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

作者:季燕霞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2.8(6.0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56309
  • 条形码:9787010156309 ; 978-7-01-015630-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 本书特色

反腐倡廉是建构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笔者季燕霞担任南通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在民主化与反腐败、政府诚信建设、权力者的偏好约束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为《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一书的写作奠定了较好基础。本书是廉政文化研究的一项成果。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是我国政治发展走向深入的理性抉择,是创设优良政治生态、建设政府公信力的必然逻辑。笔者作为南通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的成员,在本书的写作中努力对我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中的经验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索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实践路径,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书也是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5年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 内容简介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的运行实践研究政府公信力,揭示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在于政府对社会合理期待的有效回应,在于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共治。在阐明政府公信力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从联系的角度,对政府公共服务对象、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界定政治管理与政府角色,论证回应型政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运行特质,并从政府有效吸纳民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构建政府诚信、约束权力者的偏好、增强反腐败对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功能与作用等方面揭示政府公信力生成逻辑的核心元素。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一、政府公信力: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存在
二、政府公信力:在抽象与具体之间
(一)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诚信、政府信用、政府信任
(二)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能力、满意度、动员力
(三)政府公信力评价的主要维度
(四)社会转型发展中政府公信力遭遇的挑战
三、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回应型政治:政府公信力生成的实践路径
一、回应与“回应型政治”的运行范式
(一)“回应”的学术内涵
(二)“回应型政治”的运行范式
二、回应型政治有效运行的支点
(一)责任政府
(二)责任社会
(三)社会资源
(四)决策平台
三、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的环境与动力
(一)政府回应的环境
(二)政府回应的动力
四、政府的被动回应与主动回应
(一)被动回应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主动回应及其实践中隐含的不足
五、推进回应型政治有效运行的实践原则
(一)确立管理客体中心主义原则
(二)寻求“强政府”与“强社会”之间的相对平衡
(三)构建有效的回应机制
(四)在公共物品供给上作出正确的时序选择

第三章 人民性:政府公信力主体的价值依归
一、政治管理的界说
二、人民性:我国政府行政的价值依归
(一)政府人民性的内涵及其主要表现
(二)人民在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三、政府管理的环境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
(一)政府管理的体制选择
(二)公共需求的“马斯洛效应”——“强政府”的现实依据
(三)从经济服务到社会公共服务-一我国政府职能的跃迁
四、构建服务型政府——一场深刻的政治管理变革
(一)公共服务社会化
(二)公共财政民主化
(三)公共服务职位开放化
(四)公共服务法治化

第四章 主动回应民意:政府公信力的逻辑起点
第五章 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跨越“塔西佗陷阱”
第六章 约束权力者的偏好:政府公信力的内生逻辑
第七章 构建社会诚信:利益制度约束下的理性选择
第八章 增进反腐败的政治功能: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 节选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  第二,政府公信力本身没有主观性价值取向,只是政府行为的一种客观体现。政府公信力的直接影响因素是政府的行政活动或者行政行为,具体说是政府的价值理念、行政决策、工作方式等是否符合民众的普遍性意愿,如公正、高效、廉洁、民主、责任陛等,也包括政府行政活动是否讲求信用、注重承诺。  第三,政府公信力研究的涵盖面较为宽泛,包括了政府诚信、政府信用和政府信任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不同于单纯讲政府诚信、政府信用和政府信任。政府单纯讲信用、守诚信、建信任未必能达到使民众信任的程度,即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不是靠单一的途径来解决的,它更重要的是体现民众在多大的程度上对政府活动持信任态度,这种评价*终转化为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其中,政府信用是政府公信力的核心,乃至在现实中常常将两者等同使用。政府信用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期望和信念等,也体现出民众自愿地配合政府行政,减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是现代民主和法治条件下的责任政府的重要标识。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具体包括意识形态上的资源,如公民对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信仰、公民对政府制度及公共选择过程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等,物质资源如政府的财力,也包括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民心目中的具体形象等。  政府信用贯穿于政府与民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之中,是政府履行职能、从事行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反映。其内涵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决策信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具体体现为政府的决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公开和民主,出台的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行为信用——政府行政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其管理职权,不越位、不出位,不乱行使职权;程序信用——政府行政过程的透明、公开,严格按法定程序实施,便于公民的参与和监督。  总之,政府信用表现为民众信赖政府,政府的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执行能获得民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政府与社会组织及民众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  (二)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能力、满意度、动员力  在政府行为的实践效果层面,政府公信力所展现的是政府能力、社会满意度及社会动员力。  首先,公信力与政府能力成正比关系。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强,社会发展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就会相应提高,其重要前提是政府能主动、及时、有效地满足广大民众的利益需要。政府公信力的评价主体是民众,政府能力只有转化为好的行为和行为结果,才能促成政府公信力。  其次,政府公信力与满意度内容贯通。在正常社会状况下,公信力来源于民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但两者也略有差别,满意度更多是民众对政府在物质利益提供方面的感受,而公信力是民众对政府满足其多种方面利益如增进社会财富、促进公平正义、保护环境和资源、维护国家主权、提高国家软实力等的综合感知和评价。  *后,政府公信力转化为政府动员力需要一定的中介条件和基础。动员力依赖于政府公信力,但政府公信力并不能完全转化为动员力,其中要受到多种中介因素的影响,如公民的素质及政治心理、社会组织程度、宣传媒介工具的开发和运用等。民众参与意识强、公民社会发达、社会组织程度高、政府与社会沟通交流充分,政府公信力就能较好地转化为社会动员力。  ……

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 作者简介

  季燕霞,1986年7月毕业于苏州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获公派留学资助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作访问学者。现为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南通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转型社会的政府治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发表论文30余篇,著作2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