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之比较研究

《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之比较研究

作者:付江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1.6(7.9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之比较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448316
  • 条形码:9787030448316 ; 978-7-03-04483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之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小说《十日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早的代表作家薄伽丘对后世影响*大的作品,可以说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部现实主义作品。“三言”“二拍”是明代著名的拟话本系列小说,描写了五光十色的市井生活及人情世态。这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均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丰富和壮大、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对市民社会文化及市民文学的巨大影响。《《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之比较研究=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ecameron and “sanyan” “erpai”: 英文》通过对小说文本中若干母题(诸如“爱情”“性爱”“宗教”“性别歧视”等)的对比分析,展示市民文化对文艺创作的重要影响,强调了市民文化对小说的推动作用,印证了小说的市民文学属性。

《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之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中西文学的对比作为一种重要文学体裁的小说,虽然在中西方发源的时间层次上略有差异,但它们发展的轨迹却存在着一些相似性。西方小说真正被人们看作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是在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前后,随着城市市民阶层的出现,小说创作者们开始将笔触投向生活在城市中的商人、市民等普通群体,故此出现了生活气息浓厚的市民小说。中国小说出现的早期,虽然被正统文学者视为“道听途说”的“末道”,但由于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需要,其生存环境虽然不易,却也是顽强地存在着。从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到宋元话本,再到明清小说,中国小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延续。特别是明清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市民阶层的出现,为小说的创作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改观。为了突显小说的市民属性,本文选择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十日谈》和中国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作为分析对象,进行了比较式的细读分析。

《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之比较研究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preface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occaccio and the decameron
  1.2  feng menglong, ling mengchu and “sanyan”“erpai”
  1.3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1.4  related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1.5  summary
chapter two  comparison of the motif of love
  2.1  case study of comparison of love
  2.2  other examples of love in the decameron
  2.3  other examples of love in “sanyan”“erpai”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comparison of the motif of sex
  3.1  comparison of stories of erotic monks or friars
  3.2  comparison of stories of amorous nuns
  3.3  comparison of stories of exchanging wives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comparison of the motif of belief
  4.1  wavering of belief in the decameron
  4.2  attitudes in “sanyan”“erpai”
  4.3  summary
chapter five  comparison of the motif of misogyny
  5.1  a case study of misogyny in “sanyan”
  5.2  a case study of misogyny in the decameron
  5.3  summary
chapter six  an integral comparison
  6.1  usury in the decameron
  6.2  usury in “sanyan”“erpai”
  6.3  comparison of perspective of capitalism
  6.4  summary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7.1  comparison of the limitation
  7.2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fictions and citizens
  7.3  civic culture' s impetus to chinese and western fictions
references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