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模式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7-01
开本: 23cm 页数: 15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4(3.0折) 定价  ¥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模式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3145584
  • 条形码:9787303145584 ; 978-7-303-1455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模式 本书特色

李家清、雷鸣编著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模式/全国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指导丛书》秉承服务一线的编写宗旨,充分吸纳初中地理课程改革10年来课堂教学创生的新成果、新经验,注重结合一线教学的实际问题,从新知识、新技能、新视野、新观念方面指导学科的有效教学。全书文本简洁、实用,突出学科特点,让一线教师有“一点就通”的感觉,同时兼顾内容的引领性和前瞻性,试图做到立意高而不空,案例新而不虚,文字通而不涩。强调深挖学科内涵,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我们生活的地理: 有效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践对策、我们有用的地理: 地理空间素养培养模式与实践策略、我们绿色的地理: 正确的人地观念培养模式与实践策略、我们互动的地理: 创新的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与实践对策、我们发展的地理: 地理有效教学评价的意义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模式 目录

**章 我们生活的地理:有效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践对策
引言:有效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一位初中地理教师的心路历程
一、辨析教学目标设计的“是是非非”
二、寻回我们心中的地理有效教学目标
三、设计引领生活地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章 我们有用的地理:地理空间素养培养模式与实践策略
引言:怎样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一、地理空间素养何以十分重要
二、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地理空间素养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素养

第三章 我们绿色的地理:正确的人地观念培养模式与实践策略
引言:初中义务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一、只讲“地”,不讲“理”的危害
二、人地观念在地理教学中的存在形态
三、培养正确人地观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

第四章 我们互动的地理:创新的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与实践对策
引言:学生主体只是一种教学理念吗?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形”与“神”
一、充满生命活力的“发现”地理有效教学
二、寻找地理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路径

第五章 我们发展的地理:地理有效教学评价的意义与实践对策
引言:你会如何看待学生的地理学习成长?——我曾经这样评价学生
一、地理教学评价中重“过程”还是重“结果”
二、地理学业成绩评价的视角有哪些维度
二、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发展性地理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展开全部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模式 节选

  (一)课堂上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实上述案例仅是管中窥豹而已,在新课程实施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学生主体的理念早就不再是个“传说”,而是发生在我们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景。  如今,许多老师已经认识到,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不再仅仅是口耳相传的知识,而应该被赋予更为丰富的教育内涵。其中既有过程方法、智能开发的价值,也有情感体验、态度形成的价值,还有价值观引导的价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展示、问题的分析、科学的态度,都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对教学活动中丰富教育价值的挖掘。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不仅了解、认识了地理现象,而且体验了对这些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了解、掌握了观察分析的方法;不仅掌握了科学结论,而且对科学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比较与鉴别、质疑与思考。  课堂的这一改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超越单一知识本位取向的课程价值追求的必然结果。尽管现在的课堂仍然少不了老师的“讲”,但是与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是,老师的讲授不再是基于给学生知识结论的灌输和传授,而是借助老师的“讲”,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任务意识、思考意识,推动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老师的智慧和作用,在激发、调动学生主体性与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同时也促成了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逐步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意味着应当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设计目标达成的*佳途径;应当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应当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当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课堂应当变成“学为中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互动、共进的过程,变成尊重个性、关注差异,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生命健康成长的人生驿站。  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地知道,现实的初中地理课堂所呈现的教学图景并不全部如此。尽管像上例中所显示的那样:一些老师已经开始认真体会并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着学生主体理念,但仍有许多老师俨然一副“桃源中人”的样态,他们或止步不前,或犹豫观望,依然唱着“涛声依旧”的“老歌”。他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困难缺乏应有的估计,当发现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时,因为缺少那份壮士断腕的勇气,他们对于新课程推进路上的“拦路虎”只能是望而却步或者望风而逃。对学生主体理念的理解和体验始终停留在浅尝辄止的状态,不能体会其中的精髓与精妙,*终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既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又误导了他人对于新课程的理解。在别的老师将初中地理课堂打造得生机盎然、活力迸发的时候,他们有的在原地打转、徘徊,有的困惑、迷惘,有的观望、质疑甚至无端责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理解的肤浅、偏差,而根源则在于许多老师的心中始终有个疑问——“为什么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道仅仅因为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吗?  (二)保证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多重要  让我们先听听苏霍姆林斯基怎么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探究意识强,多思、好问、敢于尝试是他们这一阶段比较突出的心理特征。这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心理基础,也是主体意识觉醒的原动力。  反观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出的却是学生主体性的失落,多是从教师而非学生的角度去构建、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留给学生自由支配与发挥的时间与空间都非常有限,形成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独自主宰课堂的格局。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挤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权威意识的课程经验排斥了学生个体的经验。结果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被消融,压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