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英子的乡恋

作者:林海音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1.5(5.5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英子的乡恋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15990
  • 条形码:9787020115990 ; 978-7-02-011599-0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英子的乡恋 本书特色

绢笠町忆往   绢笠町忆往。写下了这个题目,我自己好笑起来了,可别蒙骗读者呀!绢笠町对你,究竟有多少往事可供回忆嘛?那么,我就换一种解释,我是说,我要回忆前往绢笠町的那回事儿。   听说大阪人是财大气粗的那种人,他们一向瞧不起东京人的小器。因此,当我想到大阪人的时候,总想象成他们是“好酒大碗筛上来”的那种神态。又说,他们说的话,也缺少了东京人那种一句话后面跟着一客套的礼貌。这种情形也往往会使我拿北京旗人和山东老粗儿来做对比。   大阪离开东京有五百多哩地,东海道新干线的火车,自东京新桥车站开出,只要四小时就到了新大阪站,这还是一九六五年十月以前我去的时候的事。十月以后,又缩短了一小时,只要三小时就从关东到了关西。交通的进步,真是可怕又可爱。   我计划去一趟大阪去看看的心情有好几十年了(这个数目字我并没有写错)。 我去,并不是为了看财大气粗的大阪人,也不是要领略日本那句俗话“玩儿死东京,吃死大阪”的滋味。自从我知道我是出生在大阪的“回生病院”以后,我就总想着有一天我会再来到这地方的。   我母亲回忆往事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如果她要赞美或形容某个地方、某件事情,总要先发出几声“啧啧”,才开始话题。这使我觉得很好笑,但是我总也还是怂恿着她说下去,虽然是一遍又一遍的老话,我们不知听过多少次了。她说:   “啧,我不是跟你说过吗?大阪水多桥也多,回生病院的前面就是一座桥。过了桥,有一个公会堂,梅兰芳**次到大阪唱戏,就在那儿。那年你正生病住在回生病院里。啧啧,晚上在病房里,打开窗户,隔着河,就可以听见那边传过来的锣鼓声了。啧!”   “还有呢?”   其实,“还有”的我都熟知了,但是让母亲来说,也是她的一种享受。所以母亲拢拢她的苍苍白发又说了:   “看护妇都跟你混熟了。”   “为什么?”   “总爱生病呀,一生病就是送到回生病院去住院,每次去,看护妇们就都一路喊着‘英子又来了’地跑过来看你。”   你看,我想得出那个女婴,受着像公主一般的宠爱,难怪我要“忆往”了。   一九六五年八月底,我一路从早已秋高气爽的旧金山追着热浪回到东方来。我先在东京、京都转了几天,然后那天早上,我独自一个乘上早晨八点自东京开出的东海道线“光”号直达火车,十二点到达新大阪。新大阪到大阪,还得换乘一段车,好在为时不长,而且我在火车上已经买过一个便当吃了,算做我的晨午合餐。   下了车,我随着人潮往外涌;到这时为止,我不但对这个日本第二大城的地理环境的认识毫无准备工作,就连我的出生地回生病院是在哪条街上都不知道。母亲既然屡次地说,这是当年大阪数一数二的大医院,我还怕找不到它吗?   在要走出火车站的廊下,我看见一个女孩子摆的香烟摊上有各种花花绿绿的册子卖,果然我在其中找到了大阪市区地图。这张地图很好,翻过背面,还印着许多索引、指南。在官厅、公所、学校……一览里,我看见“病院”一栏,罗列了二十几家医院,却没有那家数一数二的回生病院。仔细看看,原来所有的全是公家医院,这就难怪了。   我回过头来问香烟摊的小女孩,知道不知道回生病院,她连说知道,离火车站不远。据她比手画脚所指示给我的路途,仿佛不用三弯两拐就到了。我真高兴,谢了她,出了火车站,还是叫了一辆计程车前往。我旅行每到陌生地方,如果时间有的多,我也还是喜欢拿了地图,自己乱走乱闯一阵的,但是我这次预备以一天时间大阪、东京打来回,为争取时间,即使再近,也懒得按图索骥了。   我在车上想,到了回生病院,我找谁呢?说明我在这家医院出生的、想来拜访一下的几句简单的日本话,虽然早已经学好怎么说了,可是再接下去,实在也不会多说了。好在是跟日本人说话,可以连说带写,同文同种嘛!……还没想通呢,绢笠町到了,回生病院到了,我的出生地到了。   我下了车,先看看环境。回生病院就在绢笠町的一个巷口。它和想象中母亲所告诉我的,毕竟也还是不同。巷子不大,巷口外果然对着一座桥。回生病院不是一个建筑伟观的大医院,虽然是楼房,但很普通,楼旁竖立着一块广告牌,注明医院科别,是一家全科医院。   我上了几层台阶,进到医院里。这时已经是时过中午,所以候诊处只剩寥寥无几等待取药的人。在公共场所里,一个人的进出,是不会引人注意的,我便也在候诊长椅上坐了下来。迟疑了一会,我才走向对面的办公处,用生硬的日语问他们,有没有能讲英语的人?我想如果有会说英语的,我们就可以多一种表达的工具了。办公的小姑娘听说,立刻从后面请来了一个小老头儿和我交谈。我对他说,我是出生在这家医院的中国人,这是我四十多年**次重临我的出生地。我说我是旅行美国归来,特别计划来访问的,我想看一看我的病历,看看我的出生或住过的病房什么的。我又告诉他,我出生后的**种语言,是日本话,可惜如今快忘光了。小老头儿听了,又惊奇又高兴。他告诉我说,病历是每十年作废一次,当然无法找到了。病院的建筑,虽然没有毁于站争,但部分却遭火灾重建过。

英子的乡恋 内容简介

台湾文坛“祖母级人物”林海音续写《城南旧事》书外之书 我们的生活情趣重于物质追求,健康多于病弱,快乐多过忧愁,辛勤多过懒散。   林海音与何凡温暖的家常常高朋满座,有人说他们家的客厅就是台湾文坛的一半,这形容其实不假。读她的散文,正如坐在他们家的客厅,倾听她以一口爽利的京片子,生动地说着流逝岁月的生活趣事:家居的木屋,生煤炉的情境,六叠榻榻米是卧房兼客厅,读来宛如一幅幅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老照片。   在这本书中,她以饱蘸感情的笔写出对旧北京和台湾两个故乡的“另一种乡愁”。她写新旧时代交替中的女性生活,英子活泼伶俐的身影穿梭其间。她写琦君“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单从题目就点出琦君的文章风格与行事。她看到青年黄春明骑着脚踏车在宜兰街头、记录余光中在厦门街读过的岁月。她写“雅舍”主人梁实秋,不但让读者体会雅舍主人文章的精髓,更让人缅怀那段已消失的美好时光。   林海音原是记者出身,简洁清晰的文字更能轻易地为人物和岁月描画剪影,画龙点睛地呈现他们动人的一面。 

英子的乡恋 目录

辑一平凡之家 书桌3 小林的伞9 平凡之家13 今天是星期天!16 窗23 生之趣27 春31 友情34 灯38 寂寞之友41 黄昏对话45 辑二英子的乡恋 英子的乡恋55 故乡一日65 绢笠町忆往74 我的童玩81 冬生娘仔90 婆婆的晨妆94 番薯人99 一位乡下老师107 旧时三女子115 家住书坊边127 文华阁剪发记140 难忘的姨娘152 吹箫的人162 我的美容师177 豆腐一声天下白183
展开全部

英子的乡恋 相关资料

林海音所处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很多人写大时代、大主题。她却写生活、写爱情、婚姻与家庭。她写作的重点是女人的欢喜与悲哀。 ——郑清文(台湾作家) 我是快乐的女人,我们的家一向就是充满了喜剧气氛,随时都有令人发笑的可能。 ——林海音

英子的乡恋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苗栗头份人,出生于日本大阪,五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她回到台湾后,台湾的社会生活和乡土习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积累当中,林海音的生活积累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旧北京,一个来自台湾,因此而创作了《城南旧事》、《英子的乡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文坛以“林先生”称呼林海音。她主编《联合报》副刊十年期间,建立报纸副刊成为文学的花园,而她正是花园的园丁。1968年,林海音创办“纯文学”出版社,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 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开启了台湾文学出版的黄金时代,是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

    年幼的英子在北京胡同结识了伙伴,逐渐成长的过程的一本书。从惠安馆的疯女人和妞儿,再到爸爸,宋妈,在书店窃读……小说以孩童的口吻,让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辛酸。“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2022/12/25 17:19:27
    读者:******(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