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国名的由来与中国观的历史演变

中国国名的由来与中国观的历史演变

作者:何志虎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623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57.6(7.2折) 定价  ¥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国名的由来与中国观的历史演变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30088
  • 条形码:9787010130088 ; 978-7-01-01300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国名的由来与中国观的历史演变 本书特色

何志虎编著的这本《中国国名的由来与中国观的历史演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读了古今重要文献上“中国”词称的含义;二是叙述了我国国名“中国”的由来;三是叙述了“中国观”的历史演变。本书对于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国名的由来与中国观的历史演变 内容简介

  《中国国名的由来与中国观的历史演变》中提出下列观点:1、“国家”一词包含着政治意义的国家、政治地理意义的国家和法理意义的国家三种含义。“国号”是政治意义的国家名号,宣示政治意义的国家政体与国体;“国名”是政治地理意义的国家的名号,宣示政治地理意义的国家的地域范围、人民构成、文化面貌、主权归属四项内容。法理意义的国家名号是“国名+国号”,既宣示国号的内容,也宣示国名的内容。2、“中国”从古至今都是我国的国名。“中国”就是中华民族按照中华文化逐步对中华大地确立起主权的共同体。“中国”国名宣示着这个共同体的疆域范围,人民构成,文化面貌和主权归属。3、对中国的看法就是“中国观”包括“中国地域观”、“中国人民观”、“中国文化观”、“中国主权观”四个组成部分,经历了“古典的中国观”、“多民族统一的中国观”、“近代救亡的中国观”和“当代现代化的中国观”四种形态,促使中华民族经历了“农耕区和草原区分别统一”、“农耕区和草原区完全统一”、“近代凝聚觉醒”、“当代繁荣兴旺”四个历史阶段。“中国观”愈弘大,愈科学,愈进步,中华民族愈团结,愈繁荣,繁兴旺。书稿对于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进步,便有了重大意义。

中国国名的由来与中国观的历史演变 目录

绪论 一、关于中国国名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马克思论国家与国度 三、国度是个政治地理概念 四、中国从古至今是我国的唯一国名 五、中国观的定义与内涵 六、中国观的四个组成部分 七、“古典的中国观”和“多民族统一的中国观” 八、“近代救亡的中国观”和“当代现代化的中国观” 九、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四个阶段**章 中国的形成与西周人的中国观 **节 中国国度的形成 一、中国国度形成的原始文化基础 二、华夏族与中国国度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成为国度名称 一、“中”、“国”两字及组合词“中国”的产生 二、夏可能被称为“中国” 三、商可能被称为“中国” 四、西周被称为“中国” 五、“中国”成为国名 第三节 西周人的中国观 一、西周人的中国疆域观 二、西周人的中国人民观 三、西周人的中国文化观 四、西周人的中国主权观第二章 中国的**次整合和春秋战国人的中国观 **节 春秋战国时的文献中的“中国”词义 一、《左传》中的“中国”词义 二、《春秋公羊传》中的“中国”词义 三、《春秋谷梁传》中的“中国”词义 四、《管子》中的“中国”词义 五、《墨子》中的“中国”词义 六、《孟子》中的“中国”词义 七、《庄子》中的“中国”词义 八、《荀子》中的“中国”词义 九、《韩非子》中的“中国”词义 十、《国语》中的“中国”词义 十一、《战国策》中的“中国”词义 十二、《吕氏春秋》中的“中国”词义 十三、《礼记》中的“中国”词义 十四、其他书中的“中国”词义 第二节 礼乐文化的扩张与春秋战国时“中国”词义的变化 一、春秋初年:“中国”是诸侯国的总称 二、春秋晚期:“中国”是华夏族国家的总称 三、战国前期:诸侯国认同为“中国” 四、战国后期:九州即“中国”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整合 一、“中国”的疆域范围得到了扩大 二、“中国”的人民构成进一步多元化 三、“中国”的文化成熟化、哲理化 四、“中国”的主权理念转型第三章 中国的**次大统一和秦汉人的中国观 …… 第四章 中国的第二次整合和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的中国观第五章 中国的第二次大统一与隋唐人的中国观第六章 中国的第三次整合与两宋辽金人的中国观第七章 中国的第三次大统一与元人的中国观第八章 中国的第四次整合与明代人的中国观第九章 中国的第四次大统一与清代人的中国观第十章 近代“中国”从习惯国名向法定国名的转化第十一章 近代救亡的中国观第十二章 现代的国号与国名第十三章 当代现代化的中国观重要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国名的由来与中国观的历史演变 作者简介

何志虎,1949年生,陕西户县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现为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曾任教研室室主任、历史系主任,周秦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历史,研究特长是考证、分析和撰述。在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两篇被《新华文摘》摘编;出版《中国得名与中国观的历史嬗变》等专著3部,合著7部,主编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项;曾获陕西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