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德国卷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德国卷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2-01
所属丛书: 中外文学交流史
开本: 29cm 页数: 404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56.2(7.8折) 定价  ¥7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德国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2884896
  • 条形码:9787532884896 ; 978-7-5328-848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德国卷 本书特色

卫茂平、陈虹嫣等著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德国卷)》前4章的不少内容,依靠德语原著,或得到补充,或重新修订。本书的叙述大约止于20世纪上半叶。 按照原先设想,本书第五章起的主题是“德语文学在中国”,既谈德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也论中国作家对德语文学的接受。本书这章,可视为对原来“德语文学在中国”这部分内容的替代,也可看作从一个特定角度,讨论新中国建立至今,“德语文学在中国”之传衍的另一种尝试。 本书第六至第九章属于个案研究。它们各自通过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或讲述中国文化对德国哲人的影响,或介绍德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第六章谈德国哲学界对辜鸿铭的接受或拒斥。在中国晚清名人中,辜鸿铭的敏锐和机智、率真和怪异,可算独树一帜。撇开以老庄和孔孟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人,他是对现代德国文人影响*大的中国学者。但至今为止,国内尚无这方面的专论。第七章讨论德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或接受。我们以茨威格作为举例对象,是因为这个德语作家在中国的德语文学译介史上,具有超常影响力的缘故。第八和第九章论述德国文坛两位*负盛名的作家,即歌德和席勒,在中国的接受情况。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德国卷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沿传播扬的载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学在远古时候就开始向域外传播,影响至深且巨。而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是与中外文化和文学交流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外文学交流史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来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与各国家、地区的文学关系、得鉴古知今之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件重要工程。丛书立足于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展现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双向多层次交流的历程,在跨文化对话、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中,把握中外文学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精神实质:(1)外国作家如何接受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如何对外国作家产生冲击与影响?具体涉及到外国作家对中国文学的收纳与评说,外国作家眼中的中国形象及其误读、误释,中国文学在外国的流布与影响,外国作家笔下的中国题材与异国情调等等。(2)与此相对的是,中国作家如何接受外国文学,对中国作家接纳外来影响时的重整和创造,进行双向的考察和审视。(3)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展示出中外文学家在相关的思想命题所进行的同步思考及其所作的不同观照,可以结合中外作品参照考析、互识、互证、互补,从而在深层次上探讨出中外文学的各自特质。(4)从外国作家作品在中国文化语境(尤其是20世纪)中的传播与接受着眼,试图勾勒出中国读者(包括评论家)眼中的外国形象,探析中国读者借鉴外国文学时,在多大程度上、何种层面上受制于本土文化的制约,及其外国文学在中国文化范式中的改塑和重整。丛书将全面釐清我国文学与世界各主要文学系统之间的生动而丰富的交流关系,全面展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德国卷 目录

总序序概述**章 冒险的精神与开放的视野—至17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 一、罗森施普吕特《葡萄酒赞歌》中的巨富可汗 二、奥皮茨笔下漫游中国的战神 三、“痴儿”的中国奇遇 四、耶稣会教士的《鞑靼战纪》与几部德意志的“中国小说” 五、小结第二章 17和18世纪德语文献或文学中的“中国精神”及中国文学 一、莱布尼茨的《中国近事》与沃尔夫《关于中国道德学的演讲》 二、周游世界的中国人眼中的中西世界 三、德国版的《孝经外传》 四、瑞士作家哈勒尔的两部“国事小说”与中国的关系 五、维兰德的《金镜》及中国的教育典范 六、《赵氏孤儿》在德国的流传 七、翁策尔笔下“武帝”的浪漫哭诉 八、小结第三章 19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 一、中国形象由褒向贬的转变 二、利希滕贝格及《关于中国人军事禁食学校及其他一些奇闻》 三、歌德对中国文学的接受 四、席勒对中国题材的处理 五、塞肯多夫创作与老庄哲学——兼及“庄生梦蝶”在德国的流传 六、浪漫主义、青年德意志及毕德迈耶尔文学中的中国 七、埃利森、霍普芬和古姆彭贝格笔下的“江郎才尽”故事第四章 中国文学在德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德文学交流的事实及我们的审视 一、海泽作品中的《诗经》故事和对《三国演义》的改编 二、蛇女——一篇中国故事在格林和凯勒作品中的变体 三、冯塔纳《艾菲-布里斯特》中的中国异者 四、通俗小说家卡尔·迈的创作与中国的关系 五、道滕代的“中国”小说 六、《鲍家漂亮姑娘》和《幽王的毁灭》 ——比尔鲍姆和黑塞笔下的褒姒故事(兼及海涅) 七、霍夫曼斯塔尔对中国文学及哲学的接受 八、德布林的《王伦三跳》与老庄哲学及其他 九、德国作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改编与仿作——以德默尔为例 十、中国短篇故事集在德国的译介——以《今古奇观》和《聊斋志异》为例 十一、哲学的渗透——克拉邦德与中国文学及哲学 十二、文学的借鉴——埃伦施泰因与《水浒传》 十三、思想的探讨——以托马斯·曼《魔山》和《绿蒂在魏玛》为例 十四、故事的借用——勒尔克与“钟馗驱鬼” 十五、老子的出关——施泰尔与布莱希特 十六、现实的观察——基希及其《秘密的中国》第五章 德语文学在中国——以《世界文学》(1953-2008)中的德语翻译文学为例- 一、《世界文学》的办刊历程及文学翻译概述 二、从《世界文学》看中国和德语国家的文化交流关系 三、德语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译介第六章 辜鸿铭在德国——德国哲学界对他的接受 一、凯瑟琳(Hermann Graf Keyserling,1880-1946) 二、潘维茨(Rudolf Pannwitz,1881-1969) 三、莱奥纳德·纳尔逊(Leonard Nelson,1882-1927) 四、《西方的没落》受了辜鸿铭的影响吗 五、哲学史著作中的辜鸿铭 六、小结第七章 斯·茨威格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1949-2005) 一、茨威格小说在中国的译介 二、茨威格小说研究 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接受研究第八章 歌德在中国 一、译介初期(1920年以前) 二、“五四”之后的译介高潮(1920-1937) 三、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余波(1937-1949) 四、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后的低迷(1949-1977) 五、“文革”后歌德译介的百花齐放(1977-至今)第九章 席勒戏剧在中国——从起始到当下的翻译及研究述评 一、民国时期的译介与研究 二、1949-1966年问的译介与研究 三、1978-20lO年间的译介与研究 四、结语附录 1.中德文学交流大事记 2.本书撰稿人名单参考文献编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

    很好,谢谢中图网,价格比较优惠,图书经典,值得收藏!

    2021/10/10 14:33:57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