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穿透我思-对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存在论研究

穿透我思-对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存在论研究

作者:崔唯航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7.1(3.8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穿透我思-对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存在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41465
  • 条形码:9787516141465 ; 978-7-5161-414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穿透我思-对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存在论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存在论视角对科耶夫哲学,特别是其欲望理论予以探析。这一探析一方面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另一方面着眼于哲学史的问题域线索。意识内在性问题构成了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域。“我思”是这一问题域的理论前提和出发点。科耶夫认为,“我思”本身需要一个前提,即“我”的存在。“我”不仅是“向内”的意识,而且是“向外”的欲望。以向外的欲望穿透由向内的“我思”所构筑的意识内在性的迷雾,构成了科耶夫欲望理论的核心环节。

穿透我思-对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存在论研究 内容简介

  《穿透“我思”:对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存在论研究》从存在论视角对科耶夫哲学,特别是其欲望理论予以探析。这一探析一方面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另一方面着眼于哲学史的问题域线索。  意识内在性问题构成了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域。“我思”是这一问题域的理论前提和出发点。科耶夫认为,“我思”本身需要一个前提,即“我”的存在。“我”不仅是“向内”的意识,而且是“向外”的欲望。以向外的欲望穿透由向内的“我思”所构筑的意识内在性的迷雾,构成了科耶夫欲望理论的核心环节。

穿透我思-对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存在论研究 目录

引言  科耶夫是谁
  一  出生
  二  工作
  三  死亡
**章  科耶夫哲学的历史境遇
  **节  当代法国的历史与哲学
  第二节  黑格尔在法国的传播
第二章  科耶夫哲学的现象学背景
  **节  精神现象学的经验基础
  第二节  胡塞尔与黑格尔的现象学差异
第三章  科耶夫哲学的思想谱系
  **节  海德格尔的思想主题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思想方式
  第三节  存在之思的伦理境遇
  第四节  科耶夫对思想资源的理论整合
第四章  科耶夫哲学的问题意识
  **节  非实存(in-exsitant)
  第二节  二元论
第五章  科耶夫哲学的理论拱顶石
  **节  二元论的辩证法
  第二节  时问性概念
第六章  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历史构成和生存论结构
  **节  历史性与历史观
  第二节  欲望的历史构成
  第三节  欲望的生存论结构
第七章  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历史意义和哲学价值
  **节  海德格尔:此在之“出离”
  第二节  黑格尔:自我非我
  第三节  科耶夫:欲望穿透“我思”
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科耶夫哲学
附录1  劳动的形而上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劳动问题为轴心的科耶夫与马克思的比较性研究
附录2  意识的内在性问题与历史之思——论科耶夫与马克思对意识哲学的批判及其路径差异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穿透我思-对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存在论研究 节选

  《穿透“我思”:对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存在论研究》:  我们或可对这种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解读存有异议,但却无法忽视海德格尔在其中所洞悉到的黑格尔哲学的特性:一种让意识哲学的触角深入到经验事物当中的哲学倾向。经验事物没有如在康德哲学中一般被排斥在纯粹理性之外,成为“物自体”,也没有如费希特哲学一般使其在意识哲学中销声匿迹,而是成为一个体系化的科学得以成立的条件。体系化的科学在黑格尔的哲学当中就是精神哲学的全体。由此,经验事实之于精神哲学也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它变成了精神呈现自身、确证自身的条件。精神在意识与“他者”的相互承认中获得自身的显现。现象学由此或可被视为一种“显相学”,即显现精神本质之相的学问,而其所显现的载体则不得不求助于经验事物。  就这一点来说,黑格尔哲学已经完成了对康德哲学的一种修正。因为在康德那里,经验事物及其所包含的感性原则只有在“被限制其有效性”的意义上才有被研究的价值。这也是康德*初提出“现象学一般”的基本指向。康德在1770年9月2日给朗贝尔特通信时,**次提到,“在形而上学之先,看来必须有一个特殊的、虽说仅仅是消极的科学‘现象学一般,,以规定感性原则的有效性和限度。庶可以使得感性原则和关于纯粹理性对象的判断不致混淆起来”。康德说得很准确,这个“现象学”是消极的。它是在“限制”的意义上存在的。如果与此对应,黑格尔的现象学或可被称为“积极的”,因为在黑格尔哲学中,经验事物中即便是*为直接的“感性确定性”,也是精神呈现自身的一个必要阶段。换言之,它也就是精神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精神科学必须经过感性阶段才能完成自身。如果说康德哲学中的“现象”乃是一种理性的构造的话,那么黑格尔哲学中的“现象”则带有更多的杂质。它必须附带着感性原则进入理性、进入意识,并且近乎成为意识呈现自身、确证自身的条件——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经验”概念的解说正是在这一意义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我们或可做这样一个概括:黑格尔的现象学是通过“现象”来显现精神、确证精神的。精神的完整呈现,在黑格尔看来是体系化的科学——真理的*终完成。“真理是全体。”只是这个全体的形成需要一个包含不同发展阶段的过程,经过了这个过程,经验事物、感性原则被纳入到了意识当中,使得黑格尔哲学不再满足于驻留在纯粹理性范围内的自我确证,它必然是带着所有俘获物的一种凯旋。由此这种意义上的真理绝非主观意识的产物。当然同时,这种真理同样并非具有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真理是精神的完整呈现。因此注定无法脱离开“人”的意识的参与与构建。只是人的意识的构建只能在“他者”当中得到呈现。康德强调经验的感性杂多对于进入认识所具有的基础性意义,在黑格尔哲学中同样有所继承。精神现象学的出现或可视为这种“继承”的一种显现。只是这种继承在辩证法的意义上表现得更为缜密和富有逻辑性,同时也表现得相对隐蔽。  这种隐蔽性表现在作为意识经验科学的现象学在整个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相对模糊的地位。在*初写作精神现象学的时候,黑格尔曾将这一哲学视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部分(如其标题中所写的那样:科学体系,**部分)。随后却又在1817年的《哲学全书》第三节“精神哲学”中,对“精神现象学”作为主观精神的一个环节作了简要说明。黑格尔哲学发展历史的这一状态让精神现象学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由一个科学体系的入门变成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但显然作为主观精神的精神现象学不能等同于作为意识经验科学的精神现象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当精神现象学仅仅成为主观精神的一部分的时候,它已经从根本上失去了通过现象来显现精神的内涵。精神哲学作为黑格尔科学体系的*高阶段,已经变成了精神的自我确认。在早期精神现象学中所蕴含的关于“经验事物”以及“现象”与精神之显现之间的复杂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了。  ……

穿透我思-对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存在论研究 作者简介

     崔唯航,1974年出生,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室主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