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大众哲学

作者:艾思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4-06-01
所属丛书: 中学图书馆文库
开本: 19cm 页数: 345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3.9(7.7折) 定价  ¥4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众哲学 版权信息

大众哲学 本书特色

1.为大众而写:《大众哲学》是艾思奇专为大众写作的通俗哲学读本,写法深入浅出,紧扣时代脉搏,形式上更接近大众的日常生活。2.为大众所用:这本通俗的哲学著作是大众读者的指南针,引导大众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3.开创性:在中国现代目前,《大众哲学》次揭开哲学神秘的面纱,使之喜闻乐道,并很终成为握在手中的锐利武器。4.伟人的推崇:《大众哲学》更得到当时国共两党很高领导人的推崇。艾思奇初到延安时,亲切地对他说:“思奇同志,你的《大众哲学》我读过好几遍了。”蒋介石哀叹:“一本《大众哲学》,冲跨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5.抢先发售出版后风靡全国,至1948年12月,已印行达32版。很后一次修订是在1950年,但当时未能印行。6.1979年3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抢先发售根据很后一次修订稿进行整理和排印,首印达35万册。此后一版再版,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大众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开篇即点出:哲学并不神秘,哲学的踪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翻看本书的目录,诸如“果树林里找桃树”“不如意和碰钉子”“用照相做比喻”“岳飞是怎样死的”“七十二变”“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生动有趣、毫不晦涩,很能激起继续阅读和思考的兴趣。《大众哲学》择取大众很关心的现实问题来引发哲学思考,用日常生活的事物来解释哲学原理,一扫哲学界沉闷的空气,深得广大青年的喜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甚至被称为“救命之书”。同志对《大众哲学》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赞其是“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数以万计的读者,受到本书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走上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正确的道路。

大众哲学 目录

重改本例言
章 绪论
一 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二 果树林里找桃树――哲学是什么?
第二章 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
三 两军对战――哲学的两大类别
四 一块招牌上的种种花样――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
五 从“乡下姑娘学打扮”说起――二元论、机械唯物论
六 不如意和碰钉子――辩证唯物论
第三章 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
七 用照相作比喻――反映论
八 卓别麟和希特勒的分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矛盾
九 原来是一家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十 由胡桃说起――认识和实践
十一 是爷老子还是豺狼――真理论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十二 天晓得――立场、观点和方法
十三 无风不起浪――事物的有机联系的规律
十四 不是变戏法――事物自己运动发展的规律
十五 追论雷峰塔的倒塌――质和量互相转变的规律
十六 岳飞是怎样死的――矛盾统一的规律
十七 没有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第五章 思想和范畴
十八 再谈一次卖樱桃的事――思想的秘密
十九 青年就是青年――形式论理学和辩证法
二十 七十二变――现象和本质
二十一 “谈虎色变”――形式和内容
二十二 规规矩矩――规律与因果
二十三 在劫者难逃――偶然、必然与自由
二十四 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目的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展开全部

大众哲学 节选

七十二变 ——现象和本质 看见“七十二变”四个字,读者当然会想起《西游记》上的孙悟空来。不错,我们现在就要从孙悟空讲起。我们要讲这个猴子靠着它的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曾经把一切的天神和魔王都哄骗过,把天宫、地狱、水殿都闹得个一塌糊涂。结果是祸闯得太大了,到处树立起敌人,天上也派兵来讨伐它,终于把它制服了。 这一切的故事,《西游记》上写得很详细,用不着我们重说。我们现在要讲的只是那七十二般变化的厉害处。它忽然变作水中的鱼,忽然变作天上的鸟,忽然又成为一块石头,忽然又变成一座庙宇,但是不论变来变去,始终只是为着一个目的:就是要在天上地下到处捣乱。它依靠着变化,能使人看不清它的原形,能隐蔽起它的捣乱行为和计谋,使人一时迷感起来,所以就让它偷吃了天上的蟠桃,骗走了赴会的大仙,天兵天将来讨伐它的时候,还吃了它不少的亏。因此,要制服它,**件事情就是不要被它的变化所迷惑,要看清它的原形和捣乱行为,然后才有对付它的方法。 果然,当天上派了二郎神来和它对敌的时候,他们就看到了这一点。他们首先用一面照妖镜,不论它怎样变化,始终能看出它的底细,使它无法藏身。同时也靠着二郎神的聪明,能够细细观察它的变化,随时都猜得透它的来龙去脉。譬如当它战不过二郎神,逃到水边忽然不见了的时候,二郎神能猜中它一定变成鱼逃到水里去了。当它变成一座庙宇来骗二郎神的时候,二郎神由那庙宇背后的一根异样的旗杆,看出这是猴子变成的。在每一次的变化里,二郎神都能够细心察觉事情的根底,所以能够始终追逐着它,使它无可逃遁。这样,曾经把天地都闹翻了的猴王,才终于被擒了。 我们讲了这一大篇,性急的读者一定有点忍耐不住了。“鬼话!鬼话!”你们一定要叫起来,说:“谁相信《西游记》上的鬼话呢?这只是小说作者的幻想罢了。请你讲一点现实生活里的哲学吧,不要把我们带到幻想的云雾里去!”不错!我们现在得要马上把幻想带住了。不过我们上面所说的一篇也并不是完全无理由的鬼话。请你们仔细想一想,你们生活中不也曾遇见过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吗?自然,世界上决不会真有孙悟空这么一个怪物,你们永远也不会遇见它。但是你们生活中所遭遇的事情、人物以及一切的现象,不也常常是变幻离奇,几乎和孙悟空有些相像吗?说小一点,用个人的事情做例子吧。例如你交了一个朋友,在你未和他做朋友以前,他不是和你全不相识吗?由陌不相识成了你的朋友,不是一个变化吗?这个朋友一个时期和你关系很好,成为亲密的好友,在另一个时候忽然又和你有了争执,甚至为了某些问题和你大吵大闹起来,这不又是一种变化吗?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交朋友的经验的人,这种变化,往往就会使你吃惊,觉得这朋友前后仿佛是两个人。你如果只从这一点去想,不去了解这朋友的根本的性情,你就会觉得这人面貌态度简直有点变幻莫测,你就弄不清楚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是能帮助你的还是对你有敌意的。因此你也就不知道怎样对付他才好,是把他做朋友看待呢?还是和他作对呢? 看吧,一个朋友的面貌和态度的变化,是决不会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那样变得厉害的,但是如果你不加以研究,你也就会为这种变化的现象所迷惑,不知道怎样对付它才好。 天上的神仙为孙悟空的变化所迷惑,不知怎样制服它,那情形也就和这差不多。 再举大的例子来说。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但就它对中国的关系来说,在抗日战争的前半期,它好像是一个中立者,珍珠港事变以后成了与我们共同作战的同盟国家,日本投降后几次宣布尊重中国的独立,希望中国成为和平民主统的国家,并且派来了马歇尔,一时之间俨然成了中国国内问题的公正调解人,不久以后又暴露它是在积极帮助反动派,压迫中国人民和民主运动。这就是美帝国主义对中国关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曾一时迷惑了中国人民和民主人士,分不清美帝国主义者究竟是好朋友还是侵略者。这种变化虽然好像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那样厉害,但它迷惑人的作用还不是一样吗? 再举中国的反动派做例子:反动派要实行独裁,捣乱中国,正如孙悟空要捣乱天宫的和平一样,为着达到捣乱的目的,它何尝不是也变来变去,像孙悟空一样?忽然又对解放区人民进行军事进攻,忽然又说要“政治解决”,忽然又压迫人民的民主运动,暗杀民主人士,忽然又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一套御用宪法。这一套套的把戏,对于没有政治经验的人,不是也能引起迷感的吗? 事物都有两方面,外表变化不定的形状,这是现象方面;内部的一定的关系,这是本质方面。现在我们要回到哲学问题上来了。这次我们讲了上面一大套,只为着要说明两个哲学上的范畴:现象和本质。我们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它外表上变化不定的形状,好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朋友的亲密和争吵,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种种不同态度等等;另一方面是事物内部的一定的关系、 作用,像孙悟空一定要捣乱闯祸,朋友终归是朋友,美帝国主义一定要侵略中国等等。我们思想中的两个范畴、现象和本质,就是反映事物的这两个方面。事物的外表上变化不定的形状,就是它的现象方面;事物内部的一定的关系、作用等等,就是事物的本质方面。任何一件事物都有这两个方面,都有它的现象和本质。这两个方面在每一件事物中密切地结合着,现象和本质,就是反映这种结合的普遍范畴。 现象和本质常不一致,而且有时好像相反,这是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我们从以上的例子,又可以看出,现象和本质是常常不一致的,而且往往好像是相反的。美国的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但在马歇尔来中国的初期,你从他的一切表面行动上,就看不出他是一个帝国主义的代表者,相反的却俨然是一个和平使者。独裁政府口头上也常常讲民主,也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如果只从这些现象上看,就往往不容易了解它的本质。变成了鱼的孙悟空,从表面上决看不出它是一个捣乱鬼。事物表面上的现象是五花八门、变幻不定的,往往使人捉摸不到它究竟是什么东西,但本质上的关系、作用,却是相当固定的。关于这一点,有一个有名的比喻:例如河水的流动,从表面上看,往往觉得它的方向好像没有一定,部分的水有向河岸流的,有打漩涡转圆圈的,有飞溅到空中的,甚至于有倒流的,但如果从河流的根本关系上看,那么河水的总方向始终是往下流,这却是一定不变的。这个比喻,是很巧妙地说明了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或对立的情形。一切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都是处在这样一种矛盾或对立的情形之中。在现象中往往有和本质表现得完全相反的,在哲学上就叫作假象。

大众哲学 作者简介

艾思奇,有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探索实践哲学大众化的人,被誉为“大众哲人”“人民的哲学家”“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原名李生萱,云南省腾冲人,蒙古族后裔。早年留学日本,193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上海《读书》杂志编辑。1936 年与李公朴、黄洛峰等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1937 年赴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1949 年后,历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66 年逝世于北京。生前出版的哲学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实践与理论》《新哲学论集》《思想方法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等,并主编全国高校哲学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