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

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

作者:吴琳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6-06-26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4.8(6.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18513
  • 条形码:9787101118513 ; 978-7-101-11851-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 本书特色

吴琳所著的《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丛书》在分析冷战后中国与四个周边地区板块(东南亚、中亚、东北亚、南亚)的互动模式和政策框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差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已逐渐发展为次区域——双边——地区的多层次政策框架,国内因素和地区互动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差异化发展。

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在分析冷战后中国与四个周边地区板块(东南亚、中亚、东北亚、南亚)的互动模式和政策框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差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已逐渐发展为次区域——双边——地区的多层次政策框架,国内因素和地区互动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差异化发展。在国内层面,多元利益主体组成不同的“国内联盟”,通过跨部门、跨层次、多渠道的相互博弈影响中国周边政策在不同地区议题上的决策过程和结果;在地区层面,与中国密切互动的四个周边地区板块因其“地区自主性”的不同,导致中国与这些地区互动的社会化模式、角色扮演及其地区政策取向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周边外交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差异化,进一步完善层次化、差异化的周边地区政策将是未来我国塑造周边环境和构建地区秩序的长期任务。 

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 目录

导论 **节 选题理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政策文献梳理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结构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编 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维度分析 **章 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发展的历史维度 **节 “周边”在中国周边外交布局中的定位 第二节 过渡期(1989-1995):全面建交与经济外交 第三节 调整期(1996-2001):受制于大国关系和大国战略 第四节 成熟期(2002-):次区域一双边一地区多层政策结构的成型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多层结构 **节 次区域层次 第二节 双边层次 第三节 地区层次 第四节 层次间比重与相互关系 第二编 构建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动力机制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解释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视角 **节 几种可能的理论解释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实践转向背景下的“国内一地区互动”研究视角 第四章 国内联盟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 **节 中国国内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其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第二节 利益主体多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内联盟 第三节 不同议题上国内联盟对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偏好的影响 第四节 国内联盟竞争及其对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偏好的影响 第五章 地区自主性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 **节 对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社会化解释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地区自主性的界定与评判标准 第三节 地区自主性、社会化模式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 第三编 验证与启示:以中国的东南亚和中亚地区政策比较为例 第六章 国内联盟、地区自主性与中国的东南亚政策 **节 国内联盟与中国对东南亚的经济政策 第二节 国内联盟与中国对东南亚的安全政策 第三节 中国对东南亚的地区塑造 第四节 东南亚地区自主性与中国对东南亚的地区塑造 第七章 国内联盟、地区自主性与中国的中亚政策 **节 国内联盟与中国对中亚的经济政策 第二节 国内联盟与中国对中亚的安全政策 第三节 中国对中亚的地区塑造 第四节 中亚地区自主性与中国对中亚的地区塑造 第八章 政策比较 **节 中国对东南亚和中亚的政策比较分析 第二节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