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传承.创新.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思考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40155
- 条形码:9787010140155 ; 978-7-01-01401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传承.创新.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思考 本书特色
中国的发展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为解决当代中国现实和未来长远发展问题而构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范式,这一范式包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诸方面要素,构成了驱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有机体。因此,中国的发展模式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发展性、本土性、可持续性等重要特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角度审视,一个国家模式的发展趋向*终受制于本国经济、社会等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凡是符合本国国情、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模式一定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否则,将*终被淘汰出局。中国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依据中国当下的基本国情,遵循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人民的幸福找到一条正确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之借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功范式。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飞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传承.创新.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思考 内容简介
中国的发展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为解决当代中国现实和未来长远发展问题而构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范式,这一范式包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诸方面要素,构成了驱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有机体。因此,中国的发展模式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发展性、本土性、可持续性等重要特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角度审视,一个国家模式的发展趋向*终受制于本国经济、社会等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凡是符合本国国情、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模式一定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否则,将*终被淘汰出局。中国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依据中国当下的基本国情,遵循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人民的幸福找到一条正确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之借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功范式。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飞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传承.创新.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思考 目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探索
(二)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三)新时期党的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创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研究缘起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状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研究的价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理论价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实践意义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相关理论解析
**节 国家发展模式的内涵、特征及其演化
一、国家发展模式内涵的哲学意蕴
二、国家发展模式的特征
三、国家发展模式的演化趋势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辩证解析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中国发展模式的个}生体现
二、稳定性与发展性:中国发展模式的演进状态
三、重要性与全面性:中国发展模式的形成完善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一、道路的哲学意蕴
二、模式的丰富内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特征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要素与结构
一、全面性:模式的构成要素
二、协调性:模式的基本结构
三、系统性:模式的功能运行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目标与优化路径
一、动态协调:效率与公平的有机性
二、五位一体:文明建设的全面性
三、三位一体:道路、制度与理论的统一性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
一、哲学审视:建设“美丽”中国
二、辩证思考:实现中国梦
三、前瞻视野:模式的继承、创新与超越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政治要素
**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真理
二、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发展是我们的一条根本经验
三、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奠基者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探索者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创建者
第三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节 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一、共同富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理想信念
二、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价值追求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经济要素
**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发展历程
二、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
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
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理论基础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三、坚持和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三节 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
一、加强宏观调控的依据
二、加强科学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三、加强和完善科学的宏观调控
第四节 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
一、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
三、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文化要素
**节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
一、价值观在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有效措施
第二节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
二、目前我国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
三、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途径
第三节 促进文化多样化健康发展
一、文化多样性的特征
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三、促进文化多样性健康发展的途径
第四节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的特征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
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社会要素
**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基础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路径
第二节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一、社会心态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
三、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现实意义
四、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着力点
第三节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社会稳定的基本内容
二、社会稳定的功能与条件
三、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一、社会治理的内涵
二、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转型的必然性
三、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路径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生态要素
**节 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文明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渊源
二、生态文明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
三、生态文明的理论价值
第二节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
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二、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树立生态保护与生态支持有机统一的发展理念
第三节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当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创新路径
第四节 推进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三、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四、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外部环境要素
**节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历史沿革
二、和平与发展内涵的丰富、变化
三、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四、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节 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紧密关联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
第三节 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三、和谐世界的哲学解析
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助推和谐世界建设
传承.创新.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思考 作者简介
夏东民 1956年10月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哲学博士,教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决策与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著有《现代化原点结构:冲突与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人民出版社201O年版)等学术专著12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及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4项,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教育部人文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甘肃省优秀图书一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图书奖精品奖1项。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6.0¥4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佞幸-中国宦官与中国政治
¥41.6¥58 -
中国科举文化
¥21.8¥68 -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31.6¥68 -
温家宝谈教育
¥21.7¥69 -
寺院与官府-明清五台山的行政系统与地方社会
¥16.1¥37 -
皇帝治下的中国八品
¥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