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百国万里飘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829680
- 条形码:9787510829680 ; 978-7-5108-296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百国万里飘 本书特色
《百国万里飘》是作者雷如歌二十余年游历全球百余国家之后所有观感的一个小结。本书涵盖国度数量之多、地理面积之广、人事范围之宽,恐怕可在历来的游记作品中独占鳌头。南北极、格陵兰、撒哈拉沙漠、南太平洋小岛国、黑非洲及拉丁美洲的低知名度欠发达国家、充满神秘感的古巴、朝鲜、委内瑞拉等激进国度、均在书中由作者亲历后一一解读。作者喜爱摄影,并有自己个性化的视角与取材。本书向读者展现了一些其它同类书籍也许难以一见的照片,公诸同好,或可以起到拾遗补缺之功用。本书绝非旅游工具书,亦非观光导览书。相信热爱人文旅游的朋友会对它产生较强的认受性。
百国万里飘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亚美尼亚: 石头之国岁月悠 ; 阿塞拜疆: 新星初照高加索 ; 孟加拉国: 水乡泽地黄麻盛 ; 不丹: 山清水秀龙旗扬 ; 缅甸: 塔影金光照江湖 ; 柬埔寨: 微笑高棉带泪痕等。
百国万里飘 目录
一、亚洲篇
亚美尼亚:石头之国岁月悠
阿塞拜疆:新星初照高加索
孟加拉国:水乡泽地黄麻盛
不丹:山清水秀龙旗扬
缅甸:塔影金光照江湖
柬埔寨:微笑高棉带泪痕
格鲁吉亚:客途奇遇暖寒心
印度:宗教故乡艺术邦
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面面观
伊朗:波斯安息古韵存
哈萨克斯坦:地跨亚欧耀华都
科威特:币值高企谁能及
老挝:庙宇绮丽闪佛光
马来西亚:南风西潮合且分
尼泊尔:国王与我共日生
阿曼苏丹国:古堡水壶乳香情
巴基斯坦:友邦善邻见真心
菲律宾:亚土欧风西美中
卡塔尔:赤石黄沙热浪翻
锡金:经幡飘处有戎关
新加坡:华洋杂处法天下
斯里兰卡:雄狮猛虎好茶叶
泰国:佛土浮华僧俗缘
土耳其:黑海之滨越古今
阿联酋:已教星月更耀眼
乌兹别克斯坦:丝路之珠蕴文明
越南:不似异国却他乡
东亚四国:同种同文各不同
西亚四国:杀气腾腾尚可游
也门:天方夜谭古城中
东帝汶:维和警花广州来
文莱苏丹国:黑金富邦显低调
二、非洲篇
阿尔及利亚:沙漠大国情仇记
贝宁:古老王国探深宫
科特迪瓦:象牙海岸象牙人
吉布提:红海岸边白盐湖
肯尼亚:人观野兽兽观人
尼日利亚:过关斩将行路难
南非:祖鲁之乡境渐佳
斯威士兰:万杆芦苇妃子笑
多哥:奴隶海岸换人间
乌干达:大河源头有大湖
北非四国:大漠黄沙古意浓
撒哈拉以南四国:时过境迁动地歌
西印度洋三岛国:珍兽宝树五色土
纳米比亚:大漠红沙接天高
博茨瓦纳:动物天堂水陆空
三、欧洲篇
塞浦路斯:国土分裂断肝肠
阿尔巴尼亚:何日方见亮明
安道尔:雪国山城闪晶莹
奥地利:仙乐飘飘处处闻
保加利亚:修院深深玫瑰香
芬兰:千湖潋滟捧明珠
法国:浪漫处处拉丁情
德国:哲思飘洒古堡幽
直布罗陀地区:海上咽喉地之角
希腊:弹起“爱琴”上卫城
匈牙利:寻裴多菲遇纳吉
意大利:艺术摇篮声色妙
马耳他:古往今来乐与悲
摩尔多瓦:葡萄酒醇酿诗意
葡萄牙:航海立国故事多
罗马尼亚:多瑙河畔山色艳
圣马力诺:石匠之国远山中
西班牙:斗牛敬神万家欢
瑞士:山色湖光共逍遥
乌克兰:黑水绿波大粮仓
英国:绅士之邦看不尽
梵蒂冈:城中有国国是城
丹麦:童话王国自风流
俄与白俄:白桦蓁蓁聚故人
东欧三国:胜景历历忆当年
北欧三国:情系维京昔连今
前南六国:烽烟过后见升平
荷比卢三国:巍峨尖塔俏风车
波罗的海三国:琥珀之乡汉萨风
四、美洲篇
阿根廷:探戈舞影伴金曲
巴哈马:才上天堂又下凡
伯利兹:异国乡情金山梦
玻利维亚:南美屋脊村社乐
巴西:长河大瀑舞桑巴
加拿大:山水绝佳遍广袤
智利:铜门铜画石巨人
哥伦比亚:金银咖啡绿白黑
哥斯达黎加:没有军队尚太平
古巴:旧地新天追远行
多米尼加:游罢旧城逛新城
厄瓜多尔:赤道之国太阳路
格陵兰地区:白山绿地北极风
危地马拉:玛雅故地风云录
海地:共和先驱度日难
圭亚那:蚊子海岸甘蔗甜
洪都拉斯:戒备森严入“广州”
牙买加:蓝山咖香雷鬼歌
墨西哥:*是难忘金字塔
尼加拉瓜:意外之行广见闻
巴拿马:“广州商人”过运河
巴拉圭:细小赌场大雪糕
秘鲁:神秘难猜古国迷
苏里南:兰风遗韵木屋情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千里奔达仰三峰
乌拉圭:“阳台王国”诗画中
美国:大字当头有乾坤
委内瑞拉:万丈水帘绝壁前
五、大洋洲篇
澳大利亚:泱泱大地美美天
新西兰:羊大为美花做媒
南太平洋群岛:沙净水清乐忘忧
基里巴斯:遍地螃蟹俏礁湖
六、南极洲篇
南极半岛:冰海雪山憨企鹅
七、篇外篇
协和机之旅:跑赢时光天地间
海外采购:留住记忆睹物时
衣食住行:尽情尝试乐何如
文体娱乐:悦目赏心爽精神
后记
代跋(诗两首)
百国
百国万里飘 节选
亚美尼亚:石头之国岁月悠 我与妻子是在二〇〇一年游历亚美尼亚的。 一百二十万人口的首都埃里温小巧玲珑,清秀怡人。我们居住的旅馆就在市中心的共和国广场边上,位置极佳,四通八达。广场呈圆形,有数条辐射状的马路从这里四散开去。黄褐色的石构大厦簇拥着广场,房子不算太高,但十分宏伟大气,正立面多为两段式:下段是高大的圆拱形门窗,上段是半开放式柱廊。这些都是仿宫殿式的巨型建筑,有一种稳固持久,隽永恒定的意味。离广场稍远的房屋风格就有所不同,色泽更为亮丽,不再有那种过于厚重的感觉,体态变得轻盈,样式则活泼新颖多了。整个城市建筑密度不大,小广场与街心花园多有所见,绿树鲜花充斥各处,说埃里温是一座花园城市并不夸张。 埃里温还有一个可爱之处是商业网点多,服务业发达,流通领域活跃。在苏联版图内的城市当中,我以为埃里温在这方面堪称一枝独秀。餐厅酒吧满目皆是,超市之多随处可见,小摊小贩星罗棋布,跳蚤市场买卖两旺。商品供应不但充足,而且价格相宜,叫人有些喜出望外。我们上街挑了许多水果,还顺手要了一大盒雪糕,付款时才发觉比预估的便宜许多。跳蚤市场不只卖旧货,也卖一些市民自制的工艺品,如画作、木雕、绣品等。我相中了一个木制的教堂模型,便自以为是地去与摊主砍价,谁料立马将老头子气恼了,连连摆手,说不卖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当地人并不漫天开价,也不喜欢别人随意杀价,认为那样做等于做人不诚实,大家都对此鄙夷不屑。大商店里头的售货员服务态度也蛮好。我在一家书店里发现有卖一些苏维埃时代的老宣传画,便打算买它一张,却发现纸角缺损,要求更换。售货员大姐十分耐心地替我翻箱倒柜,四处问人,花了很多工夫去查找。徒劳无功之后,她竟带着内疚向我表示歉意。我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便把有缺损的宣传画买了下来。这张老古董的内容是一个售货员在使用天平在称东西,画中的口号是:“公平买卖,文明劳动!”我觉得这幅宣传画在埃里温已经深入人心,开花结果了。 在埃里温观光让我有一种充实和文雅的感觉,因为这里的文化气息太浓郁了!平均海拔高度为一千八百米的亚美尼亚九成以上地区为山脉及高原,因而盛产玄武岩及凝灰岩。有了这样的资源,人们在建造房屋时肯定会就地取材了。在埃里温,用各色各质的石材修造起来的建筑物鳞次栉比,而这种坚实庄严的房子*适合用作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影剧院、文化宫、画廊、音乐厅、讲演厅等,这正好是外观与内涵的有机统一。其中有一个给我们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场所叫作马吉纳达朗文献手稿陈列馆。这种性质的陈列馆在别的国家还不多见,就算有,也多半是内部开放,仅供研究人员参观,但在埃里温,这些国家级的珍贵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参观者敞开大门,公诸同好,可说是功德无量,造福世人了!在这间世上独一无二的陈列馆里,*古老的手稿残片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其中包含了牛皮卷和羊皮卷。中世纪的手稿系用多种文字书写的,计有希腊文、拉丁文、波斯文与阿拉伯文。用亚美尼亚文书写的手稿更多达一万多份,内容涵盖了哲学、历史、数学、医学等各个不同的领域,闪耀着古代学者哲人的思想光辉,是人类精神文明宝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美尼亚文字是全球*为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属于印欧语系,却不与同一语系中的其他任何语言相近,独立性很强。基督教传入高加索地区后,亚美尼亚人盼望能有自己看得明白的《圣经》及各种宗教典籍。于是亚美尼亚文便应运而生了,这种文字的创立者是梅斯罗普·马什托茨。从四世纪末至五世纪初,《圣经》等一大批基督教文献被马什托茨及其学生陆续翻译成亚美尼亚文,这比《圣经》汉译本的出现要早上整整一千多年了。文字的出现使亚美尼亚语进一步规范化,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从此亚美尼亚文化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便如虎添翼,更上层楼。 在一个宗教传统如此深厚的国家,不去参观教堂就等于入宝山空手而回。在埃里温,我们瞻仰了建于十三世纪的加克基多大教堂和建于十七八世纪的古拉瓦尔大教堂。我们甫进入加克基多教堂大门,沉雄的管风琴伴奏下男子诗班发出的圣韵宏音便即时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一直默默站立着聆听,深深陷入沉思与冥想之中。所喜的是教会所设的纪念品小卖部有诗班献唱的光盘出售,虽说价格稍贵,我还是毫不犹豫买了下来。 卖光盘的售货员是一位上了年纪的优雅女士。看得出来,她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她把光盘用牛皮纸认真包好交给我,同时阴声细气地向我发问: “您到过埃奇米阿金教堂吗?” “没有。” “那您一定得抽时间去看看。” “那里有很珍贵的圣物吗?” “您到了那儿自然就会见到。” “可是那里离首都甚远,交通也不方便。” “我可以替您安排司机与车辆,当天来回没有问题。” “那好,劳您费心了。” 一、亚洲篇 在老好人的好心策划下,我与内子第二天便离开埃里温,驱车数十公里,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埃奇米阿金大教堂。亚美尼亚是一个多山的国度,我们穿越了不少崇山峻岭,才来到了老好人心目中的至圣之地。汽车在一个山口停了下来,司机领我们向峡谷走去。望见教堂雄伟身影的时候,我也发现公路两边有许多售卖面包的人。我的精力集中在眺望古建筑上,便没有去注意小贩们的吆喝声。忽然我被人拦腰堵截,不得不停了下来。原来是有一中年女子拿着一个脸盆大小的圆面包在我眼前摇晃着。我本能地生起气来,心想无论如何也不能使用如此野蛮的手段来逼人购物吧。我连忙拉住身旁的司机兼导游,意欲请他为我解围。想不到他一睹我慌张失措的样子,竟哈哈大笑了起来。他向我解释,向远方客人献上面包是当地民众的礼仪习俗,我只需掰下一小块象征性地往嘴巴里送就行了。至于是否和他们做买卖,纯属自愿,他们是绝对不会强迫的。我顿时恍然大悟,便遵嘱行事,果然来人微笑而退,并未纠缠。面包很香甜,我从心底感谢亚美尼亚人的仁厚好客,讨厌自己的无知与浅薄。在返回的时候,我心怀感激和内疚向这位中年农妇买下了半个大面包。 埃奇米阿金教堂是用当地盛产的玄武岩石材建构而成,是很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圆锥形、三角形、拱形、正方形等醒目的几何元素重叠混搭,衬托着石面上粗刻的花边纹饰,给人总体感觉是力量、不朽与神圣。岁月的风雨冲刷了上千年,再坚硬的石头也不可能不留下些许磨损的痕迹,黄黑的颜色也变得更为深沉,如用饱经风霜的老人那张黝黑又而布满皱纹的脸孔来比喻,我想就较为妥帖了。 教堂外面显得有些冷清,以至于叫我产生了一种印象,认为这座教堂是遗世而独立,疑似一座空教堂、死教堂、人迹罕至的教堂。推门进入之后,我的感觉立时呈现出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原来里头烛光灿烂,热气腾腾。这个根基特别深厚、渊源特别悠长的基督教国家毕竟卓尔不凡,与众有别,信徒们表现出来的虔敬之心、笃实之信,真是叫人刮目相看。 老妇人嘱咐我们来这里朝圣,*为重要的看点乃是在埃奇米阿金教堂内的一个圣物陈列室,里面展出了一些对于基督教徒来说无比珍贵的稀世之宝,比如《圣经·旧约》所记载的诺亚方舟的船体残片、反对基督的人用以伤害耶稣的长矛的矛头、耶稣被钉十字架前行走苦路时被人强行戴上的荆棘冠冕等。我相信这正是亚美尼亚人民引以为荣的宝贝,正如埃塞俄比亚人提及他们珍存的摩西约柜时一样。他们亦必定希望全世界的朋友都能分享他们的这份骄傲与自豪。 其实亚美尼亚人值得引以为傲的古代文明遗存还有不少。建于二千三百年前的加尔尼神殿便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古迹。当它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竟情不自禁冲口而出:“怎么帕特农神庙会在这里?”这座供当时的统治者消暑时享用的夏宫的确是以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为蓝本而建造的。虽然规模稍逊,不过它的完好程度却大大优于希腊的老祖宗。拾级而上,即见六根大圆柱优雅地托举着钝角三角形的山花;两旁则见八条大圆柱,在外观上几可乱真。在公元前三三〇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灭波斯帝国,之前已经归属波斯帝国的亚美尼亚自然也就归并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古希腊文化随军又扩张传入高加索地区,并在此生根开花结果。这座加尔尼神殿便是其中一个伟大的硕果。古希腊建筑艺术之花在亚美尼亚的沃土上曾经四处盛开,在我们驱车途中出现不少古建筑废墟,在色彩鲜艳的野花丛中不时可发现一些阿奥尼亚柱或柯林斯柱的身影,虽有残缺,但柱头上的涡卷状纹饰或雕花图案依然美丽动人,清晰可辨。当年从爱琴海涌出的希腊化浪潮,想不到今日观之依然脉络分明,遗存真切,证据确凿。 外族入侵往往是一个复杂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怨成仇,不易化解。在首都埃里温我们有一段令人心情难受的行程,那就是参观大屠杀博物馆。这里记录了亚美尼亚人民的深仇大恨与无尽悲痛:在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六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大举入侵,残酷杀戮,造成亚美尼亚土地上血流成河,白骨成山。据统计共有一百五十万亚美尼亚人丧生,八十万人被迫流亡。我从一幅幅传世照片中看到了这一场惨无人道的悲剧的一些细节,仿佛那些被涂炭的无辜生灵仍然死不瞑目,哭声直上云霄。这段不幸的历史至今还在妨碍亚美尼亚与土耳其两国人民的正常交往,双边关系尚处于低谷,交往断绝,此恨绵绵无绝期。 *后我还要说一件相当奇怪的事情:亚美尼亚国徽上有阿拉腊山的图像。此山高达五一五六米,据说是当年洪水退却之后诺亚方舟便着陆在此山顶上。吊诡之处是这座山如今乃在土耳其共和国境内,不属于亚美尼亚。将现属他国的山川风物放在自己的国徽图案中,始终让我觉得似乎不近情理,难以猜出其中的奥妙来。但神奇与独特,恰恰是这个石头之国的本色! ……
百国万里飘 作者简介
雷如歌,原名雷鸣夏。1945年生于广州。既生于斯亦长于斯,直至受完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念外文,研究生读哲学及管理。并非旅游专业出身,但作者自小酷爱旅游,小学阶段有幸游览港澳华东,中学阶段有幸游览华中,大学阶段有幸游览华北。工作后终有幸走遍全中国。不惑之年开始走出国门,耳顺之年踏足过七大洲百余国家和地区,意犹未尽。 曾任中等与高等学校教师,亦在欧美大型跨国公司任下属企业负责人和中国地区负责人,屡获海外出差公干机会,为实现周游世界梦添了砖加了瓦。退休之后有较多时间爬格子,小说、翻译均有涉猎。游记、杂文、随笔散见于广州与香港的若干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