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槛外读书

作者:薛冰著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7-01
开本: 24cm 页数: 24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9(3.4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槛外读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523367
  • 条形码:9787564523367 ; 978-7-5645-233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槛外读书 本书特色

“立定脚跟做事,放开眼界观书。”有人说,一个作家要想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开卷读书的时间应多于写作文章的时间。《槛外读书》作者薛冰默默奉行数十年,既探索书本中的“旧世界”,也关注书本外的“新潮流”。文集分为“往昔风流”“当年学校”“今朝开卷”三辑,记录了他观察旧日学校,对话往哲先贤,反思中西文化交流的感悟和心得。

槛外读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者近十余年“槛外读书”心得的结集, 分为三辑。**辑所写多是著者关注与崇仰的近现代人物 ; 第二辑从师生、教材、校况等方面, 追溯“当年学校” ; 第三辑是书评书话和对读书、藏书的中西文化交流。

槛外读书 目录

**辑 往昔风流
魏源南京开新风
走向世界的王韬
《读雪斋诗集》与孙文川
方志名宿陈作霖
大变局中的文人《卑论》
读罗继祖辑永丰乡人两种
《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
南京学人夏仁虎
《民元前的鲁迅先生》
学术的整理与思想的“整理”
“失而复得”的曲学大师
《壶春乐府》与孙为霆
顾颉刚艰难护古塑
性自孤高情自真
“情绪的散步”与沉潜
江世荣稿本《文宗阁小史》

第二辑 当年学校
从此做了角直人
读《胡先骕先生诗集》
忆程千帆先生
春去不见来新夏
《金陵文摘》
《国立中央大学教职员名册》
《南京市立中区实验学校概况》
《金陵中学校刊(1937)》
《南京钟英中学复校后第三届高中部毕业纪念册》
关于施檗斋_先生
《读书生活文选》及其他
西学东渐:老话题与新方法
翟理斯与《华英字典》
《无师自通英语录》与横排本
丁福保的《东文典问答》
书院文化研究的新硕果

第三辑 今朝开卷
《开卷》打开的窗口
书房小社会
为好书做嫁衣裳
直把金针度于人
藏书与藏书票
且把书林岁月,细斟量
其精,吴为*
书跋的魅力
“百年”之后当如何
近现代图书版本研究值得重视
碧山掠影
跟随爱莲心读《庄子》
中国妇女史的新视野
重建理想,但不要乌托邦
日常生活与历史真面
闲话“乡愁”

后记
展开全部

槛外读书 节选

  《校园书香阅读文库:槛外读书》:  走向世界的王韬  在中国近代史以至中国文化史上,王韬都是一个无从忽略的名字。  王韬,原名利宾,又名瀚,字懒今;去香港后更各韬,字仲弢,一字紫铨,别署天南遁叟、弢园老民等。出生于清道光八年(一八二八)的王韬,活了七十岁。而这七十年,恰恰是中国社会处于“四千年未有之创局”的剧变之际,面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吴县(今苏州)甪直人王韬不但幸运地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见证人,而且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  如果说十七岁那年,王韬以全县**名考中秀才只是小试牛刀,那么在此后的人生途程中,他则拿下了多项当之无愧的中国**。  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王韬在香港创办中国**份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循环日报》;他自任主笔,成为中国**个报刊政论作家;他在《循环日报》上发表的政论文章后被整理成《弢园文录外编》,是中国历史上**本报刊政论文集;他还是**位对欧洲进行实地考察的中国知识分子。  他的这些“**”,决非今天某些人为了创造所谓某项纪录而做出的无聊举动,他所做的都是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并对中国社会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情。后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除了羡慕那个时代对有识之士的特别眷顾,更是无法绕开这些里程碑。  王韬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由于**次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被打破与世隔绝状态的时代。突然面对剧变的时局,特别是面对一个崭新广阔的世界和一批虎视眈眈的对手,中国的统治者和文化人多有手足无措之感。许多旧式的文化人厌恶甚至无视这一事实,有的人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为旗帜,试图重新恢复闭关锁国的旧秩序;也有的人认识到历史难以开倒车,却因为缺乏必要的新知识和新思想,对前途同样十分迷茫,只能得过且过。  当此之际,王韬却看到了这一变局中的有利因素,清醒地指出,这也是中国救亡图存的新机遇。他说:“天之聚数十西国于一中国,非欲弱中国,正欲强中国,以磨砺我中国英雄智奇之士。”他认为只要能向西国“借法以自强”,不出数十年,就一定能与列强并驾齐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王韬积极传播西方文化,呼唤改革开放,要求变法图强,成为中国近代的著名思想家,和郑观应齐名,被列为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  在同时代人中间,王韬的人生道路也是独特的,甚至可以说是奇特的,焕发出浓重的传奇色彩。  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即中秀才的第二年,王韬到金陵应乡试名落孙山。他后来说自己“愤帖括之无用,年未弱冠,即弃而弗为”,从此绝意科举,在家乡致力于经史之学,设馆授徒。实际上,当时他未必就有这样的见识,而一次落第的挫折也未必能使年少志壮的王韬放弃“学而优则仕”的晋身之道。  改变王韬人生道路的,应该另有原因,那就是他的上海之行。  王韬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位乡村塾师。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其父到上海教私塾,次年初,王韬赴上海探亲,立刻被这个“气象顿异”的新天地吸引住了。更重要的是,他还接触到了基督教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的传教士麦都思。这时的麦都思,正在上海经营墨海书馆,出版宗教和科技书籍。按西方人的观念,这两种读物都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所不可缺少的。王韬是主动寻访到墨海书馆去参观的,他对墨海书馆中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和有趣,并且和懂中文的西人进行了交谈。这也使正在罗致人才的麦都思对他产生了兴趣。通过交谈,他对王韬的开明思想和文化素养都有所了解,也就有了请他参加书馆工作的意思。  王韬接受这一邀请,是一年多后的事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六月,王韬的父亲去世,同时又逢江南大水,乡民流离失所,王韬的私塾也散掉了,全家生活无着。正好麦都思再次派人来请他,王韬遂应邀进入墨海书馆,没有参加当年的乡试。此后,一方面是麦都思等洋人对他相当尊重,工作又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深,更重要的则是太平天国占据金陵,江南乡试连停数科,使王韬对于科举考试即便不放弃也无继续之可能;而太平天国败亡之际,他又因为与太平军的瓜葛不得不远走异国,所以王韬毕生之中确实只参加过一次乡试。  王韬在墨海书馆前后十三年,主要工作是翻译和编校书籍。当时的中国和西方,还没有出现学贯中西的人才,仅有时称“西译中述”者,即由粗通中文的西方人用中文说出书的大致意思,而由中文修养较高的中国人重新组织、修饰成文。在墨海书馆中从事这一工作的王韬、李善兰、管嗣复、张福僖等人,被后世研究者誉为近代中国的“科学前驱”,而王韬是其中进入墨海书馆*早也*年轻的一个。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李善兰在数学上、管嗣复在医学上、张福僖在天文学上,都学有所长,进入墨海书馆时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所以后来能成为某_方面的专家。只有王韬,初进馆时还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于自然科学方面一无所长。正因为如此,他没有成为专家,却成了综合介绍西方学术文化的大家。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