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49218
- 条形码:9787516149218 ; 978-7-5161-492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社会建设目标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力图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来考察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发展逻辑、特点及其基本价值取向与理论意义。以此为基础,阐述社会建设目标思想运行之内在逻辑,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提供借鉴。全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部分主要追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发展的理论源头与思想资源;第二部分具体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三部分历史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重大创新;第四部分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建设目标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力图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来考察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发展逻辑、特点及其基本价值取向与理论意义。以此为基础,阐述社会建设目标思想运行之内在逻辑,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提供借鉴。全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部分主要追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发展的理论源头与思想资源;第二部分具体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三部分历史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重大创新;第四部分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目录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本研究的动态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社会建设及社会建设的目标的概念与内涵
**章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理论渊源
**节 哲学视阈中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
一 古希腊和谐思想
二 罗马和中世纪时并没有停止对和谐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第二节 政治学视阈中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
第三节 经济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
一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和谐经济论的批判
二 马克思的经济和谐思想
第四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
一 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二 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 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的基本特征
四 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超越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
**节 市民社会是社会建设的逻辑起点
一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
二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重新定义
三 政治解放在市民社会中的作用
四 市民社会与家庭和国家的关系
第二节 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
一 未来社会和谐的基本理念
二 和谐社会的规定性
第三节 社会公平和公正是社会建设目标的价值诉求
一 社会公平公正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公平公正的批判
三 纯粹的社会公平公正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得以实现
第四节 社会保障在实现社会建设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成员
二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三 社会保障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发展
**节 构建以社会主义观为核心的社会价值思想
一 列宁关于以社会主义观为核心的社会价值思想
二 斯大林关于以社会主义观为核心的社会价值思想
第二节 构建以教育发展为核心的社会事业思想
第三节 构建以组织制度建设为核心的社会管理思想
一 列宁的工会制度的发展
二 合作社制度的发展
三 斯大林对社会组织制度的贡献
第四节 构建以国家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按劳分配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产品分配的基本政策之一
二 列宁认为*好的社会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
第四章 从工业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
**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思想
一 中国共产党工业化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现代化目标定位于工业化
第二节 1954年以后“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一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演变
二 “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三节 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
一 “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形成与完善
二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特色
三 “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五章 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节 时代的变化及“小康社会”的设计
一 “小康社会”思想的提出
二 “小康社会”目标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 小康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社会建设中的历史地位
四 小康社会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特点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深化了对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认识
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追求
第三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 深刻认识目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利战略机遇期
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取向
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第六章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目标的重大创新
**节 科学理解和谐社会内涵,树立正确的社会和谐理念
一 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特征阐析
二 对社会和谐理念的阐释
三 社会和谐凸显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及其现实依据
一 我国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
二 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
三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质与核心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
一 树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
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生幸福为*高价值诉求
三 明确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积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 社会建设成效的提升建立在解决各种复杂难题的基础上
五 实现制度建设的创新,建构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新机制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当代价值
**节 中国转型期社会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
一 社会建设目标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其特点
二 推进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基本原则
三 我国转型期社会建设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第二节 社会建设目标思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二 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
第三节 社会建设目标思想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发展
一 社会建设目标思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二 实现社会建设目标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理念对党的宗旨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刘明松,男,汉族,1968年8月生,湖北石首人,中共党员,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经济思想史专业),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现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西藏大学政法学院援藏干部(副院长)。主要承担本科生公共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研究生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的教学。 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各类科研项目5项,现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课题。参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3本。在《科学社会主义》《江汉论坛》《社会主义研究》《求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0.8¥35 -
中国政治二千年
¥11.6¥20 -
1793乾隆英使靓见记(九品)
¥13.7¥39 -
佞幸-中国宦官与中国政治
¥41.6¥58 -
中国科举文化
¥21.8¥68 -
为什么是中国
¥1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