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少儿散文创作研究

中国少儿散文创作研究

作者:彭笑远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4(3.8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少儿散文创作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480270
  • 条形码:9787503480270 ; 978-7-5034-8027-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少儿散文创作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少儿散文创作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报刊和出版与少儿散文创作发展、新媒介(自媒体)与少儿散文创作发展、中小学语文教育与少儿散文创作发展、少儿散文文体建设:从自发走向自觉等。

中国少儿散文创作研究 目录

引言

**章 少儿散文概念辨析
**节 散文的现代转型:从古典到现代
第二节 “儿童”的发现
第三节 “少儿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少儿散文:儿童本位与散文本体

第二章 少儿散文创作的三个层次
**节 文学创作中的读者意识的复杂现象
第二节 少儿散文创作的三个层次提出的原因
第三节 少儿散文创作的三个层次的根据
第四节 少儿散文创作的三个层次的表现

第三章 站在“童年之我的角度”的创作
**节 少儿散文作家的“二次天真”
第二节 美的追求
第三节 童真、童趣的追求

第四章 站在“成人之我的角度”的创作
**节 成人与少儿的对话
第二节 显交流对话
第三节 潜交流对话

第五章 少儿散文未来创作发展的维度
**节 报刊和出版与少儿散文创作发展
第二节 新媒介(自媒体)与少儿散文创作发展
第三节 中小学语文教育与少儿散文创作发展
第四节 少儿散文文体建设:从自发走向自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中国少儿散文创作研究 节选

  《中国少儿散文创作研究》:  “少儿散文”是在现代散文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得益于两个方面的现代性:一个是散文文体的现代性转变,即我们在上一节所述的内容;另一个是现代性视角下的“儿童的被发现”。  当代人对于古代的研究,一般认为当时的人们对于儿童虽有一定的认识,但还认识的不够,只是将其视作“缩小的大人”。例如,西方史学界专门对童年史的研究,开始*早、影响也*大的,是1962年代法国学者菲力浦·阿利埃斯所著的《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据菲力浦·阿利埃斯研究,在中世纪,小孩几乎一断奶,就被当作“小大人”看待,他们混入成人中间,穿着与大人相仿的衣服,与其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从中世纪末期以来,父母逐渐开始鼓励小孩与成人分离,以儿童及对儿童的保护和教育为中心的新的家庭观发展起来了。将童年时期视为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这个观念自此扎根于现代西方思想之中,并席卷了整个现代世界,成为无可动摇的价值观。菲力浦·阿利埃斯通过考察四个世纪的绘画和日记,以及游戏、礼仪、学校及其课程的演变来追溯儿童的历史。因此,自1962年初版以来,《中国少儿散文创作研究》在西方史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视为儿童史和家庭史的奠基之作。  因此,西方学术界很长一段时间都受到菲力浦·阿利埃斯观点的影响,即西方在近代以前,社会、人群(主要是法国),对孩子和童年完全没有任何概念。这种观点,给整个历史学界,尤其是西欧的社会史、文化史学者,造成一阵剧烈的激荡,震荡之后有人即认真对待西洋不同阶段(从希腊、罗马、中古、文艺复兴到近代)、各个不同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等等)的儿童史和童年史,开始真正对儿童史、童年史分别做详细周密的研究,而研究的结果多认为,以前的西方人并非对儿童没有概念,只是这种概念多将儿童视为缩小的大人。  如《童年的消逝》就受到此种观点的影响,美国学者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认为:“事实上,如果我们把‘儿童'这个词归结为意指一类特殊的人,他们年龄在7岁到——比如说——17岁之间,需要特殊形式的抚育和保护,并相信他们在本质上与成人不同,那么,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儿童的存在还不到400年的历史。的确,如果我们完全用一个普通美国人对'儿童'这个词的理解,那么童年的存在不超过150年。”  熊秉真在《童年忆往》中认为:“胡适曾援引一位友人之说:‘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一、看他们怎么待孩子?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类似的发言,代表了近代之初,受了西方文化洗礼的中国知识分子,带着一份启蒙者的姿态,提醒民初国人,切不可因了对待儿童态度动作上的粗暴失礼,而暴露出自己文化上的野蛮,道德上的低劣。这类的叮嘱,当然有他站得住的立场。但更透露出另外一些信息,也是值得后世玩味的。就是说,近代之初(近则十九世纪,远则可溯到启蒙的十七八世纪),胸怀天下的哲人,在悲悯妇孺之余,同时不免对自己所代表、体认的,进步、斯文的文明,带有十二分之自信。是这等对‘近代'与‘吾等'文明水准与内容之自信,使得前有胡适,后有Philippe Aries等前仆后继,或者提倡对婴孺持人道之关怀济助,从而追索其史迹发展。或持近代(西方)人们对婴幼之态度为一近似永恒而普世之标杆,以之衡量过去东西方(近代式的)对待儿童之认识与态度。这个颇有渊源的近代世界儿童论述意义之脉动相承,中西相衍,环环相扣,层层相生,本身是一个文化、历史与社会流俗上十分繁复,也重要至今的大现象,但却未必是恒久站得住脚跟的‘普世真理'。此书之试作,不过是中国史上可作抽丝剥茧工夫上的一点小练习,以之为同好同窗者援引之一端,垫步之基石。”熊秉真在此既肯定了阿里埃斯的成果,也对此提出了质疑。  ……

中国少儿散文创作研究 作者简介

  彭笑远,博士,副教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国少儿文学与少儿影视研究。侧重从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维度入手,以“中国少儿文学和少儿影视”为研究对象,围绕这一研究主题,主持结项北京市级课题三项,主持在研省部级及北京市级课题二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少儿电影理论与批评史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