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未来文学猜想-叶渭渠文录

未来文学猜想-叶渭渠文录

作者:叶渭渠著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397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3.1(7.2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未来文学猜想-叶渭渠文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7847353
  • 条形码:9787537847353 ; 978-7-5378-4735-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未来文学猜想-叶渭渠文录 本书特色

     叶渭渠的**本散文集《樱园拾叶》出版于2001 年,但他写作散文的时间却早得多,并且很多都是写好后并不发表,而是“扔在抽屉里,一扔数年,十数年”(《樱园拾叶·自序》)。继《樱园拾叶》之后,叶先生陆续有《扶桑掇琐》(2002)、《雪国的诱惑》(2003)、《周游织梦》(2006)等散文集出版,但都不如他的译作传播得那样广,现在已经搜寻不易,就此而言,我们同样应该感谢《未来文学猜想》这本选集,让我们手持一书,即可全览叶先生的散文佳作,真切地看到他锻炼汉语表现力的前行踪迹。

未来文学猜想-叶渭渠文录 内容简介

     叶渭渠散文随笔合集,从《樱园拾叶》《扶桑掇琐》《雪国的诱惑》《周游织梦》等散文随笔中精选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结集出版,其中部分篇章为首次发表,对于叶渭渠研究、中日文化、文学交流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未来文学猜想-叶渭渠文录 目录

(一) 欧洲之旅 伦敦纪行 来到了浪漫的巴黎夜游塞纳河艺术宝库卢浮宫石头交响乐:   ——巴黎圣母院走进凡尔赛宫威尼斯宁静的水韵文化古城的魅力       ——访佛罗伦萨奇特的比萨斜塔永恒之城罗马夕照小城卢塞恩登阿尔卑斯山蓝蓝的天与水:地中海风光 (二) 美国遍历 纽约之行华盛顿杂记黄石的地热和喷泉奇伟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走过“死亡谷”亲近自然:幽山美地旧金山见闻旧金山湾的神秘孤岛访圣塔巴巴拉镇·丹麦城见闻恬静的阿瓦隆镇夏威夷,阿罗哈的吻来到美利坚*南端    ——基维斯特阿拉斯加纪行海之梦冰川奇景与白夜气象西雅图一日游 (三) 美洲纪行 枫叶国之旅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景维多利亚港的北美风情尤卡坦半岛,风光这边独好寻访玛雅古文明遗址加勒比海之旅加勒比海上的日出登上哥伦布发现的巴哈马群岛环游圣玛丁岛圣玛丁“晚霞海滩”的日落维尔京岛的圣托马斯(四) 东瀛文景 北海道之旅茨城鹿岛行上野赏樱东京旧书店街淘书记重访桂离宫吃茶记 艺能巡礼 夸宏大与赞纤细 日人色彩观琐谈 (五)翰墨因缘         喜逢笔会人        忆与话剧人邂逅        唐纳德•金与我        伟哉,季羡林师        俳句汉装欲斗艳             --记俳句译家、汉俳创始者之一林林        怀念恩师        东方美的赞歌         信州东山画赞         芭蕉与禅  (六)学海荡漾       话说《源氏物语》        一缕缕香语            ——编日本散文随笔书系漫记       表现美与表现战斗             --—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的比较       川端康成与《雪国》       加藤周一与中国       心灵的交感             ——中日作家、学者四人谈纪实       情有独钟             ——翻译川端康成散文有感        艺术的再创造             ——翻译工作笔谈        语言与文学翻译        译“物哀”一词考        译书名有感        日本文明学习札记        传统与现代             ——外国文学工作笔谈        我的研究方法论        研究文学史随想        未来文学猜想
展开全部

未来文学猜想-叶渭渠文录 相关资料

叶渭渠的散文,看似信笔写来,如同他信步的履迹,内里却又承转跌宕的结构和变化有致的律动。他的散文带着浓厚的学人印记,处处流露出学者的性情,山川风物、名城圣地、谈艺访书,不断把读者引入历史的脉络中解读、体认。这并非是作者有意为之,而是其“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追求和实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中忱

未来文学猜想-叶渭渠文录 作者简介

叶渭渠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史家、日本文学史家、日本文艺学家、日本文学理论家、日本文学翻译家,被称为“中国日本文学研究第一人”。他长期致力于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学)的译介、研究,通过大量的专著、论文、译著、编著,把日本作为一种“知识”向中国知识界和社会一般读者进行了广泛的传达。正如董炳月先生所言:“如果没有叶先生的大量著述和翻译,日本这个知识对象在中国就难以获得今天这种程度的完整性。”同时,他建构并实践了自己的研究模式——“文化-美学批评模式”,为日本文化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