绩 一 唐初由隐致仕的风习 二 汾阴名士王绩放诞外行下的儒学修习 三 王绩诗赋的多面性特征及其取法渊源 第四节 王勃对王氏家族学养之继承及其对儒道思想的搁置 一 王勃之著述与学养 二 “王、杨、卢、骆”称序原因 三 王勃“宏博”之诗风及其中的儒道之因 第四章 “儒”与“侠”的矛盾及调和——王维“诗画”艺术之成因探寻 **节 北地尚武任侠风气的蔓延 一 河东儒文化笼罩下的尚武尚侠之风 二 北方文士对武与侠的接受及诗歌表现 第二节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 一 初唐时期“河朔”与“江左”文学概念的提出 二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 第三节 走向心灵的诗歌——王维之诗文与禅 一 《河岳英灵集》与河汾地域作家 二 唐诗选本中的王维诗 三 走向禅境的诗画艺术 第五章 柳宗元与河东柳氏家族 **节 河东柳氏家族之南北迁转与柳宗元的家族文化地位 第二节 柳宗元之“文”论与“道”论 一 文人蜂起下的求“道”之论 二 “道”论与“文”论的离合倾向 三 清新自然的文风表现 第三节 “比兴”体与“著述”体的划分及文类. 一 “文有二道”的理论观点 二 散体文的表现手法 三 行状体的特色 第六章 大历以后新兴的河东吕氏家族 **节 河东吕氏家族的文化士人 第二节 大历时期的吕渭到元和时期的吕温 一 大历士人吕渭的诗歌 二 吕温的交游与诗文 三 永贞革新背景下的柳、吕并称 第三节 道教徒吕岩的神化与其诗歌的仙化 一 正史记载的缺失与民间传说中的吕岩 二 走向平民化的诗歌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信息
展开全部

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作者简介

张丽,山西长治人。硕士就读于南昌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2008年进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2013年7月进入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人文研究中心工作。2014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方向为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