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949-1976-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

1949-1976-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8(7.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1949-1976-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248782
  • 条形码:9787301248782 ; 978-7-301-2487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949-1976-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以"文学中的城市"这一概念入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1949-1976时间内城市题材文学的特征及其特殊的现代性表达。一、对1949-1976年间的城市题材文学进行背景研究,梳理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城市形象与现代性叙写,分析这些因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并与其他时段文学中的相关内容相比较。二、题材和主题研究,揭示这一时期文学对城市的叙述所采用的特定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现代性追求。三、文本研究,包括分析具体文本的审美原则、叙述文体、人物塑造、空间时间呈现等,揭示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的叙事语境。

1949-1976-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 内容简介

《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从“文学中的城市”这一概念切入,以长期被忽视的50—70年代中国城市题材文学为考察对象,分析近现代口岸城市之现代性是如何消除的,以及社会主义特性在城市中又是如何确立的。作者指出,在这一时期的城市生活中,“工业化”和“公共性”是其主要特征,描述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文本,因此也形成了自身特定的审美原则、人物塑造方式以及特殊的叙事方式。

1949-1976-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 目录

绪论:关于本书:如何使研究成为可能
——“十七年”与“文革”城市题材文学研究
**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城市形象与特性
**节 国家意义中的“上海”
第二节 现代作家的“上海” 
第三节 “老北京”与“新北京”
——“帝都”“家园”“首都”与“全球化”都市
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学的现代性表达
**节 现代城市文学的现代性
一、 晚清和“五四”——现代性的多元与一元
二、 1930年代——左翼与新感觉派的城市现代性 
第二节 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的现代性表达(1976—1999)
一、 政治与经济中心性与城市形态的消失
二、 城市史逻辑与群体意义
三、 1990年代——欲望、成长:城市外在物质场景与
个体经验
第三节 1949—1976年间文学的城市现代性
——补上应有的一页
第三章 “新中国”城市形象的现代性意义
**节 “新中国” 城市形象的国家意义
一、 工业化与“新中国”
二、 “新上海”的城市地位与形象
第二节 血统论
——上海等城市的左翼历史逻辑
一、 红色的上海
二、 革命的城市史与家族史
第三节 断裂论
——新旧上海的不同意义
一、 上海资本主义的终结
二、 作为遗存的城市资产阶级文化
三、 空间意义上的“新上海”
第四节 “新北京”:作为社会主义首都
一、 红色的北京 
二、 空间转移与“新北京”想像
第四章 社会主义城市的“公共性”想象与日常性的消失
**节 城市“公共性”社会的建立
第二节 《我们夫妇之间》
——当代中国日常性叙事的消亡
一、 日常生活与“日常性”
二、 叙事系统与意义系统的对抗
三、 日常性叙事的消亡
第三节 私性生活的资产阶级想象
一、 日常性生活的阶级符码
二、 《上海的早晨》中的物质性描写
第四节 “公共性”:生活的意义化和组织化
一、 日常性生活的意义化
二、 传统社区“公共性”生活的组织化
第五节 “公共”意义上的空间与时间
第六节 “公共性”人格的伦理化过程
一、 家族伦理与政治伦理的共谋
二、 伦理与社会控制
三、 “公共性”伦理的乡村背景
第七节 对社会主义“公共性”的反思与对公共空间的向往
——十七年“干预类”文学
一、 官僚主义——政党精英与国家性的结合
二、 真正公共性的可能
第五章 无城市地域指向的工业题材文学
**节 巨量的工业文学生产
一、 大工业生产与意识形态要求
二、 工人创作群体的出现
第二节 大工业意识形态的一元性写作原则
一、 城市与生活背景的消失及工业场景的凸现
二、 人物生产属性的强化与其他属性的消失
三、 生产与技术的核心情节 叙述
四、 宏伟的工业化图景
第三节 形式系统
——文体特征、人物特征与地域性的消失
第六章 上海工业题材与国家工业化的想象
**节 巨型规模的上海工业题材文学生产
第二节 工业主义逻辑的全面建立 
一、 工业主义概念的提出
二、 文学对于“技术”的表现
第三节 人的生产与技术属性
第四节 工业伦理与社会精英的产生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隐性的存在
——残存的现代城市文学传统
**节 日常性叙事的延续与消亡
一、 日常性对“公共性”的微弱抵制
二、 日常生活的微言大义
第二节 个性主义传统的微弱承续
一、 被结构化的知识分子个人主义者
二、 知识分子个人话语的曲折表达
三、 爱情与性别逻辑
第三节 市井文学传统的承续
一、 李劼人的成都
二、 老舍的北京
三、 欧阳山的广州
四、 陆文夫的苏州
五、 文本的历史化与个体文化记忆
第四节 启蒙文学的开启
一、 启蒙叙事中的空间与时间
二、 知识性空间与主体性的建立
三、 爱情、科学——知识者的启蒙诉求与
主体性的不足
第五节 手抄本“反特小说”中的流行文学传统
一、 感性现代性与通俗文学传统
二、 城市现代性的想象与表达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说明
展开全部

1949-1976-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 作者简介

张鸿声,河南开封人,1963年生。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有著作多部出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