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工业企业产品创新

工业企业产品创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1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24.0(4.9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工业企业产品创新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1546993
  • 条形码:9787111546993 ; 978-7-111-5469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工业企业产品创新 本书特色

《工业产品创新》首先论述了当前一系列世界变革与背景趋势,提出了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路径;引入创新的内涵、常用的创新方法以及流程化创新方法;详细讲述了如何从技术拉动、需求发现及两者的融合,进行创新机会的识别;构建了规范化、模块化、协同化、精益化的产品创新体系架构;探讨了支撑产品创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追求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服务创新体系,为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提供了借鉴。《工业产品创新》将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与DFSS(六西格玛设计)作为产品创新的关键技术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创新文化与产业链的设计是中国工业企业产品创新体系的薄弱环节,《工业产品创新》也对此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若干国内外典型创新案例,为中国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与参考。

工业企业产品创新 内容简介

.作者为工业产品创新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全书通过案例来讲解理论,脱开了枯燥的理论描写,极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工业企业产品创新 目录

前言1 变革与启示 1.1 世界变革发展趋势 1.1.1 工业4.0 1.1.2 相关要素的变迁 1.1.3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1.1.4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 1.2 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现状 1.2.1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1.2.2 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模式现状 1.3 中国工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 1.3.1 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2 先进的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 1.4 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的中国梦 1.4.1 工业企业价值链产业转型方向 1.4.2 创新需要方法论体系 1.4.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工业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撑手段 参考文献 2 创新内涵 2.1 创新的定义与内涵 2.2 创新模式 2.2.1 封闭式创新 2.2.2 开放式创新 2.3 创新的层次 2.3.1 渐进式创新 2.3.2 本质性创新 2.3.3 破坏性创新 2.4 创新的类型 2.4.1 商业模式创新 2.4.2 业务流程创新 2.4.3 技术创新 2.4.4 产品创新 2.4.5 服务创新 2.4.6 品牌创新 2.5 创新分类的价值 参考文献 3 常用创新方法 3.1 常用创新方法概述 3.2 逻辑推理型技法 3.2.1 移植法 3.2.2 类比法 3.2.3 KJ法 3.2.4 自然现象和科学效应探索法 3.3 联想型创新技法 3.3.1 智力激励法 3.3.2 联想法 3.3.3 逆向构思法 3.4 列举型创新技法 3.4.1 缺点列举法 3.4.2 希望点列举法 3.4.3 特征点列举法 3.5 形象思维型技法 3.5.1 形象思维法 3.5.2 灵感启示法 3.5.3 大胆设想法 3.6 组合型技法 3.6.1 组合法 3.6.2 分解法 3.6.3 形态分析法 3.6.4 横向思考法 3.7 有序思维型创造技法 3.7.1 奥斯本检核表法 3.7.2 5W1H法 3.7.3 和田十二法 参考文献 4 流程化创新方法 4.1 流程化创新过程 4.2 创新战略 4.2.1 战略三要素 4.2.2 创新战略分析方法 4.3 市场细分 4.3.1 市场细分的意义 4.3.2 市场细分的步骤 4.4 了解客户 4.4.1 客户需求调研流程 4.4.2 关键的客户调研工具(方法) 4.5 确定机会 4.5.1 联合分析法 4.5.2 优选法 4.6 生成创意 4.6.1 创意生成方法 4.6.2 创意的管理 4.7 评估创意 4.7.1 机会计分卡与组合评估 4.7.2 优先化创新组合 4.8 实施创新 4.9 杠杆作用——建设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5 产品创新机会 5.1 驱动创新机会的模式 5.1.1 技术驱动创新 5.1.2 需求引导创新 5.1.3 组合驱动创新 5.1.4 引领性创新 5.2 技术驱动识别产品创新机会 5.2.1 技术驱动产品创新的内涵及特点 5.2.2 技术趋势机会识别方法 5.3 需求识别产品创新机会 5.3.1 需求引导产品创新的内涵及意义 5.3.2 用户需求的分类及界定 5.3.3 隐性需求的识别及挖掘 5.3.4 隐性需求挖掘案例 5.4 技术与需求组合识别创新机会 5.4.1 进行前卫用户研究 5.4.2 实施产品概念测试 5.4.3 采用产品联合分析 5.4.4 利用质量功能展开图 5.4.5 三星公司的技术与需求组合创新 5.5 引领性创新识别创新机会 5.5.1 引领性创新的内涵及特点 5.5.2 苹果公司的引领性创新 参考文献 6 产品研发设计创新技术体系 6.1 产品创新总体架构 6.2 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创新流程 6.3 产品研发设计理论 6.3.1 产品研发设计的公理化理论 6.3.2 全球化产品开发理论 6.3.3 产品服务设计理论 6.4 产品研发设计的管理 6.4.1 产品创新管理 6.4.2 产品型谱管理 6.4.3 产品研发设计项目管理 6.4.4 产品生命周期知识管理 6.5 集成产品开发团队 6.6 产品开发层次结构 6.6.1 规范化 6.6.2 模块化 6.6.3 协同化 6.6.4 精益化 6.6.5 *优化 参考文献 7 产品创新及其信息化融合 7.1 产品研发信息化的业务需求 7.2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支持创新的系统平台 7.2.1 PLM发展概述 7.2.2 PLM的功能模块 7.2.3 PLM的逻辑层次 7.2.4 PLM的实施路径 7.3 PLM助力产品创新 7.4 PLM的发展趋势 7.4.1 社区化的PLM平台 7.4.2 由以面向文档为中心转移到以模型为中心 参考文献 8 服务创新体系 8.1 服务型制造兴起 8.2 服务创新的意义 8.2.1 服务创新延伸产品生命周期 8.2.2 服务创新提升客户价值 8.2.3 服务创新促进节能减排 8.3 服务创新的类型 8.3.1 技术的推广 8.3.2 服务导向方法 8.3.3 产品与服务的整合 8.4 服务创新的过程 8.4.1 功能服务到价值链服务 8.4.2 基本服务到个性化服务 8.5 从创新的视角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8.5.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成创新 8.5.2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企业创新 8.6 服务创新与产品创新的联系 8.6.1 服务创新与产品创新的不同点 8.6.2 服务创新与产品创新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9 TRIZ创新方法 9.1 TRIZ的基本内容 9.1.1 TRIZ的起源 9.1.2 TRIZ的基本观点 9.1.3 TRIZ的解决问题流程 9.2 TRIZ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9.2.1 TRIZ的发展历史 9.2.2 TRIZ的发展趋势 9.2.3 TRIZ在中国的发展 9.3 经典TRIZ的工具 9.3.1 经典TRIZ的工具体系 9.3.2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9.3.3 技术矛盾和40个创新原理 9.3.4 物理矛盾 9.3.5 物场分析和76个标准解 9.4 现代TRIZ创新路线图 9.4.1 TRIZ创新路线图 9.4.2 系统分析和问题描述 9.4.3 问题求解与概念开发 9.4.4 建立概念情境 参考文献 10 六西格玛设计 10.1 六西格玛设计的背景 10.1.1 六西格玛设计的起源 10.1.2 DFSS的目标 10.2 六西格玛设计的内涵 10.2.1 六西格玛设计的概念 10.2.2 六西格玛设计与六西格玛的区别 10.3 DFSS的模式 10.4 DFSS的阶段 10.4.1 DMADV路线图 10.4.2 定义阶段 10.4.3 测量阶段 10.4.4 分析阶段 10.4.5 设计阶段 10.4.6 验证阶段 10.5 三星DFSS案例 10.5.1 三星推广应用六西格玛和TRIZ创新方法的主要历程 10.5.2 三星推广应用创新方法的主要经验 参考文献 11 产业链创新设计 11.1 产业链的典型结构和分类 11.2 产业链演化的原因与过程 11.2.1 产业链演化的影响因素 11.2.2 产业的进入和退出 11.2.3 产业链的演化过程 11.3 产业链的整合方式 11.3.1 产业链的水平整合 11.3.2 产业链的纵向整合 11.3.3 产业链的跨界混合整合 参考文献 12 企业创新案例分析 12.1 苹果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12.1.1 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 12.1.2 苹果公司的创新分析 12.2 IBM的创新转型 12.2.1 IBM的转型历程 12.2.2 IBM转型分析 12.3 海尔的创新 12.4 英格索兰创新案例——创新引领科技,远见开启未来 12.4.1 英格索兰的创新史 12.4.2 创意生成方法的演进 12.4.3 成果导向型创新方法 12.4.4 英格索兰在创意生成领域的实践 12.4.5 创新助力英格索兰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信息
展开全部

工业企业产品创新 作者简介

明新国,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生产性服务业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标准化协会理事,国际项目管理协会(PMI)中国区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嘉兴平湖市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制造系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4.0、产业互联网、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 产品创新工程(创意、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创新链);生产性服务(服务型制造、产品服务系统);互联网+工业(思维、模式、技术);精益企业与管理;物流与供应链(价值链)管理等。撰写和发表论文100多篇,被国外SCI/EI检索50多篇。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工业研讨会发表主题演讲、出任专题分会主席及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曾经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会委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